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来智能驾驶船舶的船员培养
2020-03-20
CCS智能船舶规范已于2016年3月1日生效,里面涉及到的人员要求:1.6.1船东或者管理公司应制定与智能系统相关的管理办法、培训计划、操作程序等,以明确智能系统相关操作和使用人员的职责、资质、培训等要求.1.6.2相关人员在上岗前应经培训合格,并熟悉智能系统的操作。
一提到智能船,大家立马就想到无人船,似乎只要是智能船舶付诸于现实,船员这个职业就应该马上消失,但我认为智能船舶向无人船舶的发展绝对不会一步到位,要向IMO(国际海事组织)证明智能船舶的易于操作和安全性,开始阶段肯定需要配置少量船员,作为向真正无人驾驶船舶或远程遥控船舶(IMO规定L3级就可以达到无船员的遥控船舶)过渡,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船舶的配员几十年后会大幅度减少却获得共识,减少船员获得经济效益,如果船舶配员人数不发生变化则智能船舶的未来发展是毫无意义的,现阶段的航运业人工的成本也占据相当份额;以常规远洋货船为例,现在一般配员在十几人左右在智能船舶上我估计保留的船员仅在3-5人,正常航行时全部智能化,到锚地或引航站后进港靠泊卸货的稍微复杂的操作交由引航员的团队来完成。这样的船员配置可以使智能船舶完美地融入当前的海商法体系,又能给高级智能船舶(无人船舶)提供最后安全保障。IMO根据自动化程度已将海上水面自动船舶分为好几个等级,最高等级才是完全无人的自动船舶,大可不必担心未来船员的职业的存亡,最多只是是工作方式和地点发生变化。
智能船舶将引起航运业及其监管架构发生质的变化,航运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在学科规划上早做文章,敢为人先,不应该等到智能船舶大面积普及以后才被动调整课程和专业设置;举例来说,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技术专业的主要的课程为:航海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货运、航海仪器、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船舶安全与管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设备及其通信业务等。
轮机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轮机英语阅读与写作、轮机工程材料、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及控制系统、轮机自动控制系统、轮机维护与修理、微机在轮机中的应用、海洋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和船舶管理等。
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 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变频控制、电力拖动及其控制系统、船舶电站、PLC及其工业控制网络、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船舶计算机网络、航海雷达、电航仪器、GMDSS系统与设备等。其他大学培养本科生的专业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培训机构的后续培训课程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基本上也都是履约培训规定的基本上只要你是合格船员,除掉海事局适任证书的考试外,下面这张表列出的培训或多或少地都要参加一部分。
为了迎接未来的智能船舶的趋势,结合目前国内船员的现状,学校和社会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考虑促进智能船舶船员人才培养和发展:
(1)课程设置上面,有必要请教育专家区分一下研究型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科目设置,现阶段很多课程的设置和实际日常应用脱节,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成为合格的船员还需要很长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对于目前的教材设置,智能船舶是个全新的课题,只有重新修订现有的教材体系,重塑学生知识体系,紧跟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适应智能船舶的发展要求。
(2)按照公约要求机电合一推广了很多年突然发现船上没有电子电气人才是错误的,船上1997年全面实施取消了电机员这个职位,最近几十年航运业技术上的革新大多数电气自动化遥控方面的,现在大力培养电子电气员才觉得人手不够,缺少有经验的电机员传帮带,刚从学校出来的学员自然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知识欠缺,干起活来盲人摸象;这中间的断层最起码需要5-10年的时间来弥补。智能船舶的操作要求不光是停留在“机电合一的基础之上,应该在驾机合一上展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借鉴一下飞行员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船员,拓宽传统意义上驾驶员和轮机员的知识面,比方说航海技术的增加部分机电课程而不是简单的轮机大义,机电的多增加一些航海技术知识,至于外语计算机都是通用的科目,建议提高通过难度,只有这样当船员减少时,关键时候或应急时刻才能起到互相顶替和一专多能人才的作用。
(3)很多学校的由于经费的压力见习期太短,通常只会提供1个月左右的实习期;呼吁校企联合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免费实习机会,四年的学习起码有一年在船上实习或见习,不论是驾驶还是机电人才需要对船有个感性认识,充足的实习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航海地特别之处,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针对智能船舶的营运周期以及船员的职业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和沟通,学员们如果难以适应则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
(4)智能船舶的普及不出意外会减少普通船员的数量,培训机构应关注市场动态适当减小普通船员培养的数量,目前航海院校的招生数字正好也已经大幅下滑,培养数量足够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可以适合未来市场需求;但是另一个趋势就是引航员的任务会增加,要增加人手,不仅仅安全将船舶从锚地经航道航行到码头,还要负责船舶安全靠泊;相应地岸基支持方面人数反倒会增加,可以列举的岗位有例如装卸货、货物绑扎、例行维护航修人员以及未来的无人遥控操作和应急救援等。
(5)根据CCS的智能船舶的规范和主流科技动向,航运类学校抓紧时间立项申请经费和主管机关航运企业合作,建立新的模拟智能船舶实训室,提高针对新型智能船舶的实操能力。
(6)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根据国际工人运输联合会的发布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国际贸易船舶的适任海员大约为165万,其中截至2019年,我国注册国际海员为57.1万人,从人数上看位居全球第一,但我们如果不能保证未来的高级海员的继续增长,特别是智能船舶的高级海员的人数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那么未来的智能船舶的高级海员就有可能多数还是来自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有理由在国际高级海员劳务输出上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