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应对当“因时而变”
2020-03-18于平
人民周刊 2020年4期
于平
1月下旬,面对新冠疫情的危急形势,各地纷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这样的果断举措,及时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捍卫了民众生命健康和安全。如今,距离“警报拉响”已过去约1个月,全国疫情整体上已呈现向好态势,许多地方连续多日确诊病例“零增长”。当此之时,部分地区维持过高响应等级已无必要,秉持精准防控的理念及时进行调整,来得正当其时。
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必须是动态,而非一成不变的。防疫要根据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因时而变,既要防止麻痹大意,也要避免草木皆兵。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既不能随意“降格”,也不能任意“拔高”。战“疫”精准化,才能在做到有的放矢的同时,降低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兼顾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活力。尤其在眼下各地疫情发展出现分化之时,这类精准的防疫思路尤为重要。根据疫情的不断变化,如何调整应对的策略,考验着地方主政者的智慧。
也要看到,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即便是二级和三级响应,也是针对重大和较大的威胁,因此对潜在风险仍不容轻视,该绷紧的弦仍不能全松开。
对眼下疫情处于低风险的地区而言,由于确诊病例的减少,社区感染的风险固然降低了,但外来病例输入和人群过度聚集所造成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这是眼下疫情防控必须着力抓好的两个重点。
總而言之,疫情应对当“因时而变”,该果断要果断,不能畏首畏尾。启动应急响应时要如此,调整响应等级时也要如此。只要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我们就能赢得防控主动权,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