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时代变革,积极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2020-03-19续超前
续超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科技部会同中宣部等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以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等为抓手,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文化形态与价值重构和产业发展
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以网络、5G、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和重构文化的形态、结构和价值追求,是新时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引擎。
模拟仿真与虚拟预演影像技术为大型活动与影视创作排演提供了高精度、大场景、全流程、跨时空的数字场景秒级和厘米级可视化立体仿真,举世瞩目的国庆70周年盛典正是应用了这些技术,使庆典更加光彩夺目。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书画艺术品的真伪鉴别,为艺术品的收藏、流通、交易保驾护航。近期取得票房巨大突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无不应用3D、1D、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营造出特有的视觉、听觉效果和冲击力,大大丰富和增强了人们对传统影视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实现了机器作曲、写诗和作画。文化和科技融合所形成的巨大动能,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走向,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经过几年来的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对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共识,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基本形成,文化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文比和科技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比应快速显现。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得到完善。国家层面建立了科技部、中宣部等十几个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各地方也成立了相应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
重点文化产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电影数字拷贝卫星分发平台,解决了影院数量快速增长和影片数量大幅增加对传统硬盘拷贝分发造成的瓶颈问题;多屏互动的电视媒体云服务技术与互动电视媒体应用聚合云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收视模式;融媒体服务成为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范式,学习强国平台成为党政机关政治学习和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气聚集地;4K/8K超高清和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迅速,演播舞台艺术效果得到增强;舞台设备技术企业正在从提供单一的舞台设备向提供演播/演艺舞台技术集成解决方案转型。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和利用方面,敦煌莫高窟、荆楚文化、织锦工艺等一大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数字化修复和保护。
科技引领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专业知识服务、移动阅读、网络视听、新闻头条、微视频等新型数字内容服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大众化网络文化娱乐消费模式不断翻新、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依托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新型文化休闲自助旅游服务模式正在兴起,文化主题展示技术集成应用不断创新,推动我国文化主题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文化元素与符号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的灵魂,正融入到艺术创意、内容创作、产品设计、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规划的核心,成为产业经济价值提升的推进器。
文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不断改善。科技部会同中宣部等部门已先后认定了3批共5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区、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文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先锋队;科技部与财政部、税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结合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大对文化科技领域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推动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海丝之光”党员服务队节日期间保供电。
文化科技领域基础性关键技术和瓶颈应用技术研发得到系统部署。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引导,鼓励、吸引企业以及社会资本投向文化科技研发。开展文化资源标识、全媒体内容分类与编码等一批文化相关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开展文化价值评估、文化品牌评价、文化内容质量检测、文化资源及数据产权管理、媒体舆情风控、文化数据智能、语言及视听认知智能等文化科技基础性关键技术研发;开展4K/8K超高清+5G、全媒体内容制播、舞台系统集成、沉浸式文化交互和體验、超高清电影放映机、摄录一体机等一批重大文化系统与装备瓶颈应用技术攻关;开展众包设计、众智知识服务、众创自媒体、AI创作、虚拟预演、多语互联等一批技术引领的新兴文化服务发展模式验证、示范与应用。
然而,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发挥,相关部门和地方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需要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关于“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科技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重要。
《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助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为顺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19年8月13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六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确定了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意见》提出了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指出: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融合的基本原则,面向文化建设重大需求,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成100家左右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者系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