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中肠腺白浊病和弧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03-19瑞青

农业知识 2020年2期
关键词:二氧化氯幼体全池

文 / 瑞青

虾中肠腺白浊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病原是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属杆状病毒科。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虾常在近表层水中游动,活力差,对刺激反应迟钝,不时回旋转动,厌食,不能正常发育,发病池虾大小相差显著。

症状 病虾中肠腺上皮细胞排列凌乱、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核肥大,是正常状况下的2~3倍(大小为10~14微米×12~16微米,正常为4~6微米×4~8微米)。核质被破坏,分泌细胞减少,肥大的核内有许多病毒颗粒。中肠腺呈不透明白浊状,严重时白浊程度愈发明显,肠道有时也变混浊。

该病主要危害幼体及仔虾,尤其是糠虾幼体。感染病毒的幼体8~9天的累计死亡率可高达90%。带病毒的亲虾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中肠腺上皮细胞的坏死而被排出体外,释放于水中而成为新的传染源。健康虾摄食病虾后即被感染。

诊断方法 (1)可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中肠腺出现白浊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2)中肠腺组织切片,若见上皮细胞排列凌乱、核肥大、细胞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分泌细胞减少,超薄切片见病毒粒子,可判断为该病。(3)新鲜中肠腺暗视野观察法。将病虾苗完整的中肠腺取出,用盖玻片将其压成薄片,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患病虾,可见到大小10~30微米、白色、轮廓清晰的圆形或长椭圆形的、感染了病毒而肥大的中肠腺上皮细胞核。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也可用此法观察诊断。(4)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荧光抗体技术等均可对该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防治方法 (1)选健壮的亲虾进行繁殖。(2)对受精卵、沉淀池、育苗池及工具进行认真清洗和消毒。(3)加强饲养管理。量少、次勤地投喂优质饲料,以增强幼体抗病能力。保持良好水质,控制适宜及稳定的温度和盐度。(4)育苗时如发现该病,立即杀灭全池所有的虾苗。(5)用二氧化氯和聚碘溶液可防此病。

虾弧菌病(又称红腿病、败血病)病原是气单胞菌属、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类。

症状 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鳃区呈黄色。肝胰腺和心脏颜色变浅,轮廓不清,甚至溃烂或萎缩。高倍镜下可见短杆状细菌。病虾一般在池边慢游,或离群独游,行动呆滞,重者倒伏池边。

诊断方法 可根据“游泳肢变红、鳃变黄”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将虾池中尚未死亡的虾,取血淋巴于玻片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到短杆细菌可进一步确诊。

流行及危害 对虾感染该病后2~4小时即开始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0%。发病季节一般在7~10月,华南地区7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第三茬养殖虾感染率和发病率均很高,该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

防治方法 (1)放苗前要除去塘中的淤泥,每亩用漂白粉5千克(有效氯在25%以上)彻底清塘消毒。(2)下雨季节池水变酸时,用“活嫩爽”“好水素”“活力菌素”等调节水质,并注意用好增氧机。(3)池塘藻类多、pH值升高时,每亩用二氧化氯150~200克全池泼洒,隔三天后用“养水专家”,每亩用量1~2千克。(4)有条件的地方池底铺设防渗透膜,以切断病原体的感染。(5)发病后可用“甲砜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并用“聚碘溶液”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当环境恶化时,虾的游泳足可暂时变红,但条件改善,环境稳定后,或增加营养,短时内可恢复,注意不要将此种情况作为该病处理。

猜你喜欢

二氧化氯幼体全池
二氧化氯消毒剂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浅谈饮用水的二氧化氯净化技术
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