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学院背景下的“三全十建”协同育人综合改革体系的研究

2020-03-20王博柴华宫梦莹

祖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人才培养

王博 柴华 宫梦莹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健全发展,高校教育早已不再局限于对大学生单纯的学术指导,而是将更多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素质提高与人才全面培养的角度上来。“三全育人"是新时代环境下党中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的教育理念。对照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指标要求,将“三全育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作为常态性工作系统开展,这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完善教育理念与机制,使“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有效运行,并促进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  十大育人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不断向縱深发展,“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日益紧迫,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因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育人工作应一直着眼于“中国教育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以“四个回归”作为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以“四个统一”作为思政教育行为导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通过进行“三全十建”协同育人综合改革体系的研究,旨在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十建”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之一,是我党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团结人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实践活动。我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人民自觉树立全员的社会责任感,坚持道德情操,秉持于公于私、于国于民的价值观,自愿投身于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当中。高校是育人阶段的重要时期,高校生活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形成各部门之间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实现“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以工科学院为例,将“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建设、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精英学生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由相应的配套制度予以规范管理和扶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思想教育为中心,学风建设为重点,严格管理为基础,在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坚持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地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十建”协同育人的探索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三全十建”的协同育人模式目前仍处于形成阶段,需要全员配合育人、全程引导育人以及全方位的感化育人。在课程、科研和实践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引领、加强心理沟通、强化日常管理、增强组织与服务力量,不断完善育人理论和体系结构。

全员育人方面,要加强育人工作体制建设。高校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攻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协同育人工作的首要责任。在教育与管理兼并的岗位,师德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教师首先需要认清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扮演的角色,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立足于自己的岗位,摆正自己的职责,做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帮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确地成长,茁壮成才。对待学生充满真诚和爱心才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健康安全。此外,高校应整合教师资源,聚集管理资源,汇聚校友的力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效强化教书育人职责。在思想上,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学生担任各级学生组织负责人督导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加强建设教师队伍,为构建高校思政“三全育人”模式夯实基础。此外,高校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同时,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情操,秉承赤诚为公、奉献于民的价值理念,夯实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怀仁爱之心,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评测规章,增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正确引导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志向远大、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典范,发挥学生先锋作用和榜样作用,引领学生从"要我学"逐渐向"我要学"的角色转变,助力学风建设向纵向深发展。此外,高校教师还需提高家庭美德教育,原生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方,学校和家庭必须合力,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根本提升,促进建立家庭和高校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力求发挥好协同育人的功效。高校除了与家庭沟通外,还可以运用自媒体技术与学生家庭建立沟通渠道,完善家长信息库,建立家委会,保证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

全程育人方面,要完善育人各个阶段的建设。高校应探索育人的阶段性特征,做好阶段性工作,设立阶段衔接机制,实现全过程引导育人。学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时,需要教师引导从而调整自身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康的思维方式,避免心理和行为上失去准则,这将是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开展行为规范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等。除了解决新生的思想困惑,高校还肩负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的任务。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高校可通过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修养,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此外学校需要组织更加丰富的课余活动,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想象力,丰富大学生活。大学三年级阶段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时期,高校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实验,给学生拨发科研经费,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创办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建立一对一帮扶或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在强化师生间沟通的同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专业需求。大学四年级阶段,毕业生往往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焦虑情绪多发。为保证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岗位,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课程,排除毕业生就业心理负担,助力毕业生完善就业知识结构,建立帮扶制度,健全毕业生就业咨询渠道,加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全方位育人方面,要建立健全立体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教育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针对全方位育人体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其中包括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探索新型教育载体,搭建立体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各个高校应将思政理论课多层次全面地渗透在学生课堂中,在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之上,准确分析出高校思政“三全十建”协同育人的科学本质和深远影响。实现全方位育人还需高校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扎根学生思维,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应创新线上沟通线下互动的联动机制,建设信息队伍,加强信息把控,建立校、院、班的三级网络信息团队,着重关注学生参与较多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舆情分析与预警,依靠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与网络中心的优势,加强政策宣讲政策解读,做好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工作。

课程育人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调研,开展教师按照改革试点要求修订教案工作,将课程育人理念贯穿教案修订全过程。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各教研办公室连同对教师教案严格把关、定期评价,整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教案。各教研办公室还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育人效果。

科研育人方面,要求师生在科学研究全过程有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的学术道德,使教师和广大学子具有精诚报国的崇高理想、敢为人先的探索意识、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以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把育人成效作为科研团队表彰的重要参考。深入组织开展向黄大年、郑德荣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努力争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定期组织项目负责人或科研团队负责人共同对师生开展诚信教育,并定期举办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

实践育人方面,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坚持组织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并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落实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建立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育人要求。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各系、实验中心联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帮扶工作。

文化育人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典型活动、开学意识和毕业典礼等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师生,在充分挖掘各系和学科专业文化育人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学院文化建設工作,创造校园文化品牌。

网络育人方面,定期开展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教育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争做校园好网民,教务办公室与各系、各教研室共同开展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拓展网络教育空间。组织师生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创作网络教育作品。由高校机关各科室及各系专人组成网络平台管理和网络力量培养工作组。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达到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同时,还以网络文化活动加强了新媒体平台建设。

心理育人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并在管理中建立各辅导员、班级、宿舍“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具备健全和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管理育人方面,明确各管理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建立岗位育人职责说明书。把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作为重要依据,重点把好教师入门关、培训关、考核对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严肃查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把育人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评奖评优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范畴。

服务育人方面,高校机关各科室与后勤、图书、医疗、保卫等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配合服务部门落实育人要求。

资助育人方面,以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模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选树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确保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精准到位。

组织育人方面,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三全育人”作为考核内容,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并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动员、引领教育学生工作。

站立在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这需要依托高校完善的教育队伍、完整的教育环境、多样的教育载体,期望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作用。“三全十建”的协同育人模式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备的理念,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而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应一直在路上,高校要不断探索与不断完善育人模式,构建强劲的体系机制,努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高效性,切实推进高校德仁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2]吴先超.“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人才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