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实地 迎来华丽转身

2020-03-19

科学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色陶艺技艺

结缘艺术:从工人到学生

1971年2月,刚过了年,春寒料峭,只有16岁的李石志到吴家窑陶瓷厂做合同制工人,跟随厂里的师傅王五虎学习陶瓷制作工艺。王五虎出身陶瓷烧造世家,11岁就参加工作,技艺娴熟,是李石志的第一位师傅。

工厂的艰苦生活磨炼着李石志,小李慢慢长成了大李。1973年夏天,国家一些大中专学校招生,厂里让报名,早有此想法的李石志自然求之不得。就这样,李石志通过厂里报名参加了考试,成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卸下泥围襟,脱去木板鞋,李石志从吴家窑陶瓷厂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山西轻工业学校的学生。告别了既烤坯又烤人的成型车间,跨入了梦寐以求的校门,李石志的人生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山西轻工业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是王牌专业,当时有谭兴渠、吴德文、陆贤能、范金鳌等金牌教师,他们德艺双馨、声名远播,成为李石志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

情系陶瓷:从学习到创新

自从走上绘画和陶瓷艺术之路以后,李石志几乎无时不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自己的创作方向在哪里,今后的道路如何走。在李石志看来,这个方向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不同凡响,且不可好高骛远。

1976年李石志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雁北地区陶瓷研究所工作,研究所所长把李石志安排到彩绘室,跟随陈福冬师傅学习釉下彩。这段在实践中学习的经历令李石志受益终身。

釉下彩是一种名贵的陶瓷装饰艺术,在国人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它是画在釉下的彩瓷品种,在胎坯上彩绘、上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早在三国时的越州窑就已出现,唐代长沙窑大量采用釉下彩装饰。20世纪初,湖南醴陵“瓷艺泰斗”吴寿祺在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曾接触到陶瓷釉下彩装饰的现代技术。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釉下五彩瓶获金奖,轰动了陶瓷界。后来,陶瓷业经长期的战乱而衰败,直到50年代吴寿祺从乡下被请入陶瓷研究机构,一边制作,一边带徒,才留下一批精美的画作,也带出一批优秀的陶瓷大师。

陈福冬15岁即随吴老先生学习彩绘,深得陶瓷彩绘要意,技法完备娴熟。李石志有幸随陈师傅学习,从磨料调色、摹稿临习到勾线分水,技艺日渐成熟。当掌握一定技能之后,在艺术追求上从不老实的李石志开始琢磨,在前人丰富多彩的装饰形式基础上,如何再闯出一条新路?

陶瓷艺术历史悠远,装饰门类繁多,在浩如烟海的陶艺典籍中摸索出艺术发展的头绪,是需要付出一番心血的。李石志说:“作为一位陶瓷艺术从业者,众多门类均可涉猎,但要取得突出成果,切记要专一,只有专一,才有可能第一。”

正因为此,李石志踏上了釉下彩创作的道路。然而,仅釉下彩一类也是门道多多,有釉下褐彩、釉下绿彩、釉下五彩、釉里红、青花等。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比照青花、褐彩、釉里红,李石志发现五彩中常用的茶色呈色稳定,色相沉着,色度层次丰富。随即,他试着用单茶色多层次表现花卉、翎毛、山石、树木、服饰,可达到墨分五彩的效果,色度层次之丰富毫不逊色于青花。就这样,在李石志的潜心研制下,一批单茶色釉下彩作品问世了。

钻研技艺:从画工到大师

1994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江苏宜兴举办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当时已是怀仁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兼工艺美术瓷厂副厂长的李石志报着试试看的心情,带着仅十寸的手绘釉下彩盘参评。大赛汇集全国各大瓷区顶尖作品,四年举办一届,是陶瓷艺术界的“奥运会”。各路陶瓷大拿都摩拳擦掌,携看家之宝来此一决高下,如果获得奖誉,则对评定职称、成为大师有很大助益。评选结果揭晓,山西李石志选送的茶色釉下彩绣球花盘获入选奖。奖不大,但却是山西唯一。

自此,李石志更加坚定了信心,不懈钻研技艺,在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2012年,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陶瓷艺术评比在北京进行,设“大地奖”。怀仁县陶瓷工业协会乘着“以煤扶瓷、瓷成精品”战略的东风组团参加,李石志携十四寸釉下彩茶色花卉盘参评。展会临结束时,来了数位专家评委,为首的专家一眼看到李石志的茶色盘,脱口而出:“有特色,该金奖。”这个茶色盘成为当年山西省唯一获得金奖的作品。

近年来,李石志收获了一大堆头衔和荣誉,同时也结交了很多的陶艺大师及陶艺爱好者。随着技艺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李石志创办了怀仁市李石志陶瓷艺术室。如今,陶瓷艺术室已成为专业学者进行陶艺创作及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前来访学交流。

如今的李石志日子越来越忙碌了,不仅要继续研究、坚持创作,而且还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担任陶瓷装饰技能大赛裁判,身兼数职的他不忘传承,把一身技艺传给了自己的女儿李一瑶。我们期待,怀仁陶瓷艺术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变得愈加灿烂。

传承人档案

猜你喜欢

茶色陶艺技艺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带路
这路带得有意思
平面镜成像效果简析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