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FD的临床观察
2020-03-19刘晨曦
刘晨曦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且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胃肠组织结构的异常[1]。FD的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朗,多数学者认为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多样性、个体性差异特点。目前临床资料显示FD尚无特效药,故专家学者不断追寻最佳治疗手段。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欠佳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此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医药方向,且在实验研究、临床治疗及疗效机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半夏泻心汤补中气以复中焦升降功能,是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在FD的临床治疗中可发挥调节胃动力的作用。本研究基以此为方向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的120位确诊为寒热错杂型FD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乱数表法均分为西医对照组与中医治疗组各60例,其基本资料分别为:性别(男/女)为[(24/36)、(29/31),χ2=0.84,P>0.05];年龄为[(57.03±9.03)岁、(56.057±8.89)岁,t=0.584,P>0.05];平均病程为[(3.3±1.4)年、(3.6±1.7)年,t=1.055,P>0.05]。2组患者的上述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诊断标准①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消化诊疗指南》[2],辩证为胃脘痞满或灼热、畏寒肢冷、反酸口苦、胃肠便鸣、舌淡,苔薄黄,脉细数,即可诊断。②西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肠胃障碍的新诊标准》[3],表现为上腹疼痛且有灼烧感、餐后肠胃不适、早饱感。
1.3 纳入标准①无FD并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或禁忌症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给予西医对照组患者潘多立酮治疗,具体为: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60287,10 mg/42片),一次10 mg,3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给予中医治疗组患者多潘立酮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方由:清半夏12 g,黄芩10 g,黄连5 g,党参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大枣4枚组成;1剂/d,以清水煎制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 ml。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周期内嘱咐患者不可使用其他药品并且饮食忌口,杜绝烟酒,保持心情愉悦。
1.4.2 检测方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经实时超声法,用实时超声仪动态测定饮水前胃窦长短径(饮水500 ml,测胃充盈时的长短径距离,用cm表示);计算每分钟胃蠕动的次数,用舒张与收缩时胃窦长短径距离的差追为蠕动幅度;每隔15 min观察记录,评估胃半排空时间,直到胃窦长短径恢复饮水前状态,表示胃全排空的时间,然后记录在表。
1.4.3 中医症状积分评估标准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主症胃脘痞满、嘈杂反酸等症状由由轻至重,记为0、2、4、6分,将次症遇冷加重、口干口苦、肢冷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弦数等症状由轻至重,记为0、1、2、3分。
1.4.4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5]:将胃脘痞满、嘈杂反酸症状消失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大部分减轻或缓解为显效;胃脘痞满与嘈杂反酸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恢复为有效,不符合上述者均为无效。
1.4.5 观察指标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其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胃动力指标(胃蠕动次数、胃蠕动幅度、胃半/全排空时间)水平差异。
2 结果
2.1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中医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西医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症候积分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医治疗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同期西医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西医对照组比较,2)P<0.05
2.3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胃动力学治疗前后指标比较治疗4周后,中医治疗组患者胃动力明显好于西医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胃动力学指标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西医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FD属于中医“痞满”“胃痛”“郁症”的范畴。病位在胃并与肝脾也息息相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肝郁气滞。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往往也本虚标实,虚实夹杂。F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朗,一般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有关。调查显示,FD患者为内科患者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25%~40%[6],已然影响到大众的生活质量,且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因其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疗效也不甚满意。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7]:“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满,方共8味,君药为半夏具有消痞散结、降逆止呕之功效。臣药以干姜解半夏之毒,又善温中散寒;黄连、黄芩苦寒清热解毒,除湿热痞满。人参、大枣佐前四味药之苦寒辛凉,具有补脾益气之功。使药以甘草之辛温调和诸药。全方寒热互用平调阴阳、辛苦合用辅佐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根据实验结果可证实,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FD的疗效对比西药多潘立酮有明显的优势。
有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胃肠功能失调的患者日渐增多[8],促胃动力药物在这类疾病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潘多立酮作为其中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促胃动力药,作用于人体后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对改善FD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予以该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改善效果不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中医治疗组突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寒热错杂型FD时能良好的改善患者胃肠动力的情况,中医认为胃肠动力障碍与中医的“痞证”有关,认为其是因为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司而导致气机阻滞,从而引发肠胃灼热与痞满等症状。胃排空运动是胃肠平滑肌在神经、液体因素调节下协调的运动结果,徐良[9]于患者手术后使用四君子汤预后,发现其可激发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活性,促进术后消化系统的恢复,因此可以认为,半夏泻心汤在促进胃肠动力可能是降低了VIP的分泌因此才发挥了其效果。研究半夏泻心汤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还需深入,随着这项研究的深入,也有利于为胃肠动力中药走向世界开创一个窗口。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FD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