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20-03-17
防“疫”也要防抑郁
十招给心理“消消毒”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专家李慧杰表示,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个体感到难以解决,平衡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了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比如疫情爆发时,离疫情最近的人群,比如确诊和疑似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领导抗疫工作的公务员、罹难的确诊患者家属等,都是受疫情影响的心理高危人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那些原来就有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重性或抑郁障碍、强迫障碍轻性基础性精神障碍的人,也是心理高危人群。
每一类人群心理表现也都有侧重,但是较为集中的反应是恐惧、焦虑、不确定、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稳定——情绪不稳定,认知不稳定,身体反应不稳定,生活不稳定。这些不稳定加上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会加大愤怒的情绪反应,愤怒情绪又会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对全民防控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导致防控工作出现阻力。因此,无论对哪一类人群,帮助对方稳定情绪,化解疫情带来的不适感觉,都是重要内容,都需要进行具体化的干预。
“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领导抗疫工作的公务员。”他们工作压力大,除了一般一线人员被感染的威胁,一时无法控制疫情的失控感,长期疲劳无休以外,还有被问责的压力、群眾的要求和不能得到理解等。因此,容易焦虑,耗竭,愤怒,无助,抑郁,极端的可能具有攻击性,甚至将这些负面情绪传向他人就是攻击和压力的传递,传向自己就是抑郁乃至自杀。”
专家建议可以尝试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方式。比如:
一是,你的健康你做主,一定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目前举国上下要求的不流动、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等事项,都是需要认真去做的。这是疫情防控的经验之谈。
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因为面对巨大灾难,个人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整个社会组织框架下,才会有更好的保障。
三是,试着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倾诉,绘画,唱歌,运动等方式都可以,感觉能够让自己好好表达感受就可以,这会让你感到好受一些。
四是,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避开和别人谈论这次经历,他们可能也希望说一说,互相了解、治愈。
五是,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面对这样的事件,谁都不容易忘记,甚至会铭记一生,这是正常的,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就可以。
六是,别忘记你身边的人和你有一样的经历和类似的感受,试着和他们谈谈。
七是,要花时间好好睡觉、休息,并且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回归规律生活。
八是,如果你有任何需要,请你向家人或社区说出你的需要,其他人也许能够帮助或者提供更多的方法缓解你的不适感。
第九,如果感觉心理冲击难以应对,要主动寻求心理热线专家和其他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目前每个城市都有官方的公益心理求助热线。
第十,试试一些身心平衡、简单易学的小方法。比如深呼吸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来源:人民网)
栏目编辑:许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