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

2020-03-20张海燕王樱燕

祖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五四精神五四

张海燕 王樱燕

摘要:“五四”是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新的精神与价值要求。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五四精神的时代主旨和五四时期涌现出杰出的青年是我们准确地理解和学习五四精神的重要部分。本文将掀开历史的面纱,看看一百年前的那一代爱国青年都干了什么?由此,我们反思一百年后五四精神对新一代青年的守望,从而分析身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该怎么做。

关键词:五四精神   新时代   中国青年

一、五四精神的时代主旨

“五四”精髓世代相承,升华为广大青年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五四”的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五四精神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五四精神表现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新中国建立后,它表现为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在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态度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从“十六字诀”到“六点要求”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二、“五四”中的“90”后

五四运动中,一大批进步爱国青年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先锋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一百年前的历史是由那个时代的90后改变的。五四运动涌现出的先进青年人物中罗家伦是1897年、闻一多是1899年、梁漱溟是1893年、老舍是1899年……

罗家伦(1897-1969),在五四运动中他担任五四游行总指挥并亲笔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他的信条和宣言振奋人心,極大的鼓舞了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发动反对帝国主义霸道行径的爱国运动。现在我们经常提起的“五四运动”这个名词是罗家伦在1919年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首次提出并一直沿用的,足足一百年之久,这也足以见得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为一名学者,罗家伦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将自身的学识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救亡图存之中。

闻一多(1899-1946),是一位公认的爱国诗人和学者,他从青年时代就亲身参与“五四”,到西南联大时期在《五四历史座谈斗士》《五四断想》等文章和演讲中不断地对“五四”进行追忆、阐述和推崇。他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写道:“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1]家书最容易流露真情实感,闻一多在家信中围绕回乡还是留校、尽孝还是尽忠所袒露的情怀,可以说是五四青年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当时的闻一多虽然年仅20岁,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五四”精神实际上构成了他生命中最基本的底色和最重要的思想之源。

在这里探讨罗家伦、闻一多等杰出青年与“五四”精神的关系,既可加深对当时五四青年性格和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又可通过他们这个典型个案来预见中国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当时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大学生已经承担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青年也20来岁,这一代青年人面对新的时代和局势又应该做什么呢?这个完全可以用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一百周年的讲话来概括。

三、“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五四精神,是培塑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的“富矿”。今天这一代青年人要继承先烈的“五四”品质,须做好“六点要求”[2]。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实现理想就像摘取一棵大树上的鲜美果实,若你目标的果实很甜很高,你就需要不停地去攀登、去奋斗。人生价值也就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实现,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3]。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志存高远,既要有信念也要有信仰。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新时代的青年需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关于爱国,现在的中国人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态度:年龄稍长的喜欢纵向比较,他们将以前受苦受难的“旧中国”和现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进行比较,对于过去而言,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都将是美好的;而大部分年轻人热衷于横向比较,和发达国家对比,他们觉得中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好多。当今的青年人要理性爱国,要有辩证思维。和美国200多年的发展相比,中国建国至今整整70年而已,新时代青年人要给祖国一些耐心,她经历了艰苦岁月正奋勇前进,现在发展成果也相当显著,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后起之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爱国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奉献青春,建设伟大的祖国。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责任担当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青年成才的必经。中国青年要学习一百年前闻一多等先烈们勇担时代责任的精神品质,用“五四”精神守望自己。青年应当树立“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的责任与担当,紧跟时代、肩负使命、不断学习和吸收中华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坚守传承、扛起我国民族精神的大旗,塑造新时代青年的四个自信理念。青年要更好地构筑起引领中国发展和复兴的青年精神、青年价值和青年力量。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砥砺奋斗,是新时代新青年发展的必然要求。古往今来,每个伟人都是在不断的奋斗和拼搏中慢慢成长起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的,国家主席习近平青年时期也是在砥砺奋斗中成长起来的。回溯习近平的青春成长岁月:15岁因家庭成分问题到陕北梁家河插队面临过“五关”考验,最后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20岁时挑起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重担,带领村民建起陕西第一口沼气池;30岁他主政一方,当上正定县委书记时依然艰苦朴素、砥砺奋斗,骑着自行车下乡走访。[4]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典范,可成为当代青年的学习榜样,要勤奋学习、要爱岗敬业,要勇于砥砺奋斗。

(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就过硬本领,青年需要珍惜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练就过硬本领,需要青年深入实践,任何知识的终极源泉是社会实践,服务目标是社会实践,检验标准也是社会实践。总之,练就过硬本领,需要青年坚持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当代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读书学习,却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成长成才,所以,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和指导,帮助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是现在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极为丰富,“慎独”是儒家学派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青年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表里一致,严守本分。慎独是衡量青年道德水准和品德修为的最高境界。[5]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在100年前爱国青年以赤子之心筑起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非常艰辛,爱国青年甘愿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来铸造这条信仰之路。进入新时代,身边的榜样依旧向一面旗帜熠熠生辉。中国青年应谨记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用他们良好的道德修为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青年要把吾日三省的境界融入到道德修养中,经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要始终做到“君子求诸己”。

四、结语

“五四”不仅属于一百年前的“90”后也属于一百年后的“90”后。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守望五四精神以不辜负先烈们的努力,不辜负党的期望、民族重托、人民期待,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參考文献:

[1]闻一多全集(第二卷)[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2.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共青团,2019,(05):1-5.

[3]黄亮.宋明理学与官德修养[J].学理论,2015,(24):37-38.

[4]我是延安人——习近平2004年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60-63.

[5]张娇,周德丰.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精义及其当代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2-18.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简介:[1]张海燕,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文化与延安精神;[2]王樱燕,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五四精神五四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