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2020-03-17邹泽国
邹泽国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
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
(一)区位优势
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该区域0 ℃以上积温为2400~2500 ℃,日照时数1130~1400 h,常年降水量400~600 mm,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该区域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势区域之一,油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有自发种植油菜的习惯。
(二)在河南省的地位和优势
该区域播种面积大,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播种面积约占河南省油菜播种总面积的70%,最高年份达28万hm2。在黄淮和华北油菜产区的10个省区,该区域为单产水平比较高的区域,近10年单产水平均比全国平均产量高,产量一般增长在10%以上。
二、制约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
(一)品种选择不当
一般农户小面积种植油菜主要选用了白菜型、芥菜型及二代以上优势已经退化的甘蓝型品种。土地流转大户在选择品种时因市场品种多而杂,盲目购种,没有选择适宜本地区生态气候特点、适宜机械化收割的品种,导致产量不高,严重降低了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阻碍了油菜面积的逐年扩大。
(二)耕作制度及气候条件对油菜生产的制约
由于受前茬作物水稻的收获期、犁底层以及当地油菜适播期易降水的影响,多数年份油菜播种前整地质量不高,导致播种质量差、出苗不齐,冬前难以形成壮苗,易发生冷害或冻害。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过早,遇极端低温天气或倒春寒易发生冻害;播种过迟,冬前难以形成壮苗,后期产量过低。农民种植油菜没有开沟排水的习惯,受犁底层的限制,土壤渗水能力极差,加之该区域降水量偏多,油菜生产极易发生渍害。
三、轻简化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适期播种
优良品种是确保高产的基础。因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油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类型。试验研究表明,适宜该区种植且在生产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主要品种是中双11、杂双6号、丰油10号、陕油8号、中油杂19等。播种期过晚,冬前营养生长不足,弱苗小苗越冬,极易造成冻害,引起减产甚至冻死;播种过早,病虫害加重,营养体过大,易造成冬前现蕾和抽薹,若遇到冬季低温,容易造成冻害,产量会大幅度降低。该区域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20日至10月10日。
(二)精量化播种
豫南稻茬区直播大田每667 m2播种量为300~400 g,为安全起见,先将种籽用0.5%盐水清洗,捞取秕籽、杂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1~2 h,起水晾干2~3 h,拌细土5 kg加白龟﹙农药﹚1000 g,即拌即播。在水稻田可以采用精量撒播技术,分田块、分厢反复撒播均匀。大面积种植户,如整地质量较高,可选择机械化精量增密种植模式,同人工直播和育苗移栽相比,机械化精量播种加强了对密度的控制,既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培育壮苗,减少间苗补苗的工作量,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机械化生产要求油菜植株株高降低、分枝短、茎秆易切割、熟期集中,通过加大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以上要求,而且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角果数,达到增产的目的。以上2种播种方式均应保证出苗密度在3万~4万株/667 m2。
(三)科学施肥
重施基肥,施农家肥15~20 t/hm2,40%~45%的三元素复合肥600 kg/hm2,硼肥15 kg/hm2。合理追肥,掌握“早施轻施提苗肥,腊肥搭配磷肥、钾肥,薹肥重而稳”的原则。早施轻施提苗肥,结合间苗定苗,追施尿素120 kg/hm2。腊肥一般在12月中旬,以农家肥15~22.5 t/hm2和草木灰为主,覆盖苗间,壅施苗基;也可在寒流到来之前用稻草2250~3750 kg/hm2均匀覆盖在菜苗四周,对除草保温、保墒和抗寒防冻、改善土壤结构都有好处。开春后施1次薹肥,一般施尿素150~225 kg/hm2,做到见蕾就施,促春发稳长。为降低生产成本,提倡一次性基施油菜配方缓释肥。
(四)清沟排水,预防渍害
该区域因受土壤耕作层的限制,土壤含水量过高,通气不良,油菜幼苗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甚至死苗。花角期遇湿害易早衰和倒伏,产量和品质会大幅下降。同时,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造成菌核病、霜霉病、根腫病和杂草大量发生、蔓延,引发渍害的次生灾害。因此,必须做好清理田沟,排除田间渍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渍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五)油菜“一促四防”抗灾技术
根据油菜的生产特点,初花期叶面喷施速效硼、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可实现油菜“一促四防”,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1.增产增效情况。菌核病明显减轻,结实率提高,千粒质量增加,抗倒性增强,单产比对照增长10%~15%。
2.药肥配方。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胺(用量1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用量100 g/667 m2)+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用量50 g/667 m2)。
3.防治时间。油菜初花期是“一促四防”的关键时期,即从全田油菜开始开放第1朵花至全田有25%植株开花。
4.防治方式。建议由各地植保专业队飞防或机动喷雾器统一喷防。
(六)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
油菜机械化收获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等特点。但由于油菜籽粒小、角果容易炸裂,收获不当损失严重。油菜机械收获方式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分段收获是按照传统人工收割油菜的标准,全田有80%~90%的角果呈黄色、籽粒含水量为35%~40%时进行人工或机械割倒铺放,经5~7 d晾晒,待后熟作用基本结束,种子含水量为12%~15%时,再用机械捡拾和脱粒。这种方式收获期较长,机械作业成本高,但能提高油菜产品品质,降低水分,增加产量,并能够及时为下季作物腾茬。联合收割是指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油菜,割倒、脱粒一次性作业完成,适宜在籽粒含水量为15%~20%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操作,可在收割的同时,进行碎秆和均匀抛撒作业,实现秸秆还田。但这种收获方式适收期短,如果不能在适收期内收获,损失率会增加。应根据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适时收获,时间充足时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间较紧时,采用分段收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