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两栖类区系初探
2020-03-18江航东董国泰陈毅坚
文/江航东 董国泰 陈毅坚
潮汕蝾螈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地区,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冬季干旱少雨。根据中国两栖类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国两栖类物种为525 种(中国两栖类网站),厦门有28种,占全国两栖类物种数的5.3%。
一、厦门两栖类研究历史
Boulenger G. A(1882) 依据R. Swinhoe 采自Amoy(今厦门)的三只蛙的标本,描述了(Rana guentheri),即今天的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 伍 献 文(1929) 对其采自厦门大学附近农田的一种小型蛙类,鉴别为Osteosternum amoyense,后被认为是尖舌浮蛙(Occidozyga lima) 的同物异名。刘承钊(1975) 在厦门短暂停留,采集了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 地模标本,由胡淑琴等发表于1978 年的《福建两栖动物调查报告》。耿宝荣(2002) 描 述 了 黑 斑 侧 褶 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分布区南抵厦门,但无法确定闽南区的两栖类是否都在厦门分布。
二、两栖类区系组成
2018 年开始,笔者在厦门市不同生境调查两栖类,经过调查研究和历史资料的查阅,厦门市共有两栖类2 目8 科20 属29 种。其中,有尾目2 种,无尾目27 种(表1)。
从现有29 种看,除了2 种未鉴别种类和1 种外来物种,其余26 种,属国内广布种的有2 种,东洋界的有24 种。在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21 种,华南区3 种。因此,厦门市的两栖类以华中区种类为主。
在5 个厦门地理分区中,同安区有23 种(包括外来物种1种),占厦门两栖类种类的79.3%,且是厦门唯一的有尾目分布区,也是厦门唯一有角蟾的分布区。由于潮汕蝾螈(Cynops orphicus) 分布于海拔800m 以上山区的静水坑或农田,厦门市范围内只有同安有此生境。集美区、海沧区的两栖类种类组成相近,这两区生态环境高度相似,既有常绿阔叶林,又有农田、公园等人为活动较多的区域。翔安区的生境与集美区和海沧区接近,但其种类少的原因可能也与调查的范围和频度相对较少有关。厦门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 的种类最少,仅13 种,且缺少所有的山溪种类,反映出厦门岛内常年有水的溪流极少以及海拔低、植被单一等生境特点。厦门市各区均有分布的有9 种,占全市两栖类种数的31%。
中国雨蛙
三、两栖类区系分析
(1) 尖舌浮蛙由伍献文先生于1927 年在厦门大学校园附近的稻田水坑中采集,如今厦门岛内已没有稻田,笔者在同安、集美等地的稻田中做过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尖舌浮蛙,故列为历史记录。
(2)一些历史记载的农田蛙优势种,如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目前仅在极少数山区水坑和有机农作物田园中偶被发现,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在调查中也未发现。
(3) 厦门发现的湍蛙与香港湍蛙(Amolops hongkongensis) 和戴云湍蛙(A. daiyunensis) 外形十分相似,分布于海拔150 ~910m 的山区溪流中,其蝌蚪能在海拔900m 以上的溪流中度冬。
(4)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在厦门的记录,达到了福建分布范围的最南端,但数量极少。
(5) 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沼水蛙、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raueri) 是厦门地区最常见的两栖类,可在所有调查区出现,包括城市生活小区、公园以及高强度作业农田。
表1 厦门两栖类名录
(6) 据文献记载,厦门分布的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为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但东方蝾螈在中国两栖类网站上仅在福建一个分布点,潮汕蝾螈则在福建中部有分布。笔者在厦门及周边县市海拔800m 以上发现蝾螈,这符合潮汕蝾螈的分布特点。
(7) Lyu Z T等(2020) 将弹琴蛙(Nidirana adenopleura) 分为4 个种,其中福建南部和西部的种群与广东的种群称为粤琴蛙(Nidirana guangdongensis),本文采用该观点。
(8) 耿宝荣等(2002) 认为福建分布的泛树蛙属只有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而中国两栖类网站显示福建还有布氏泛树蛙。两种泛树蛙外形极为相似,但鸣声明显不同。笔者依据鸣声,发现厦门存在两种泛树蛙同域分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