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AD视域下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0-03-18刘敬行全先钦
刘敬行 全先钦
摘 要: 借鉴运动训练领域的LTAD思想,针对目前小学初中多项化教学、高中大学项目化教学的特征和现状,引入“专项体育课”“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等理念和《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构建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建议在小学阶段开设培养一般运动能力的体育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始开设专项体育课,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一直持续到大学阶段。
关键词: LTAD;专项体育课;体育课程一体化;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5-2410(2020)12-00-03
体育学科中的两个重点内容是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文明时代,得益于技术、方法和理论上的提升,人类在竞技场上一次次突破身体极限[1]。以高水平竞技需要为导向目标,对有潜力的儿童少年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多年训练,逐步实现对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改造,是培养造就高水平运动员的必经之路[2],由此形成了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即LTAD: Long Term Athletes Development。体育教学领域则因为还没有厘清是以强化学生体质为根本目标还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根本目标而没能出现类似于LTAD的计划,体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仍在持续进行中。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在校期间上体育课,课余时间学生家长往往会另外安排学生去上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开设的培训班。校外体育培训班多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舞蹈、跆拳道等项目为主,由一个或几个教练带着几个或十几个孩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学习一个项目的技术,一般一节课90分钟,上课次数从十几次到几十次不等。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教学。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校内的体育课类似。那么校内已经有体育课,为什么还有许多学生到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上培训班?
二、问题的分析
从校外体育培训班与体育课在内容、形式上的重叠、相似,可以推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供给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家长转而寻求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帮助,即体育教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对体育教学的供给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供给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之前,需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功能或者目标,以及为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哪些举措。
学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3],具体到体育教学则应该注重在“体”上,兼顾进行品德和美的教育。体的主要落脚点就是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教会学生锻炼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是体育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场地器材上做了硬性规定。可以参考2016年7月26日发布实施的《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和《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标准分为基本和选配两大类,前者满足教学所需硬性规定,后者兼顾发展、可供选择的弹性,而且体育经费都是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其次,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也有规范的标准。国家建设专门的师范类院校,体育类院校培养体育师资后备人才,同时形成了职业资格制度,这两项举措保证了教师的专业性和丰富性。另外,关于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中。再次,为保障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制定了体育课程标准等制度性文件,教师可以依照课程标准等文件实施体育教学。另外,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还规定不同学段必须安排一定课时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例如,小学阶段每周每班大概安排4次体育课,中学阶段每周每班大概安排3次体育课等。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上和实施上难以衡量,为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所做的各方面的建设也都比较完善。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校体育教学没法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依然存在。据了解,到校外上体育培训班的主体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则很少,这一特征也许能够帮助发现问题的关键。高中生和大学生不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班是因为高中和大学从2003年就开始开展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就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还不是项目化教学,学生需要学习非常多的运动项目,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每个班级的学生非常多,体育教师的人数又往往不足,导致这一学段的学生体育课低级重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管教不管会等现象十分普遍[4]。其次,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和连贯性,也就几乎不存在运动技能学习的正向迁移现象[5]。小学和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多项化是导致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根源。
三、问题的解决设想
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和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多项化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改革的路径很清晰——小学和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专项化,但是小学阶段不适合直接开展专项化体育教学。过早进入专项化训练类似于拔苗助长,可能会帮助青少年获得运动表现的短期提高,但不利于长期发展,更容易导致运动员产生过多的伤病,甚至过早退役,且难以攀登竞技高峰。而早期进行多样化训练的青少年成为精英运动员的概率更高[6]。照这个思路,小学阶段多项化是必需的,所以,最优的路径是在小学阶段开展培养一般运动能力的课程,初中阶段开始开设专项体育课,一直持续到高中和大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也就是即将要提到的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
四、改革路径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运动训练领域的经验
在不考虑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把学生当作运动员看待,小学到高中毕业长达12年的体育教学相当于12年的运动训练。如何安排12年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之连接起来形成系统,可以参考运动训练领域的经验。我国运动训练学前辈田麦久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对运动员多年训练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已经形成一本文集——《運动员多年训练研究文集》。文集中指出,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2]。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也就是走、跑、跳、投、协调、灵敏等,持续3~5年;专项提高阶段主要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即专项体能、技术和战术等,持续4~6年。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主要是应对高水平比赛,和文章主题关联性不大,这里暂时不做讨论。前两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取最大值,基础训练阶段是5年,专项提高阶段是6年,和我国目前通行的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6年的学制非常吻合。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主要普及和提高一般运动能力,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才开始普及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这和科学的多年运动训练计划之间差了大概3年的时间,差距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所以,可以考虑在小学阶段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田径和体操,培养学生一般运动能力。到初中阶段开始开设专项体育课,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一直持续到大学阶段。
在运动训练领域,这样一套系统的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既可以保证运动员能够按照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成长,也能够按照运动技能發展的规律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伤病和过早退役。在体育教学领域也应该拥有一套这样的计划——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
(二)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
国内体育教学领域的学者在学生多年运动学习计划方向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姚明和毛振明教授等提出的专项体育课,于素梅教授提出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等。专项体育课是一个有些笼统的概念,它是一种模式、一种思想,但是没有特指某个具体的学段。姚明提出高中阶段开展专项体育课,而毛振明教授则直接提议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展专项体育课。于素梅教授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囊括了从小学到大学所有体育课程,把体育课程分为了四大类,即体育文化类、动作技能类、体能类、生命教育类 [7]。不论是专项体育课,还是一体化体育课程设计都是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经验,都值得借鉴。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既涵盖专项体育课,也是对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深度具体表述。
(三)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能够良性运行需要做很多工作,但首要的工作是确立和推行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2018年4月15日,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新闻发布会。《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是针对普通学生的,目前已经发布11个项目:篮排足、羽网乒、田径、体操、游泳、武术、高尔夫,几乎涵盖了在学校可以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各个项目确认划分为4等12级。1~3级为入门级,4~6级为提高级,7~9级为专业级,10~12级为精英级。其中9级相当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目前,所有项目仅对1~9级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预留10~12级与高水平运动员等级相衔接。另外,从4级开始被试者须有一定的参赛经历[8]。
有了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体育课程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游戏、田径和体操,就可以参考《青少年田径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和《青少年体操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授课和考评。初中阶段开始引入专项体育课,则可以参考其他项目的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评。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功能是能够做到学有所依,教有所凭,评有所法。虽然没有办法做到全国学生在同一个学段同时学习同一个项目的同一个技术动作,但可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这个项目的学生在学习这个项目的时候都是按照同一个顺序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都是一样的,而且后续学习的也都是相同的技术动作内容。以篮球为例,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运传投等,每个技术动作都有明确的动作要领和规范,可以做到整齐划一,这样做不仅利于篮球这项运动的教学,还为交流、沟通、比赛和评判奠定基础。另外,技术动作应该统一,体能训练方法和团队战术完全可以百家争鸣。篮球最精彩的是战术,这个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部分。还有,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有效地划分技术水平,将动作容易的、简单的划分到低级水平中,将动作要求高的、复杂的划分到高级水平中,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运动规律利于学生学习,也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提高学生的流畅感和成就感,良好的运动体验和成就感才是学生愿意持续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源动力和内部动力[3]。
(四)改革的设想
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是借鉴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而提出的,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非常系统和科学,从这一计划里脱胎出来的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也带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源基因。具体体现在:该计划既能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兼顾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还能符合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尊重和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长,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可以说,该计划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果在小学阶段开展培养一般运动能力的体育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始引入专项体育课,一直持续到高中和大学阶段,则可以设想,12年至16年学习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至少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级别的比赛,也能够体验到运动竞赛的紧张感、刺激感、挫败感、成就感等心理体验。体育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项目不断深入地学习和竞赛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理想状态下,教育系统也就可以和体育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和有效融合,也即是体教融合,类似NBA和NCAA的关系也可以在CBA和CUBA上实现。
五、结论与建议
部分小学和初中学生到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上培训班主要是因为校内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需要对这一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改革主要的落脚点是改善初中阶段体育课程,使之专项化,和小学、高中、大学形成衔接、组成系统,组成科学的青少年多年运动学习计划,类似于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在小学阶段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开展体育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始引入专项,培养学生专项化运动能力,一直持续到高中和大学阶段。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一般运动能力可以按照从游戏到体育游戏再到田径和体操的顺序开展和选择项目,初中阶段及以后学校开展的专项可以从社会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项目中进行选择,例如篮排足、羽网乒、田径、体操、武术、游泳、舞蹈、棒垒球、高尔夫等成熟项目。建议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引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既可以作为体育教学考核的参考标准,也可以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参考。
参考文献:
[1]邵连杰,汤明伟,叶彬,张日辉.训练负荷量化研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J].体育与科学,2020,41(2):111-120.
[2]田麦久.运动员多年训练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0.
[4]毛振明,杨多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5-10.
[5]彭小伟,毛振明.专项体育课的发展过程与学理依据[J].体育学刊,2016,23(4)1-5.
[6]李丹阳,赵焕彬,杨世勇,等.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学者共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3):112-121.
[7]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26(5):15-19.
[8]唐炎.《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背景、体系架构与现实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3):2-7.
【基金项目:常州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 2019年教学改革课题: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