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03-19陈薇薇林苗苗陈思
陈薇薇 林苗苗 陈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回望2019,这一年对于首都人民群众意义非凡。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4次视察北京,5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为我们在新时代谱写首都发展新篇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保持了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北京如何作答新一年的问卷,在2020年1月召开的一年一度民意民智集中反映的北京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探讨,碰撞真知灼见,共谋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之策。
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的这句话,让首都人民备受鼓舞。
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框架正有序拉开。两会期间,市委书记蔡奇代表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代表,先后参加通州代表团分组审议,足见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陈吉宁指出,要以首善标准推进精治、共治、法治,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蔡奇更是强调,城市副中心源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不斷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实施这一战略,要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三地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尤其要发挥首都“一核”作用,带动河北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两翼发展。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历史耐心,勇于担当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好城市副中心。
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重大标志性进展逐步亮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20年要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不放松,推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
如何拓展领域、提升层次、深化合作,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代表委员们拿出了沉甸甸的议案提案。打造连接北京和雄安的科创走廊,是市政协委员、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马志刚深入思考的结果。他建议,加快京雄科创走廊整体布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在科创走廊设立研发基地;将大兴区打造成京雄科创走廊的桥头堡,引导一批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企业在此落户;打通政务部门信息孤岛,推广科创走廊综合审批制度,为企业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杨金龙认为,北京市应考虑发展新材料技术,建议加强引领作用,编制京津冀新材料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注重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冰雪运动是绕不开的话题。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这一“开往冰雪的列车”正式运营,为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东城分局副局长孙庆贺建议,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的宣传,积极引导北京、乃至全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向河北张家口汇集,让那里的冰雪场馆得到充分利用。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率不高,医院和医生还缺乏处理冰雪运动外伤和急危重症的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开展联合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1月17日市人代会表决通过《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工作形成了标志性成果。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又有新举措。市人大代表、首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潘利群认为,现在首都面临着车辆来源复杂、管理难度大,外地车辆检测数据与北京无法共享,不符合排放标准车辆进京时如何复检等现实问题,要通过加强技术监控、实现数据联网、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等方式加以解决,营造严管氛围。
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路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毫无疑问,北京未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并且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依靠优势,发挥优势,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围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
科技创新是海淀区的金名片。来自海淀区的市人大代表、区委书记于军描绘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度”。他说,要促进中关村科学城与海淀区发展深度融合,加强高精尖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争取在新型开源基础指令集架构、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创新布局上取得新突破,同步部署智能传感器、数字化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基因重组、靶向治疗等关键底层技术创新。
“要让科研院所、高校、民企等主体共同参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秀华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多条建议: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移调整;以领军企业为核心,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群;持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改善“双创”生态环境;完善政策环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生态体系;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
科学仪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民革北京市委带来的提案建议,市级层面要加快制定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面向科学仪器产业的政府采购,鼓励科学仪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建立京津冀科学仪器产业协作网络,完善科学仪器产业创新服务。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是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落脚点在哪里?列席本次市人代会的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唐建国作出进一步解释:扩大公共数据开放供给,统筹推进大数据在政务、商用和民生领域创新应用,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和预警,为各级政府提供城市管理决策辅助支撑;构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支撑市、区各级各部门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信用市场监管、社区共治、产业发展等相关领域,开展跨部门、跨领域、强协同的大数据应用试点。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达到2100万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水平是衡量北京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面。在今年北京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共议提升北京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问题。
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首都治理的重要创新举措,“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这些热词一直火到了2020年。2019年,市政协策划专题协商会,组织委员深入街道社区和12345热线平台,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了1个主调研报告和14个分报告。在“接诉即办”改革方向上,提出要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在“接诉即办”责任落实上,提出既要强化属地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市级部门责任;在解决好群众诉求上,提出既要有一办一,又要举一反三,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具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物业管理、小区停车等;未来在深化“接诉即办”方面,提出要突出党建引领、进一步用好考核指挥棒及筑好机关和基层组织作风等建议。
从今年元旦起,《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正式施行,将有效解决街道办事处职责不清、权责不匹配、统筹协调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保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使职权。市人大代表、通州区玉桥街道人大街工委副主任张梅菊对此深有感触,她将基层干部的心声带到市人代会上。她认为,要加大《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强化责任落实。针对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她提出,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升+物业治理提升”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议事厅作用,加强主动治理。
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于今年5月实施,在本次市人代会期间率先得到落实。记者发现,在会议现场,往年提供的一次性饮水纸杯不见了,更换为可重复利用的塑料杯;客房里,摆放了可回收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厨余垃圾回收容器;资料袋中,过去的硬皮记录本如今也变成了更加轻薄的普通笔记本。这些举措得到了代表们的鼎力支持,许多代表自备生活用品,带头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树立起标杆、作出了示范。
台盟界委员王涛表示,垃圾分类的理念能否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工作,要让大家“看得清楚、易于掌握、记得牢靠”。作为宣传的“末梢神经”,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态度。他建议,在招募各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时,应保证相关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在上岗前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保证为居民提供正确的指导。
做实高质量发展的惠民贴心工程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北京市在依法治市方面,修改制定了城乡规划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遇事查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渐浓厚;在满足市民群众“七有”“五性”需求方面,大气污染治理、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市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市扶贫支援办主任马新明介绍,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北京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坚持标准不改变,狠抓落实不懈怠,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受援地区如期脱贫,为国家脱贫攻坚提供北京经验。
市两会代表委员中,有不少人来自基层,他们将视角对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身边事,听民声、顺民意、察民情,将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带到市两会上进行讨论。
市人大代表、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西长安街管理所党支部书记马亚南尤其关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项,三年来他所提的议案都与此有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把加装电梯的好事做好,这也是‘最后一公里。今年我的建議是,希望能对已经加装电梯的老小区进行回访,出台一项更长效的实施细则,对收费标准、后期运营责任等具体问题加以明确。”
针对目前老旧小区商业供给有限、蔬菜零售等便民商业网点总量相对不足的问题,致公党界委员谌卫东建议,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几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产业链发展;搭建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载体,改善老旧小区现有商业设施,加大对原有网点的改造升级力度,统一规划建成一批生活性服务业聚集区,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打造15分钟生活圈。
解决养老育幼这个“一老一小”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和养老院存在着“一位难求”或“一床难求”的现象。如何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进一步织密育幼养老服务网,让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安享晚年,市政协委员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市政协委员蔡莹媛认为,可以借鉴以前不少单位针对3岁以下儿童设立托育所的做法,“目前,幼儿园接收的只是3至6岁儿童,可以在公立幼儿园中增设‘前段,专门看护半岁至3岁的儿童。”她还建议,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机关和企业自办托儿班。
对于养老服务供给端看护人员紧缺的难题,民建界别委员陈百灵建议采取互助方式,组织社区内健康的低龄老人,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照顾高龄老人,这样既能解决服务人员不足问题,也可为老人储存未来享受免费服务的时间。市政协常委、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昕介绍,民进界别的提案中也有相关建议,即逐步推行“时间银行”,鼓励活力老人以当下为老服务积累“现金值”,作为将来自己享受养老服务的“消费券”。
北京消费提质升级少不了夜间经济,自然这也是代表委员们频繁互动的话题。
在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现场,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北京要发展有品质的夜间经济,今年将在文化场所、博物馆、体育馆、公园等多地点亮夜间经济,促进各领域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王爱平举例进行说明,近两年该公司先后推出了25家“超市发罗森”24小时店,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供给,把夜间经济扩展到社区商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夜间经济带来的便利。
市人大代表、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洪亮认为,消费者能否留下来“过夜”的关键因素,在于相关配套资源的充足度、丰富度,除了适当延长重点区域轨道交通运行时间、改善夜间消费环境外,改造乡村旅游设施、多建设一些乡村精品民宿也可以丰富北京过境过夜游的内容。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