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20-03-17张鹏雁
张鹏雁
[摘 要] 在针对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探究的背景下,极大程度推动了我国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步和发展,使得思政教育在职业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关键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逐步发展的全球化经济,日益加剧了国际化形势,此时我国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必然需要展开深入探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成就较为显著的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充分渗透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文建设等多方面,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也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借鉴和渗透,因马克思主义核心与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协调一致的目标,因此在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可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进行创新,确保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之路逐步推进。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视野;职业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60-02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从我国当前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其正在逐步向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和谐社会方面积极迈进。立足于整体国民角度,可以说家喻户晓的一种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其已然根植于全民的思想深处。21世纪的到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开始向全新阶段发展,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时代极大程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发展进程。从当代一些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情况来看,仍然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且积极探索,以学生道德文化修养和个性化发展等为出发点,遵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和发展进行强调的这一思想,在清晰揭示人的基本生存、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基础上,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教育,探索一条全新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深化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
一、马克思主义对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从当下一些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其具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同时,育人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推进,作为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而借助融入价值观的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对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提供引导,此时就必然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方面进行强化[1]。从马克思主义实际内容来看,其本身具有一定乏味且无趣的特征,并且一些理论知识也与当下社会实际不符,而现阶段职业高校学生往往会对新事物抱有强烈的喜爱和追求,加之异常活跃的思维,使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兴趣很难被激发,而在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二者各自优势,最终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然根植于国民思想深处,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建设人的大学生,必然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来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基于此,就需要借助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偏差进行调整,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的积极创新,帮助大学生对社会和时代变迁中存在的弊病充分认知,进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利用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确保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得以逐步形成。
二、当前职业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
简单来说,大学生政治理念或行为方面的一些政治思想及行为呈现的总称就是大学生政治信仰,这些内容会直接体现学生持有的政治态度及情感,并且直接影响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在指导大学生政治行为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对社会稳定及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就是大学生政治行为,但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西方外来思想及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信仰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逐渐提高,甚至一些学生开始怀疑和抵触马克思主义。
(二)现实问题及思想困惑
立足于政治角度,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背景下,大多教育者往往都会重点关注升学率,因而思政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作为辅助学科的思政教育自然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而这一因素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使得其在面临复杂表象时难以利用马克思主义来正确看待和良好应对,也不能对复杂表象的实质进行深入挖掘,极易受表象现象迷惑,而这些因素也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效果不佳。此外,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一些负面因素往往会影响大学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等开始有相应问题出现,随着西方外来思想的渗透,一些大学生的主要追求目标开始转向自身利益,由此加剧了个人主义现象[2]。立足于理想方面进行分析,因大学生生长环境、经济條件等都不尽相同,因而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也会有各式各样问题和困扰产生,使得大学生开始逐渐怀疑社会及信仰、理想等。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借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制定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要想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一项重要前提就是目标要清晰明确,其不仅能够指导后续教学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支撑后续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一项核心思想理念就是对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点强调,所以在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教育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主体性给予重视,对学生自由且创新的发展规律给予尊重[3]。简单来说,职业高效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应侧重于学生智力以及体力、能力等多方面,围绕学生上述能力形成对相应标准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学校立足于长远目标和整体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进而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确保教育效果逐渐深化。
(二)依托新媒体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开展
快速传播、广泛传播、大量信息传播、能够及时更新信息等为网络新媒体具备的显著优势所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也同样存在,如十分容易扩散的负面信息、良莠不齐信息的传播、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等,在并未及时占领网络对马克思主义为主的精神文明传播平台进行积极构建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职业高校思政教育中针对马克思主义推行错失良机。在我国网络消费群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大学生,而当下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接受不会受空间和时间所限,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一直以来,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始终具备与时俱进特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时俱进也十分重要,此时就应该对当下多样化网络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以大学生时刻关注网络信息这一特征为依据,基于对网络的高效利用,对学生关注当下社会形势、发展趋势等进行积极引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影响得以逐渐增强[4]。基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建设作用及影响进行全面认知的前提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此时就可以应用网络对全新的传播途径积极拓展,确保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宣传力度得以有效加强,特别要注重的是应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最新成果方面加强传播力度,借此帮助大学生对思想发展主要方向进行全面且及时的掌握。
(三)对马克思主义在职业高校的创新要求严格遵循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也在发展,并且在当下社会中,信息传播最重要的依托媒介已然是网络,而作为网络世界主力军的大学生,更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思政教育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不断强化。当下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密切联系着网络,而多样化以及多变性的网络往往会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对此职业高校就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坚定推进,在此基础上拓宽现有思政教育思路[5]。在职业高校开展马列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其目的不仅是帮助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性不断提升,同时还需要对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认知的不断深化提供辅助作用,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和实践人员的教师,就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持续深入,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新方案的积极探索,确保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得以有效构建,借此对系统化以及根本性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保障学生高度認可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了解。
(四)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政教育新理论积极建立
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严格坚持,从思政教育论的创新方面加强力度,能够为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保障[6]。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一直以来都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等,主要体现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较为被动,仍然存在知识被动接受的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产生了一定阻碍。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主体开展教育工作,并且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需要对人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认知,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情况下开展各项工作,才能保障各工作开展实效性充分发挥,所以在职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期,应对主导理论的创新加以重视,基于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位置和主体作用的尊重,对学生自身思想提供更好的保护。
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在我国后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十分巨大,所以为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得以稳步有序推进,就需要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加强重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政教育得以全面深化,进而为我国社会快速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程之睿,赵峰松.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2):32-34.
[2]荆丽敏.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1):124,181.
[3]聂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1):145,152.
[4]熊霖,马金宝.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3):72-74.
[5]李国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策略思考:以新华职大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5):83-86.
[6]王龙生.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113-11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