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物探技术在三岔口东铜矿找矿中的应用

2020-03-19侯明利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激电闪长岩工区

侯明利,王 磊,周 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理化学探矿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在充分研究区内1:20 万区域化探和1:5 万化探普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综合物探普查取得的成果及矿产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果,选取已发现具有潜在价值,但未深入评价的矿点,采用地物化综合手段开展评价工作,大致了解矿床的远景规模,为项目立项提供有力支撑。对外围成矿有利的异常,这些异常主要针对重磁电套合较好的异常区,利用1:10000 地物化综合技术手段开展查证工作,查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了解异常区的地质背景。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铜、铁、铅锌、金银等勘查基地,为后续自治区出资立项奠定坚实基础[1]。

1 三岔口东铜矿的地质概况

1.1 地层

工区出露地层有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段(C2w2)、新近系葡萄沟组(N2p)、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附图1、4)。

(1)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段(C2w2)。分布在工区中部及东北部,与新近系葡萄沟组不整合接触,多被第四系覆盖。该组岩性复杂,主要岩石有玄武岩、霏细斑岩、英安斑岩、硅质岩等。各岩性间接触关系均为喷发不整合接触。

(2)新近系葡萄沟组(N2p)。分布测区中部、西部,地表呈土黄色,散落黑色砾石,深部呈褐红色,主要由褐红色粘土及少量砾石、砂组成,半固结、松散堆积,褐红色粘土含量大于70%,砾石成份多为石英,粒径2mm ~2cm,含量约20%,推测为干旱条件下河湖相红色沉积,局部可见风化砂砾岩,层理不明显,该层呈不整合覆盖在石炭系地层之上。

(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hal)。分布在测区中部、西部,负地形河床,呈土黄色,主要由砾石、砂组成,其中砾石主要为霏细斑岩、石英闪长岩,分选性、磨圆度均差,呈次棱角状-棱角状,粒径2mm ~11cm,砂主要为石英、长石等,粒径小于2mm。河床中植被较发育,主要为梭梭,相对高大。

1.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极为发育,主要为早二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叠纪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主要有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石英脉等。主要分布于工区南部,可引起大面积的高阻异常,局部矿化蚀变可引起一定的中低阻异常。

1.3 矿区的地质构造

康古尔断裂呈北东东-南西西向横贯整个工作区南部,其派生出的次级断层、裂隙极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

F7 断层:位于工区南部,为康古尔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走向73°,呈北东东向延伸出图,长约20km,区内侵入岩、矿化蚀变带分布受其控制。沿F7 断层英云闪长岩发育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工作区东南部激电中高极化异常,呈串珠状、带状沿F7 断层分布,电阻率异常值在100Ω·m ~200Ω·m,极化率异常值基本在1.5%~2.5%。区内铜钼元素异常呈串珠状沿F7 断层分布,与褐铁矿化蚀变带、中高极化异常套合好。区域上三岔口、三岔口西、玉海斑岩型铜矿均位于F7 断层北侧,推断康古尔大断裂为导矿构造,次级断裂F7 为容矿构造。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物性特征

三岔口东工区采集物性标本64 件,收集了新疆哈密市三岔口一带1:5 万综合物探工作取得的物性资料,对工作区一带主要岩(矿)石进行电性及磁性、密度统计(表1),认识如下。

三岔口东铜矿主要赋矿岩石绢云母化英云闪长岩,密度值在2.57g/cm3~2.81g/cm3之间,均值2.75g/cm3,略高于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低于闪长岩、辉石闪长玢岩。磁化率范围在177×10-6~208×10-64πSI 之间,均值在192×10-64πSI 左右,剩余磁化强度值在60×10-3A/m ~98×10-3A/m 之间,均值在508×10-3A/m,明显低于其他岩性。电阻率均值在364Ω•m 左右,明显高于二长花岗岩,极化率均值在2.05%,高于区内其他地质体。三岔口东铜矿主要赋矿岩石绢云母化英云闪长岩具有明显的中高阻、中高极化、弱磁的特征,可以有效推断含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2]。

2.2 磁异常特征

由三岔口东工区磁测异常等值线显示,区内地磁场总体变化不大,△T 值一般在-290nT ~220nT 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测区北部地表为新近系、第四系覆盖,往北大面积出露石炭系霏细斑岩,△T 值一般在0nT ~200nT 之间,向北递增,推断覆盖层由南至北逐渐变薄,高磁异常反应火山岩磁性特征。南部英云闪长岩,表现为正异常特征,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磁场值ΔT 在0nT ~150nT 之间。中部F7 断层表现为强度相对较弱的正负伴生磁异常,呈带状、串珠状分布,褐铁矿化蚀变带位于F7 断层南侧,磁异常表现为弱正磁异常特征,区内铜钼元素异常、中高极化异常与褐铁矿化蚀变带套合好,均沿F7 断层呈串珠状分布,推测后期中低温岩浆热液活动受F7 断层控制,形成磁性矿物有关。

2.3 激电异常特征

激电成果显示,测区电阻率异常与地层、岩浆岩对应较好。北部、中南部新近系地层,表现为低阻、低极化异常,电阻率异常值基本在200Ω·m 以下,极化率异常值基本在1.2%以下。东南部、西南部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表现为中高阻、中高极化异常,电阻率幅值在200Ω·m ~663Ω·m 之间,极化率异常值基本在1%~1.8%之间。

区内高极化异常呈串珠状、带状沿F7 断层分布,北东东向展布,长约200 千米,宽100m ~400m,东西两端异常未圈闭,仍有延伸,异常规模大,极化率幅值在1.5%~2.5%之间,电阻率异常值在100Ω·m ~200Ω·m。高极化率异常与化探异常,西部HT-1 综合异常Cu 极值911×10-6,对应极化率值为1.78%,东部HT-3 综合异常Zn 极值618×10-6,对应极化率值为2.2%。地表出露英云闪长岩,推断高极化异常是由后期岩浆热液沿F7断层局部富集的硫化物引起的,是寻找铜矿的有利地段。

2.4 综合剖面特征

2.4.1 172 线综合剖面

172 线位于工区东南部172 勘探线,部署了1:1 万地化、激电、磁法综合剖面、TEM 测深、CSAMT 测深、激电测深,查明ZK17201 孔隐伏铜矿体与物探异常的对应关系,优选物探方法组合,总结该区物化探找矿标志。该综合剖面成果如下:

TEM 电阻率异常与地层、岩浆岩、蚀变带、隐伏矿体套合好,2040 点~1780 点地表出露为新近系葡萄沟组砂砾岩,对应为低阻异常,电阻率小于20Ω·m,产状近水平,埋深约70m,与下伏梧桐窝子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表现为串珠状中高阻异常,电阻率在40Ω·m ~120Ω·m 之间。2040 点~1780点地表零星出露为石炭系梧桐窝子组硅质板岩,表现为低阻异常,电阻率在20Ω·m ~60Ω·m 之间,产状北倾。1780 点~1140点地表出露为英云闪长岩,对应为中低阻、中高阻异常,异常幅值在60Ω·m ~250Ω·m 之间。

地表蚀变带位于1500 点~1620 点,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绿帘石化,表现为中低阻异常,电阻率在60Ω·m ~120Ω·m之间,深部显示中低阻异常北倾。1540 点ZK17201 孔见11 层隐伏矿体矿,见矿孔深50m ~330m,Cu 品位0.2%~1.05%,含矿岩性为碎裂、蚀变的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激电测深圈定一处中高极化、中高阻异常,呈蘑菇状,与矿体套合好,极化率幅值1.3%~2.2%,电阻率幅值120Ω·m ~300Ω·m,推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1580 点F7 断层穿过激电测深中高极化、中高阻异常,深部300m ~500m 表现为串珠状高极化异常近直立分布,推断后期含矿热液沿F7 断层灌入,顶部碎裂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空间。

图1 三岔口东工区综合剖析图

3 结论

(1)激电中高极化、中高阻异常;局部高磁异常;TEM 中低阻异常;Cu、Mo 元素异常,是重要的物化探找矿标志。

(2)三岔口东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作了全面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二叠纪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是铜矿体的主要含矿层位,矿体、岩浆岩的分布均受北东东向断层控制,隐伏铜矿体与物化探异常套合好,沿北东东向断裂异常规模大,三岔口东具有斑岩型铜矿巨大潜力[3]。

猜你喜欢

激电闪长岩工区
北山洋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演化:内蒙古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
新建地铁连接通道施工对已运营地铁车站的变形监测分析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纳米陶瓷基铝电解阳极防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