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英国”面临实践的考验

2020-03-20寇佳丽

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谈判英国

寇佳丽

在英国面临的众多挑战中,不得不说的至少有三项:时间紧迫,英欧关系的重置需要在11个月的过渡期内完成;支柱产业,即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整体将发生较大改变,有些损失很可能无法避免;需要协调的对外贸易关系纷繁复杂,箭在弦上。

分歧日益明显

脱欧公投举行以前乃至三年多的脱欧进程中,欧盟及其成员国曾多次深情挽留英国;如今开弓没有回头箭,脱欧已成定局,欧盟也收起了单方面的含情脉脉,彻底摆出了“就事论事”的姿态。正式脱欧不足10日,英欧在双边经贸关系上的分歧已经日益明显。

欧盟希望英国继续遵守欧盟单一市场规则,同时接受欧洲法院对贸易争端的司法裁判。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指出,想在2020年前就所有谈判细节达成协议,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希望英国在今年7月1日以前作出延长过渡期的决定。

英国则表示,脱欧后不会与欧盟规则保持一致,否则脱欧将失去意义;英国与北爱尔兰之间设立边境检查也在所難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英国不愿意为了使贸易更加畅通而接受欧盟的贸易规则。此外,他也多次指出,英国不会延长过渡期。

农业和农产品政策上的分歧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难题。

英国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向来不满。1月10日,英国环境大臣维利尔斯(Theresa Villiers)指出,脱欧后英国终于可以摆脱CAP的阴影,不仅不用再出资变相补贴欧盟内农业欠发达国家,更可以自行采取“一项有利全球、有利民众、有利农业的全新政策”,以引领全球经济在该领域的发展。维利尔斯主张,英国在对欧谈判中要坚持“少用农药、减少污染、改善土质、净化水源和空气、保护畜牧业动物权益”等原则和标准,努力打造生产力高、有利可图、可持续发展的英国农业。然而,欧盟方面警告称,若英国偏离欧盟社会和环境标准太远,通向欧盟市场的最佳通道将对英国关闭。

渔业是英欧谈判的另一症结所在。

英国提议,英欧可以效仿挪威做法,即双方就渔业问题进行一年一次的谈判。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不过为欧盟预算出资,以换取进入欧盟单一大市场的权利。

欧洲渔民表示反对。他们高度依赖英国水域,每年进行一次谈判,意味着欧洲渔民每年都在英国水域的准入权、允许捕捞的鱼类数量上面临不确定性。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甚至直接表示,“我们必须在英国脱欧后与英国达成渔业协议,但不能在金融服务方面让步”。

“渔业对欧盟经济的贡献并不算大,但其具备较强的政治影响力,而法国渔民尤其关注这一点。当前,法国希望欧盟出头,利用欧盟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压制英国,令英国继续开放自己的渔场,以保护法国利益。当然,这也涉及欧盟的渔业产品价格。若英国完全拿回对渔场的控制权,欧盟渔民可以捕捞的海产品就会减少,产品价格自然也会上涨,于市场发展不利。”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如此分析。

英国金融业实力不可小觑

那么,欧盟有可能利用其在金融业上的优势在谈判中压制英国吗?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服务业占全英就业岗位的80%还多;截至2019年5月,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该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办事处。

这一切或许很快就会改变,金融业尤其明显。

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已经准备或实际“出走”英国,比如瑞银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美国银行、劳合社(英国劳埃德保险社)、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日本半官方的金融机构),都在选择新的欧洲据点。作为回应,法兰克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等欧盟城市纷纷向前述机构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们跨国来落户。

有分析指出,一些金融机构之所以忙着重新布局欧洲业务,是因为担心英国脱欧后,若继续把总部设在英国,自身将丧失欧盟的“金融通行证(Passporting)”。“金融通行证是说,无论哪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一旦落户英国,就可以在整个欧盟开展业务。而脱欧后,上述权益很可能不复存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曲兵如此分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脱欧公投以来,金融服务业约有7000个工作岗位从英国转移。不过,前述数据远好于预期。对此,英国工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雷恩·牛顿-史密斯表示,虽然转移到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工作岗位数量低于预期,但大量资本正从英国流出。他指出,“在巴黎或法兰克福播下的橡子未必会长成粗壮的橡树,但它总归是不在伦敦了”。

曲兵的看法要更积极一些。他说:“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上述现象。一方面,‘出走英国并不意味着这些金融机构放弃了英国市场,他们可能会选择迁移总部,可能会选择在欧盟内设立新的据点,具体情况要看金融机构的自身选择。另一方面,在过渡期内,英国能从欧盟那里争取多少权益,也还要看最终谈判结果。脱欧对英国金融地位的影响,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严重。事在人为。”

英国同欧盟谈判的过程,是前者争取权益的时机,也是后者拿捏英国的时机。金融业对英国来说太过重要,要说英国政府最终愿意用渔业等其他领域的权益换取欧盟金融市场的便利,也并非不可能。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至少在金融机构与专业人才的聚集上,脱欧的确会对英国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脱欧也有潜在正面影响。“英国一旦彻底自由,就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同其他国家、地区谈自由贸易,借助金融、教育、科技甚至文化产业,扩大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换言之,脱欧弱化了英国和欧盟的联系,却让前者有机会深度拥抱世界。”

张建平还强调:“英国对欧盟有诸多不满,欧盟委员会的决策效率较低便是其中一点。从重商主义到贸易立国再到全球扩张,英国始终把自己当做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也一直看重决策效率。以后,英国政府会逐渐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这有助于弥补英国在欧洲的损失,有助于该国摆脱尴尬局面,有助于其提升经济增速。当前,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也是最大潜在市场。”

亚太地区即亚洲太平洋地区,包括东亚国家、东南亚国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国以及濒临太平洋的美国、澳大利亚等。

實践“全球英国”理念

英国政府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2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出访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拉布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澳大利亚外长佩恩举行了会谈。拉布表示,希望两国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伙伴关系,并希望两国间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成为英国脱欧后签署的首批协议之一。

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与英国的关系一向密切。目前,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为170亿英镑(220亿美元)。结束澳大利亚的行程后,拉布还会继续访问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寻求与更多非欧盟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会比从前作为成员国时要相对疏远,在此背景下,从自身国情出发,主张顺应全球化大势的英国也已经提出了“全球英国”的理念,即脱欧后日益加强英国同全世界的联系。

所谓“全球英国”,是2016年底,为应对脱欧可能带来的国内与国外的不确定性,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保守党政府推出的一个构想,意在规划英国脱欧后的新方向。如今,脱欧成为现实,英国各种举措的方向性也日益明显。

“谈自由贸易协定,无疑,欧盟和美国对英国来说最为重要,但是这二者都是难啃的骨头。和欧盟的谈判还没正式开始,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协定也很难说。可以确定的是,英国若想和欧盟谈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比较温和且全面的自贸协定,一定需要经历比较痛苦的博弈,谈判过程或许会旷日持久。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绝不会心慈手软,且美国也一定会趁机提出很多条件。更重要的是,英国同欧盟、美国的谈判将相互影响。比如,英国如果接受欧盟的约束条件,无疑会对其与美国的协议形成制约。”丁纯如此强调。

因此,在开启最重要或许也是最难的两个谈判的同时,英国开始了“广泛撒网”的布局。欧盟和美国以外,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也是最大的市场。拉布也公开表示:“现在应把‘全球英国付诸行动。亚太地区充满机遇,我们想传递的信息是,英国对企业开放,是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丁纯还告诉记者,首站选择作为英联邦成员的澳大利亚,也不禁令人想到英国政府曾经的“三环外交”政策。“三环外交”由丘吉尔提出,主要内容是,维持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密切关系、确保英美特殊关系以及开展英国与欧洲的合作关系,英国是三环的连接点、中心。

此外,在英国看来,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价值观与自己没有太大差距,英国若与其开展贸易谈判,阻碍因素也将更少一些。

英国有意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脱欧在非经济领域的消极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分析认为,英欧之所以难以就捕鱼问题达成协议,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由捕鱼问题衍生出来的情报共享议题。据悉,由于双方尚未协商一致,欧盟开始拒绝向英国分享安全情报了。

猜你喜欢

谈判英国
俄乌第五轮谈判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药价谈判敲定第一单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与黄河谈判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