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窗子
2020-03-17杨振声
【名家小像】
杨振声,字今甫。生于山东蓬莱。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是《新潮》杂志社第一位职员,经常在《新潮》及其他报刊发表作品。短篇小说《渔家》描写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的积极创作态度。他的《贞女》《阿兰的母亲》《荒岛上的故事》等作品,多以反对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为题材,但写法和语言的运用上还留存着一些旧小说的痕迹。1925年写的中篇小说《玉君》是我国早期少量中长篇小说之一,他通过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弊害,是他的代表作。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任教。1928年到清华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37年以后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2年调任东北大学教授。曾任吉林省人大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1956年病逝。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明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一两元。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就算有一盆腊梅罢。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在初红里迎接着朝暾,你起来开了隔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嫣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装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还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的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返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吧,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返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不错,特别是雪的返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白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此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問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绝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返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语文与人生】有这样一扇窗,能让你领略四季的变换、体会清风明月的恬淡与清辉、感受到初升晨曦般的希望、晚间落日余晖的温暖。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苦难的旅行”,真实的生活中也饱含着太多的人间烟火与苦辣辛酸。可正因为有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勾连自然宇宙希望之窗的陪伴,才有了面对生活百般曲折的从容与勇气。
★【文本聚焦】作者从不同方位的窗,说到“光”,并详细地说明了对不同种类“光”的见解。作者以“书房的窗”为题,却大篇幅提及“光”,试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