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并不是一件小事
2020-03-19包若冰
包若冰
说起“WTO”,大家都知道是“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但是,除了世贸组织,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WTO——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厕所组织于2001年成立于新加坡,致力于传播全球性的厕所文化,倡导厕所的清洁、健康、舒适。
2013年的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厕所日”提案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俄罗斯等近100个国家共同提出,并获得联合国大会全体成员的一致赞同。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
世界厕所组织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每个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算下来人的一生大约有3年时间耗费在厕所里。如厕实在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研讨70多亿人的如厕问题,绝非小题大作。更何况,全世界有45億人缺乏厕所资源,甚至没有使用过冲水厕所,11亿人仍有露天如厕的习惯。世界厕所组织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改善这些状况。
除了把厕所问题上升到国际峰会的高度,也有人把厕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呈现在了大荧幕上。《厕所英雄》就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反映印度社会现实的电影。
受过教育、家境良好的女孩贾娅因为爱情嫁到了农村,婚后才发现丈夫家里居然没有厕所。因为宗教原因,这个村子还保持着当地传统,所有女性都要在天亮之前挑灯结伴去很远的野外“方便”。贾娅难以接受,新婚不久就回了娘家,为了挽回妻子,丈夫凯沙夫发誓要在村里建厕所。
然而,建厕所易,想要推翻宗教传统,改变根深蒂固的陋习,哪怕是征得父亲的同意都是难上加难。“新婚媳妇因为没有厕所要求离婚”的诉讼不仅成为这个村子千年未见的新闻,更引来了政府的重视以及媒体、舆论的关注。当地的妇女开始觉醒,纷纷加入到要求建立厕所的行动 中。
在这部温情、幽默的影片结尾,凯沙夫和贾娅的“如厕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他们在家里盖了一间厕所,政府也为整个村庄建设了公厕。但是影片所折射出的印度在公共卫生方面亟待解决的尴尬窘境却只是冰山一角。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印度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厕所的普及率还不及智能手机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为不良环境卫生习惯导致80多万人死于腹泻,比死于疟疾的人数还要多。据专家统计,在水和厕所上每投资1美元,就可以平均节省4美元的医疗费用。
纵观世界的厕所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的发展也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已经从挖土埋坑的原始如厕方式进化到了使用简易的旱厕。到古罗马帝国繁盛时期,厕所已有了很大改进,上厕所有专门的场所,甚至发展成一项社交活动,这些遗迹保留至今,供现代游客参观。而古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的卫生状况大大退步。街头巷尾,包括贵族在内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随地“方便”,整座城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好像一座巨大的公共厕所。
当时人口密度较大的伦敦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832年,泰晤士河严重发臭,伦敦爆发霍乱导致近5300人死亡。1858年,伦敦泰晤士河又爆发了著名的“大恶臭事件”,紧接而来的霍乱再次夺走1.4万人的生命。政府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迫开始大规模改造伦敦的城市排水系统。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建造排污下水道的近代城市,并被世界各大城市所效 仿。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原始的如厕方式给现代公共卫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矛盾也直接促进了厕所的革命和如厕方式的革命。
如今,印度在推行广泛使用厕所方面仍面临着尴尬的困境。政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曾经投入200亿美元强制建设厕所,但是很多人仍然认为厕所建在家中是不洁的,坚持露天排便,让家里的厕所成为了摆设。
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文明的进步,不仅需要科技的发展推动,更需要打破心中枷锁,改变固有观念。《厕所英雄》敢于把印度所面临的尴尬现实展现在世界面前,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更多人的觉醒和思考。就像凯沙夫在结尾的采访中对着镜头说的:“你想娶个老婆?你要先有一个厕所!”这也正是影片想向印度仍旧传统保守的民众传递的思想,以及印度年轻一代渴望带来改变与进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