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在山西兴盛的原因

2020-03-18张晓瑢

戏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晋商山西戏曲

石 磊 张晓瑢

俗语说“戏比天大”,虽然表面上讲的是戏曲从业者对于戏曲训练、戏曲演出、戏曲研究要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但是它也从侧面突显出了戏曲乃是时代的特殊缩影。在山西,戏曲真的比天大,因为山西人太爱戏曲了。山西戏曲骨子里浓缩的其实是一种乡土情怀,沉淀的是一种文化的古韵,爱自己乡土文化的山西人自然把山西戏曲也视做了珍宝。那么戏曲在山西为何会如此兴盛呢?笔者认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交织、造就而成的:

一、农业因素:发达的古代农业为戏曲在山西的诞生及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引领。

山西古称“晋”,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上古帝王尧、舜、禹先后定都于晋南地区,发达的古代农业为戏曲在山西的诞生及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引领。《尚书》《礼记》《吕氏春秋》中已经记载了“大夏”“咸池”“萧韵”等与山西有关的原始祭祀乐舞。晋为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始封君主为周成王的弟弟姬虞。当时的晋地,农业发达,晋侯燮父曾经将晋国出产的“异亩同颖”的禾苗作为贡品献给了周天子,周天子转赠给周公,周公于是做《嘉禾》一诗,收录于《尚书》。晋国作为诸侯大国,重视礼乐活动,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的石磬、编钟等大量乐器即为实证。到了隋唐,山西地区出现了最早的歌舞戏《踏摇娘》,杜佑的《通典》卷一四六曾有记载。沿至宋元时期,山西又成为宋金话本和元杂剧的主阵地。不论是万荣县孤山风伯雨师庙前古戏台上关于元杂剧演出的题记,还是洪洞明应王殿发现的忠都秀做场的元代戏曲壁画,抑或是武池乔泽庙舞楼西北斗拱的关于舞楼修建年代的墨迹题记,都说明了当时的杂剧已走向农村,并且相当普及。

而戏曲之所以在农村如此普及,又与这一地区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情民俗密切关联。自古以来,晋南地区就好祀鬼神,性喜优戏,相沿至宋元,遂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广大农村在节日时常有迎神赛社之举,而报赛时往往搬演各种故事,形态百出,男女聚观。这种祭祀鬼神的风俗,促使古代晋南地区出现了类型众多的神庙,比如后土庙、东岳庙、关帝庙、观音殿、牛王庙、蝗神庙、马王庙、火神庙、药王庙、水神庙、谷神庙等,既有自然神崇拜,也包括佛教和道教神仙信仰。究其原因,这和当时恶劣的自然生产环境以及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产力长期没有质的突破,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加之现实生活中又有种种灾祸,伴随朝代的更替、战乱的频繁,更使得百姓经常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生活的动荡,民众心理的不安,可是又无处宣泄,百姓们为了解脱苦难,只好乞求神灵的保佑。各种神庙,根据供奉的对象和农事安排,每年在一定时节,分别举行各种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祀的内容一是呈献祭品,二是献演歌舞技艺。开始演出时没有固定的地方,或是在神庙前的空地,或在神庙附近的建筑物进行,后来专门为之建造演出场所,称为“舞楼”。当然,舞楼并非只演歌舞,还兼演百戏杂剧,实际上就是戏台。

二、群众基础:群众对戏曲的喜爱以及众多的戏曲文物,显示出戏曲在山西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

山西现存的戏曲文物中,有两大类文物最引人注目:一类是遍布全省的古戏台,其数量多达2800 多座,全国仅存的一座金代戏台与八座元代舞楼都在山西境内。①另一类是在宋金元时期的古墓葬中出土的大批戏曲砖雕和戏俑,如20 世纪70 年代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化峪一带发掘了20 余座金墓,其中9 座都带有杂剧砖雕,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金代地下戏剧博物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戏曲剧种众多,有名的有梆子戏、秧歌戏、道情戏、曲子戏、落子戏,曾有专家统计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3 个②,约占全国380 多个地方戏剧种的七分之一。数量众多的古代戏楼与数量繁多的地方剧种,无不显示出山西人对戏曲的热爱,可以说戏曲在山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这个基础和山西发达的古代农业以及农耕社会的百姓集聚性息息相关。农耕社会,人们始终难以摆脱水旱虫蝗对于农业的威胁,因此基层百姓便一面精耕细作,兴修农田水利;一面广修庙宇,寄托神灵庇护。待农业丰收,便去庙宇酬神,除了三牲贡品,还需要请戏班子唱戏酬神,是为“春祈秋报,以百戏娱神”。国保单位西闫四圣宫庙内一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碑刻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粤稽自響祀之说昉于《礼》,流而为迎神赛社之风,自萃涣之卦书于《易》,广而为建庙塑像之事。盖享祀所以尽春祈秋报之典,而庙宇所以为居圣率神之地,其诸并行不悖之义也。”这说明,迎神赛社这个传统,由来已久。至于具体的唱戏酬神,碑刻后半部分是这样描述的:“音乐为之喧哗,神马为之纵横,旗彩为之飞扬。既而底庙大赛三日,乐人动至百口,神筵轮以三甲,饭食乐钱依沠散而不违。赛罢将软桉轮至何村,每岁献猪羊十二。”从这段描述,也可以看出百姓对于神灵的虔诚。又比如国保单位南撖东岳庙内一块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碑刻记载了寺庙神圣,“庙前东西大道,禁止不得堆以粪土,违者罚戏三台、猪一口”。这段记载亦很有意思,居民胆敢在东岳庙周边取土堆粪,就要被罚肥猪一口,同时要请戏班子唱三天戏以酬神,并平息民愤。除了迎神赛社,逢年过节、宗祠祭祀、消灾免病、天旱祈雨、乔迁升职,都可以请戏班子唱堂会。可以说山西人太喜欢戏曲了,甚至有钱人死后,还要在墓室雕刻戏曲壁画,陪葬戏曲人俑。

三、专家群体:专业的表演团队、创作团队、知名的艺术家群体,都为戏曲在山西的繁荣助力良多。

山西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戏曲之乡”,不仅戏曲剧种多,而且戏曲名家多。山西境内保存有晋南锣鼓杂戏、晋北赛戏、上党队戏这三个最为古老的剧种:这三个剧种都是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统称为祭祀戏。三者皆有固定的演出日期、演出舞台、演出仪式,表演简单、质朴、粗犷,以锣鼓掌握节奏,略显粗糙。但这三个剧种的演唱,都采用特殊的朗诵调,似唱似念又似说,夹杂着部分舞蹈、武术与杂耍,舞台表现十分吸引观众。国保单位翼城南撖东岳庙每年酬神时表演的目连戏,就带有这种吟诵体的特征。③山西曾是金元杂剧的重要活动中心,当时即涌现出大量的戏曲名家。如泽州人孔三传,常年活动于汴京,为诸宫调的创始人,属第一流的戏曲音乐家。知名的元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罗贯中、石君宝、李潜夫、赵公辅等人,皆为山西人。古代乐户地位低贱,但是知名的戏曲演员,亦有名垂青史的,如画在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中的“太行散乐忠都秀”,名字刻在万荣孤山风伯雨师庙元大德五年舞庭石柱上的“尧都散乐张德好”,忠都秀与张德好都是各自戏班的班主。近代以来,山西四大梆子名家辈出,不胜枚举,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的数量(40多位),全国领先。

四、政府支持:戏曲寓教于乐,有助于教化百姓。

传统农耕社会,封建官府的主要职责不外乎守境牧民、缉捕盗贼、劝课农桑、征发赋役、提督科举等几方面,但是有个大前提,即轻易不许百姓大量流动迁徙。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戏曲对于强化国人的“安土重迁”观念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虽然有太学、府州县学、书院、私塾等各类学校,也有科举制度这种集读书研学与做官考试为一体的政治制度,但是读书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依旧不高,读书识字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依旧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戏曲长期发挥着寓教于乐的作用,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知识、学习历史,接受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方式,如戏曲剧目中经常涉及“唱忠孝节义,骂贼子逆臣,叙人伦五常,咏才子佳人”,因为有利于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受到封建官府的支持。戏曲来自民间,活跃在民间,集教化作用、娱乐作用、凝聚作用于一体,对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影响着普通百姓的思想、情感、品德、风俗,维系着中华民族的认同与和谐。

五、商业推动:晋商利用财力支持戏曲发展,戏曲帮助晋商开拓商路,活跃市场。

明清两代,晋商领衔中国八大商帮,称雄商界五百年,使山西成为当时比较富裕的省份。晋商热爱家乡戏曲,不但在家乡组建戏班,而且走到哪里就把戏班带到哪里。具体来说,晋商对戏曲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出资组建或赞助戏班。如根据刘巨才、段树人先生《晋剧百年史话》记载,晋剧名班锦霓园是由太谷富商孙家资助,杨成斋出面创办的。晋剧科班乾梨园,虽然由郑三印创办,背后的金主则是票号“大德川”“大德玉”的财东常家。这些实力雄厚的晋商,不仅出资创建或者赞助戏班,而且出重金礼聘名角,作为戏班的班主或招牌,为戏班培养后继人才,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山西戏曲血脉的延续。二是晋商在外省异乡,通常是在商业枢纽所在地修建晋商会馆,并在会馆内部修建戏楼,延揽山西的戏班子去演出助兴。其用意一来为了以家乡戏曲自娱,缓解思乡之情;二来则是为了招待商业合作伙伴,便于达成贸易。可以说商路即戏路,晋商利用山西戏曲来达成贸易,反过来,晋商也将山西戏曲带到了全国各地,一定程度上又扩大了山西戏曲在全国的影响。现今北京、洛阳、苏州、吉林、银川、保定、多伦、张掖、亳州、辽阳、吴桥、聊城等地,都保留有山西会馆及戏台遗址(遗物),印证着当年晋商以及山西戏曲的活动轨迹。

六、结语

戏曲凝结着一种乡土情怀、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山西戏曲将农业因素、群众因素、专家因素、政府因素、商业因素集于一体,融会贯通,在三晋大地繁荣了上千载。历史曾经带给山西戏曲繁荣与辉煌,如今,现代社会赋予了山西戏曲新的发展环境,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山西戏曲并没有走向没落。现在的山西,戏曲票友也甚为众多,尤其到了城市郊区、乡镇农村,每逢传统节日,悠悠的乡戏还在继续演出传唱,带着祖风古韵流光异彩,迎接着现代文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注释:

①也有学者认为存世的元代舞楼数量应为12座,如何大鹏在《浅谈山西晋南、晋东南地区古戏台》一文中就持此种说法,但是此种说法是将部分元代戏台的遗址也包含在内。

②也有说法认为山西戏曲剧种为54 个,加上了繁峙县的“蹦蹦戏”。

③《翼城文化志》记载:翼城目连戏的唱腔有平高腔、花高腔、喜高腔、紫高腔、平调、哭调等30 多个,因为传承方面的因素,目前只流传9 个唱腔。从其词律和句式结构来看,平调以七字句为主,高腔调以十字句为主,都是上下句结构,从只有打击乐而没有弦乐来看,可以说它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剧种。

猜你喜欢

晋商山西戏曲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戏曲从哪里来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山西叹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