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体化谈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2020-03-18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课

摘  要: 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体化全面育人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分别就体育课质与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确保体育课质与量、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旨为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课;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意见》明確提出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诸方面的改革举措,明确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助力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需要系统把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以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确保体育课质与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保障力量

体育课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体育课的质与量既能反映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实效,又能诠释体育教学改革的质量与水平。确保体育课能够开齐开足,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体育课上学习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真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一)体育课量的把握需要观念转变以及条件改善

在《意见》中对体育课开足开齐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要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而且还提出“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还首次提出“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这些明确的要求,足以看出对体育课的量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向性,也反映出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开足开齐上下功夫,会使过去的开不足、开足了被挤占上不齐等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然而,要确保体育课时充足,关键是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尤其是学校校长和主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直接决定着能否开齐开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保障、师资条件保障也对能否开齐开足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转变观念、改善条件需要重点强化。

(二)体育课质的保障需要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课能否上好、如何上好,都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养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可以看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首要而严格。从体育教师的能力方面来看,体育教师的真本事不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否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教会学生,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才是体育教师的真本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充分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学情,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施教。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教师还要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支撑力量

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多大成效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蜻蜓点水且难以牢固掌握、逻辑不清违背发展规律、低级重复缺乏系统连贯等突出问题,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育发展方向,能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程度与强化力度。

(一)建立结构化内容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消除繁杂、重复、脱节以及随意性大等问题,更要充分利用内容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1]明确的内容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指向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的内容区分。将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设定为必修必学内容,并明确各学段应该掌握和锻炼的具体内容,将专项运动技能设定为必修选学内容,且不与学段对应,而是将专项运动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设定模块化单元式选学内容,更加符合国情、校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二)注重跨学科融合全面把握综合育人改革思路与方向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全面育人,《意见》中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体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多学科渗透,跨学科融合教育,单独就体育而体育的教育难以达到最完美的体育教育,体育学科本身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征,诸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都与体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体育教育也集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于一身,因此,体育教育本身需要更好地体现多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才能充分地凸显体育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价值。《意见》中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体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注重和强化跨学科融合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能对体育教学改革发挥重要的推动力量,过去的问题常纠结于如何将被动转向主动,而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加聚焦于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打破以往只重视学与练而忽略比赛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局限性,系统组织学、练、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活动。

(一)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过程与方式

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多年倡导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赛”的系统化组织和有效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教会、勤练、常赛”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既是系统连贯的过程,也是相辅相成的环节,更呈现出一定的依存关系,不能将三者绝对地割裂开来。教会是能够练与赛的基础、是前提,通过勤练、常赛后,“教会”也将进一步升華,三者既有序列性,又能构成一个个递进衔接的闭环,因此,“教会、勤练、常赛”要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要“教会”既要注重内容问题,教什么,哪些是必须要教的,是需要哪个学段教的,还要注重方法问题,如何教才能更有效,更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勤练”,既要注重练什么、练多久、练多少,还要把握如何练更适宜、更有效、更安全,养成锻炼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练的效果。要“常赛”,既要注重赛什么、何时赛、赛多少,还要明确赛的对象、赛的方式、赛的结果对教学改革发展的促进。通过“常赛”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

(二)分层分类把握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对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一定需要结合学段特征,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其身体发育、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等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组织方式要根据发展规律随之发生改变。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已经将各学段的体育学习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即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2]。要分层分类把握,其中的分层就是按照学段递进,层层把握最适宜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如幼儿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要用游戏贯穿始终,小学提倡趣味化,而非绝对的游戏化组织,一方面要注重小学低学段与幼儿阶段的衔接,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随着学段的升级,增加专项运动学习的同时,增加有趣的练习或比赛方式提高参与度和自觉性。所谓分类是要结合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因为各类内容都有其最适宜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引导力量

体育教学评价如同一个指挥棒,往往是评在哪里,结果就导向哪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引向哪里,因此,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尤为关键。《意见》中明确提出: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这看似对教师的评价,其实是更加体现出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转向了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质量才是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一)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程度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速度

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也密切关联,体育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在课堂上呈现情况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结果,但也不忽略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是产生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意见》中强调的评价是要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等都需要全面而系统地给予充分的把握。因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程度不仅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方向,还直接影响着改革推进的速度。然而,要避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现象,创新评价机制,是要能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促进作用,在促进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能够激励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诸多方面的发展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既注重过程性又强调教学结果,具体可以从“知、能、行、健”四个维度评价体育教学质量,也体现出了一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并不局限于对课堂教学本身的评价,是一个大教学观的概念,包含课内,也包含课外,受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在课外呈现着锻炼行为与习惯。从“知、能、行、健”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知”,主要是评价学生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等;“能”,主要是评价学生达到的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水平;“行”,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健康行为和道德品行等;“健”,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其中,“知、能、健”是对结果的评价,而“行”既包含课堂体育学习表现,属于表现性学习评价范畴,还包含锻炼行为习惯和体育品德养成情况的评价。通过从多维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把握短板或缺口,更好地完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加精准与有效。

结束语

新时代无论是确保体育课堂的质与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是完善教学评价,都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用一体化全面育人的整体思路,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

[2]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课题编号:20ATY00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8)

猜你喜欢

一体化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2000—2001年:西藏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体育课
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