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020-03-19何皑遂宁市中心医院
何皑 遂宁市中心医院
在儿科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而对于慢性气道炎症治疗的方法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可以直接对患者气道粘膜进行治疗,所以治疗效果较好[1]。近年来家庭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治疗方式的使用为更多患儿提供便利,所以本文针对7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取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分析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39例,女患儿31例,患儿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4±1.1)岁。
(二)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中对70例患儿均进行家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β2受体激动剂是吸入的主要药物,其中包含沙丁胺醇以及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每天的用药剂量在0.2mg至0.5mg之间、特布他林每天的用药剂量在0.5mg至2.0mg之间,同时糖皮质激素选用布地耐德,药物使用剂量为每天1.5mg左右,并每天可以将400μg抗胆碱能药溴化异丙托品给予患儿,患儿在吸入的过程中可以加入3ml生理盐水,一般每次吸入时间应控制在15min[2]。在患儿进行治疗6个月之后对患儿采取随访检查,对患儿的肺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儿的肺功能情况。
(三)观察指标
对患儿进行家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患儿的RR、Ti、Te、VPEF/VE、TPTEF/TE指标进行观察。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单位采取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使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对7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治疗后患儿RR、Ti、Te、VPEF/VE、TPTEF/TE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1。
表1 70例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70例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s)
TPTEF/TE(%)治疗前 33.79±4.78 0.61±0.29 1.02±0.28 22.78±7.01 21.02±6.01治疗后 26.13±3.21 1.31±0.37 1.49±0.32 33.89±6.98 35.21±6.01 t 11.1306 12.4580 9.2479 9.3963 13.9682 p<0.05 <0.05 <0.05 <0.05 <0.05时间RR(次/min)Ti(s)Te(s)VPEF/VE(%)
三、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采用激素类药物与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对患儿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利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人体肾上腺分泌出糖皮质激素,现阶段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也可以取得这种激素。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同时还能对机体内的生物合成起到调节作用,进而促进机体代谢功能[3]。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的方式,在对患儿施药时有多种施药方法,例如口服以及静脉注射等等,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施药方式易导致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治疗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对患儿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气道粘膜,准确对患儿患病部位进行治疗,而且临床效果显著。随着治疗患儿的增加,家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此针对这一治疗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糖皮质激素的吸入主要采取布地奈德悬液,因为布地奈德悬液雾粒较小,一般直径均在1um~5um之间,含水量也相对较高,所以选用布地奈德悬液可以有助于患儿对药物的吸收,帮助患儿尽快解决呼吸道水肿的问题。而且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还采取β2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能药溴化异丙托品来提升治疗效果。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范围较广,但是在使用时家长要注意遵照医嘱进行使用,在使用前要清除患儿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在本次研究中对70例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中发现,在对患儿进行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RR、Ti、Te、VPEF/VE、TPTEF/TE指标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患儿疾病,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对患儿施药的准确性以及方便性,减少家长反复带患儿去医院的时间,避免因交叉感染导致患儿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经过研究分析,建议将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