APP下载

“习本”下的个性化学习

2020-03-20李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课堂模式信息化

李丹

【摘要】随着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继续延续传统集中教学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足以完成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课堂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倡导并实践数十年的“习本课堂”模式率先在深圳市罗湖区实行,经历多年的系统探索,形成了“课前习—数据分析—课中习—课后习”四大板块。本文运用习本课堂的理念,以《要下雨了》一课为例,对个性化学习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习本;个性化学习;课堂模式;信息化

一、习本课堂模式

所谓“习”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练习、复习的环节,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行知识内化,并运用的过程。以“习”为本的习本课堂模式基于网络云平台,包含“课前习——数据分析——课中习——课后习”四大板块。课前习,安排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自主学习,包括微课、互动平台、学习活动等,旨在发现问题。数据分析,根据学生学习单、线上答题、问卷等数据量化分析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以习定教,以习定学。课中习,课堂上通过合作体验式的活动设计进一步收集学生个性化数据,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后习,课后利用资源工具进行学习拓展,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真实的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全过程。之所以成为“个性化学习”,指的是习本课堂把“学”的环节放在课前,借用信息化科技,得以数据量化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课堂上聚焦“解決产生的问题”,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遵从于学情。

二、课例《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习得目标的设计。习得目标和教学目标不同,是以学生作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明确告诉学生本课时具体要达到哪些目标水平,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以《要下雨了》为例:字词过关方面,会写7个生字,会认读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空”“闷”的不同读音和字义,能借助图片、查字典、做动作、形声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朗读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体会小白兔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阅读策略方面,理解、复述课文内容并能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天阴沉沉、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雷声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学科融合方面,了解其他预测天气的动物及其科学原理,在新情境下,创编对话,对天气有关科学知识和编故事产生兴趣。

(二)工具准备。课前、课后学习资料主要通过UMU互动平台发布微课、问卷、课外拓展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希沃互动白板、云平台展开体验式活动。习本课堂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习的交互。

(三)课前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本课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以微课作为载体。一是“预习闯关岛”,以真实情景:“真遗憾,班级足球赛因突发下雨取消了。如果我们学会预测天气,提前安排好赛期,那该多好。课文里的小动物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一起来闯关吧。”作为导入,以游戏闯关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文字词、朗读、课文理解的预习内容。利用动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如易错字笔顺、多音字辨析、难读的长句子、轻声词、所描写的下雨前的现象,最后通过游戏题完成线上自测,实时获得答案,可多次提交并修改。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进度自由决定学习时间、时长、次数,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第二个活动是“天气预测小达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寻找能预测下雨天的方法,并选用文字、表格、导图、图画、拍摄等方式记录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观看“天气预测小知识”的微课,了解其他能预测天气的动物,天气预报的历史,学会如何看天气预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调查资料的能力,并与科学学科相融合,围绕着“气象”概念,进行跨学科探究,培养语文和科学的学科思维和素养。

(四)数据统计——分析问题、以习定教

教师通过互动平台上传的信息,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将班上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本课课前习数据分析显示,全班共51人,部分词语在初读课文时,个别学生仍有疑惑的地方,需在课中习集中解答。其中,疑惑较少的词语,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解疑。如图所示:

课文理解方面,将近80%的学生能找到三种动物预测下雨天的现象和原因,但只有约10%的学生注意到了气候因素。在课中习中,可以通过复述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五个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查漏补缺。如图所示:

“天气预测”主题探究方面,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访谈查找了各式资料,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图所示:

(五)课中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选词填空游戏。出示课前习统计中不理解的词语,将齐读词语,读准字音作为热身。挑战的游戏玩家要将黑板上的生字卡片填入屏幕上的句子空格中,并运用已知的识字方法,如形声字、做动作、查字典、看图、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解释该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方能挑战成功。游戏活动全程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同组组员可以协助玩家答题,其他学生作为评审投票。教师在旁组织游戏,实时辅助、启发和补充。

活动二:我会读故事。分角色小组内练习朗读。全班根据角色分类,共同演绎课文,在朗读中回忆课文内容,感悟字词间蕴含的情绪。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至少两次朗读全文的练习机会,在组内练习中,同伴互助、教师巡堂,及时解决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三:我会讲故事。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和顺序词,各自练习复述课文内容和小白兔的独白,组内推选代表分享复述。借机总结出天阴沉沉的、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雷声这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看图复述课文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复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度,并通过练习“活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输出。

活动四:我会编故事。运用小动物“拟人化”自我介绍的动画,回顾课前习中了解到的能预测天气的小动物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在新动物故事情境中,要求学生通过用学过的问句和感叹句句式,创编新的对话。对话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听故事、编故事又是一年级学生最擅长的活动,两者相融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大量的专项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

(六)课后习——查漏补缺、迁移运用。课后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的巩固生字,练习书写。二是“天气观察员”项目式学习,围绕着驱动性问题“我能如何观察、预测天气?”,了解“天气”“气象”等概念性知识。课后邀请了深圳气象局的王一闵老师开展了两节气象课课程。学生可以在“《七彩下雨天》繪本仿写”“天气小手工制作及记录”“为同学写一则当天的天气预报”“创编天气故事”这几个活动中任选一个,作为项目学习的成果展示。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选出“天气观察小达人”,代表班级在作品展上向邀请的老师和家长做项目学习汇报。

三、习本课堂特色

(一)巧用技术为载体。学的方面,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便利,也带来了繁杂的大数据,学生身为不同的个体,有强烈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是缺乏指导和平台,容易沦为被动学习者。借助技术,教师搭建好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学习支架,把剩余的空间留给学生开放式思考和体验,充分抒发个性,激发潜能。教的方面,教师也是利用技术支持,获得精准的数据,筛选出学的需求,在备课中处理好教的统一和学的个性之间的矛盾,只有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学习才能变得个性化。而且利用技术生成的动画、游戏、数据链接都可以丰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如,课例中课前UMU互动平台的搭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所有的自主学习的资料和策略。学生提交活动反馈后,平台自动生成数据分析,并实时更新。在课堂上的游戏环节和互动环节,都借助动画、视频、希沃白板等软件实现。

(二)突破教与学的时空。习本课堂最大的变革在于对教学时空的突破,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时,而是拓展到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课后的学习地点依靠线上,场所自由化。先是将讲授和自学的部分放在课前,学习共性知识和生成问题。如课例中将字词、朗读、理解课文这些常规学习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在课前完成讲授,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并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课前,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当的学习任务,并将产生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师生在课堂上都“有备而来”,极大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准确率。课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和创新活动拓展。如课例中的数据统计部分,便是对个性化学习定制学习内容的过程,整个课堂的设计都依据课前学生学习反馈所得,课后的拓展活动也紧紧围绕着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展开。

(三)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儿童中心论”,以学为本的时代诞生,21世纪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人的价值通过个性的知识结构得以体现。时代在改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行业,必须与时俱进。整个习本课堂模式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求达到覆盖全体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态,内容的设计、形式的设计都由学生的学情决定,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完成活动任务,整个课程充满自由、活力和生命力,整个过程学生不自觉地在不断深度学习、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分享、运用迁移、自主体验、自我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问题解决、元认知、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能力的目的。如,课例中的生字游戏,以限时游戏的形式完成了枯燥的选词填空,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结,同伴之间互相补充,互帮互助中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荣青.课堂革命 习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

[2]陈怡倩.统整的力量:直击STEAM核心的课程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张悦颖,夏雪梅.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陈如平,李培宁.美国STEAM课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课堂模式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