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
2020-03-17林宏波
林宏波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道授业”作为现阶段我国教师教学及管理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传道授业”实施的方法性与科学性对教学质量、效率提高及学生核心素质培养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将对修德省身 勤学创新—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对策性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勤学创新;修德省身;传道授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186-01
“传道授业”是当下我国教师教育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强化“修德省身”,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勤学创新”,结合历史精髓等,本次研究对修德省身 勤学创新—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传道授业解惑”概述
传道授业在于对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精髓、民族精神的传承及授业,通俗来讲是将传统文化及历史文明进行引导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阻碍,因此产生了“疑惑”,如何将其“疑惑”进行处理与化解,即为“解惑”。传道授业不会局限于某种特定历史环境与施教对象,它是一种古代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融入体现。从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及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重要主体,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现代文明、先进思想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当下学生对所谓“传统的道”并不了解、不掌握,甚至不感兴趣,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一面是传统文化及民族历史的传承引导;一面是先进教育模式及创新理念的积极融入。如何将其二者进行结合、融入,成为当下诸多教育专家及学者共同研究议题之一。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性就较为突显。
2.“修德省身、勤学创新”做好有效传道授业的主要措施
(1)强化“修德省身”,融入传统文化
我国有其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纵观我国历史岁月长河中,诸多教育理念及育人思想层出不穷。先秦诸子百家中都将“育人、施教、修德”进行具体诠释,孔子更提出了“修德、省身”的思想理念。这些都是当下我国课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该传统文化进行引用,并结合现代教学模式,将其二者进行融合,才能起到最终的实际作用,具体如下:一是注重道德教育与道德养成,“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核心,其重要性颇大。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强化自身道德修养,起到积极榜样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应该引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国学、小故事、诗歌等,将古人的优点进行体现,让学生迅速了解、掌握我国传统文化。二是在传道授业中应该注重“省身”,省身即对自身进行问题反省,古人尚有“每日三省”,通过反省可以加强其自身综合素质,起到一定的“修德”作用。“省身”的目的性在于对自身问题、周围环境、未来发展的重新认知及规划,学生多以“学习”为主,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问题,如何化解问题、战胜困难,需要其通过“省身”来对自身情况、客观环境进行分析,进而为日后的提升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勤学创新”,结合历史精髓
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开展,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未来教育发展,通过认真分析与问题解决,将传统历史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 传道授业解惑的实际目的。首先,应该规避冲突性、矛盾性,冲突与矛盾主要是指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精髓与现代环境、教育理念的矛盾冲突,部分人认为不必再怀念“传统”,一切应向前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的人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沿袭与传承,如“国学、孔子、私塾”等一度流行一时。这两种思想理念虽都正确,但其存在一定的极端性。所以,通过“勤学创新”可以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效结合。其次,在“勤学创新”中应该融入历史文化精髓,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诸多内容故事与优秀榜样都可以成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承载体”,“传道授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色彩,它将传统的“道”与现代的“学”进行融合,将“授业”与“职业”相关联,通过勤学、修德实现立身、建功的实质目的,所以在对其进行解惑过程中,将诸多优秀历史典故、内容的等进行融入尤为重要,例如:孟母三迁、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屈原、文天祥等。最后,结合现代教育及教学理念、模式,吸取传统、面向未来,基于当下我国民族复兴的大好时机,教师在对其传道授业解惑中应该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以我国未来教育发展及核心人才培养为目的,加强“勤学创新”的实质性、促进性,为日后我国民族复兴人才培养而不懈努力。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修德省身、勤学创新—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传道授业解惑”概述、“修德省身、勤学创新”做好有效传道授业的主要措施,其包括强化“修德省身”,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勤学创新”,结合历史精髓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如何做好有效传道授业解惑进行阐明,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旭彬.传道授业教书 引路纠偏育人[J].教育现代化,2019,6(2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