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复合空间设计研究
2020-03-18康海朋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建筑在逐渐扩张,建筑系馆作为高校具有个性与代表性的建筑,其空间形式和功能需求与传统的院系设置拥有很大的不同。功能性的单一也并不意味着空间形式的单一,空间应以一种复合化的形态而存在。本文以英国邓迪大学建筑系馆为例,从建筑与环境、建筑的交通空间和功能等层面分析复合空间设计对建筑系馆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系馆;建筑空间;复合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buildings of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expanding. As a university building with its personality and representativeness, its space form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ettings. The unity of function does not mean the unity of space. Space should exist in a composite for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composite space design on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space and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Building Space; Complexity
引言
复合化空间理论于1997年由Faucoonier提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在心里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复合化空间(blended space)是在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的基础上构建产生的第三个空间”,换而言之“复合化空间并不是两个输入空间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推断等认知活动产生一个新的概念化结构的过程”。复合化空间具备两者空间的属性,但同时又具备不同于两者的新的属性特点,这取决于输入空间的特征及两者的架构方式[1]。换言之,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一空间组合而成的空间。表现在功能层面上,兼具有多重功能属性的空间场所。
1建筑复合空间与建筑系馆
建筑系馆是建筑学学生学习的地方,其本身是教学场所,另外建筑本身又起到教学工具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这里对建筑本身有个直观的认识。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Louis Isadora Kahn,1901-1974)说过“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面与一群人讨论他对事物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一个老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在思想交流中做出的反应,明白这个人的出现有多好。他们请求让他们的孩子们也来听整个人讲话,很快空间形成了,这就是最初的学校”[2]。由此可见,空间的表现对于校园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无法绝对的独立存在,都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中,任何简单的个体因彼此的时空关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系统组合,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解构成简单的个体,反之亦然,这是事物发生及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经济、文化等等,建筑空间亦是如此。人们的行为、心理、生活方式是多样性的,由此建构产生了不同的各种空间。如何能将这些不同空间进行有机的、有意义的、和有效的组合,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人士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建筑系馆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关键场所,其理应表现出该有的空间特色。
2邓迪大学建筑系馆复合空间设计
詹姆斯·保罗(James Paul)于1969年設计了马修大厦(Matthew Building),现为邓迪大学建筑系馆,它是少数彻底采用了粗野主义设计精神的教育建筑之一,在1974年竣工之时被认为是苏格兰风格的最好的例子。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广泛使用混凝土以发挥其功能以及在大规模或巨型结构规模上的雕塑品质。明显的功能美学(充满工业特色)和空间的实际使用性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它的投影平面和切掉的凹口暴露出结构混凝土框架,通过对混凝土和玻璃的有控制但富有表现力的使用,以及内部关键区域的可用光和空间的最大化,使内部空间体积充分显示出来。邓迪大学建筑系馆的复合空间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得到呈现:①建筑与环境的复合化:②建筑交通空间的复合化:③建筑功能空间的复合化。
2.1 建筑与环境的复合化
好的建筑必然是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邓迪大学建筑系馆的设计在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上显得十分的精细,该建筑依靠地势而建,基地有很大的坡度,其主要出入口位于一层,紧邻城市主干道,拾阶而上,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出入口位于五层,深入校园内部,是学生的主要出入口。在适宜的地方开设适宜的道路,在立体交通上进行分层设计。建筑系馆的“L”形布局将内侧的老建筑围合起来,达到保护与观赏的双重属性。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校园建设,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只有相互之间和谐共生,才能创造出好的空间环境,建筑亦是景观,景观也可围合空间,通过相互之间的优化整合,创造共赢的效果。
2.2 交通空间复合化
交通空间不应仅仅承担交通流线的作用,单一的空间划分使会空间显得单调乏味,进而产生消极空间,降低空间的利用率,邓迪大学建筑系馆交通空间的组织显得十分丰富,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廊道组织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结合展示、休息设施、共享空间等进行复合化设计。在廊道的墙体处理上存在多种方式,如图1所示。
(1)墙体直挂的方式。将展览作品悬挂于墙体之上,适用于图像的展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人員可以随时驻足观看。
(2)降低墙体并加厚的设计。一方面引入室外光线,另一方面可将展品放置于墙体之上,适用于模型展示。
(3)墙体外凸设计。将凸出的部分结合休息座椅设计,并设置低窗,使室内教学和室外廊道行人产生互动。墙体的凸出设计也为门的开启方式提供便利,使门的开启不会影响行人的流动。
(4)墙体内凹设计。内凹的部分结合木质座椅设计,并结合门斗,适用于严寒地区,这样的做法也为室内阶梯教室提供一定的水平空间,除上课之外提供一定的交流休息空间。
在垂直方向上,交通空间结合楼板与地面的高低变化,创造不同的竖向空间环境,如图2所示。
嵌入:交通空间通过楼地面的下沉,嵌入木质座椅,创造休息交流空间,并且划分不同的空间领域从而实现功能的复合化设计。
叠加:交通空间结合屋顶或分层楼板设计,创造不同的光影环境,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另外结合上部的走廊,打破楼板对空间的隔离,将空间在竖向进行贯通。这样的竖向空间可作为大型展品展示使用,并通过不同的高度对展品进行赏析。
2.2 功能空间复合化
当代建筑需要容纳更为多样的公共性活动,从而成为能够激发诸多“社会事件”的公共中心[3]。邓迪大学建筑系馆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采用灵活划分的方式,创造一个无柱的全面空间。建筑主要采用内中庭的布局,除了外墙和内廊一些必要的称重结构以外均不设称重结构,内部空间采用带滑轮的轻质木板进行分割。功能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教学的需求进行随意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全面空间里可以进行专业课堂、小组讨论、作业展评等多项活动。在大空间中随意进行空间分割。在必要的授课型教室,结合场地进行大中小多种阶梯空间设计,运用于教室授课以及专家演讲等。
系馆功能空间的划分采用不同的开放层级,由开放到半开放在到私密空间,在空间的分割与衔接、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重复与再现等多重属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在这样的建筑系馆里面,空间模式的多变让使用者在运动中拥有多重的选择,功能空间的使用功能,被多重的定义。
3结束语
邓迪大学建筑系馆建立完成至今已有45年之久,其空间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的完成度依然的十分前卫,时至今日国内许多高校建筑系馆的设计在空间的组织上仍无法摆脱单一空间的设计,反而在立面的设计上追求新颖,以达到彰显其建筑地位的象征。反观邓迪大学建筑系馆在立面的设计和室内的设计上没有采用过多的装饰,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点缀局部的木材,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建筑的投资,将主要的经费运用于主要的空间设计上,降低无意义空间的产生。
建筑系馆复合空间的设计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对于学生的设计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空间的理解,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系馆空间的营造即为建筑的创造,建筑建造的目的即是建筑空间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杨凯.当代国内小学复合化教学空间初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2] 张莉.建筑系馆空间设计及环境行为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3] 崔恺工作室.消费时代的文化建筑创作[J]城市建筑,2009,(9):79.
作者简介
康海朋(1991-);现就读学校: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