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的格局

2020-03-17蔡明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2期
关键词:气度家教格局

在《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一文中,谭教授提及了家庭教育常见的五大误区。为什么会有这五大误区?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格局不够。本刊特约顾问蔡明继《家长的定力》《家长的境界》《家长的智慧》之后,又为读者写来本文。我们希望这一系列文章能引发父母的思考,一起做有定力、有境界、有智慧、有格局的家长,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

曾获得新浪2016年母婴自媒体价值榜“金牌专家”美誉的黄静洁,在2017年写过一本家教图书,书名叫《父母的格局》。这本书贯穿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家教主张,即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养育孩子时的视野、态度和方法。

我不怀疑这样的家教主张,也不怀疑这本书的育儿价值。我想借此说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格局到底是什么?格局是从哪里来的?有格局的家长“长”什么样?

格局是什么?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格局,甚至会说要有大格局。但很多人并不关心格局到底是什么,其内在的特质如何。格局,作为汉语的一个高频词,从不同的人、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景下说出来,其内涵并不一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格局一般是指格式和布局。比如《孔乙己》里写道:“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我想,鲁迅先生这样说,除了其深层隐喻之外,从语言表层来看,肯定是在说这个酒店的结构形式、环境布置、菜肴酒品等的与众不同。研究建筑学的人都知道,格局是建筑学的名词,用来形容一个建筑的整个层次、空间和布置的综合效果。

而当我们称赞某某人的时候,会说:“你看人家,多有格局。”此时的格局,是在评价一个人对待人与事以及对人与事的变化、发展的认知程度,是对局势、态势、走势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一般。做一个拆解的话,格,是对认知范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

当我们在格局前冠上“大”之后,这个格局,其实早已是哲学上的格局了,是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言简意赅的形容与描述,是对那些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的人的一种褒扬。继续引申下去,有时候会与境界的旨趣相近,但不等同于境界。

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看,格指定格,分正格和外格;局,指合局,有三合局、六合局。成格成局皆为富贵,而破格破局则一生贫夭。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格局。如果不去研究格局,也不辨格局之大小高低,我们就很难从宏观微观、整体局部、顺与变、时与运等角度去求得规律,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成就人事。

言及于此,并没有说透格局,只不过是撮其要而简述之。即使这样,我们也已经发现,格局有内外之分,有大小之别,有高下不同,有文化差异。格局属于理性认知,也属于行为存在,是主观的胸襟度量,也是客观的行为仪表。格局是生活的,范畴的,气质的,思想的,情怀的,审美的,文化的,信仰的,甚至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有机集合体。往通俗里说,是看得见的,能感受的,有过程和结果的,但又是很难到位地描述和表达的。

“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这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心中的格局。

格局来自哪里

有人说,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养育孩子时的视野、态度和方法。我想说的是,父母格局如此重要,格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这样非常流行的四句话,或许我们能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第一句: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第二句:视野受限,境界就受限;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第三句: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创造力就有多大。

第四句: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

从结果来反推,我们会发现,格局影响人生,格局决定结局,大格局成就大事业。如此说来,格局之于人生的结局实在是最直接且最重要的。难怪曾国藩要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马云要讲,“谋大事必要布大局。”

从前提来顺推,我们便会发现,是谁在影响人的格局。最直接的,是视野、境界、心胸和气度。

视野是一个人的知识、见识、思想的范围,广博的知识和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见识,除了来自经验与实践外,我以为旅游是最好的路径之一,另一个路径来自于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视野便会打开,眼界自然不同。一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至于境界,我在《家长的境界》一文(刊于本刊2019年第12期)中曾提及过比较流行的四种境界,并推荐了如诸葛亮那样的境界就是家长的较高境界,有了那样的境界,我们的家长就会自成高格。这里不再重复。

心胸和气度,我想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与格局有血缘关系。没有大胸襟、大气度是不可能有大格局的。志存高远,心态阳光,不争眼前名利得失,才能有大胸襟;博爱万物,体恤众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方有生命的大气度。

其实,我以为,真正的大格局,有时候是从逆境困厄中练就的,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格局来自哪里?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格局从视野中来,从境界中来,从胸襟中来,从气度中来,从磨难中来。

有格局的家长“长”什么样

格局本身有大小之别,家长的格局自然有高下不同。生活中常常斤斤计较,或患得患失,或武断霸道,或因循守旧等等,这样的人是没有格局可言的。这样的人做家长也是没有格局的家长。我在这里探讨的是有一定格局的家长应该是什么样态。

用黄静洁在《父母的格局》一书中的内容来回答:父母必须“大视野育儿”,让孩子选择,给孩子空间,放孩子独立;巧用一本书、一个榜样、一个错误这样的“第三种力量”去因势利导;用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缓解养育的焦虑,化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如此为之,就是有格局的父母,当然,也是有格局家长的样态。

作家莫言也曾经有过关于好的家庭教育的六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这六句看似通俗的大白话,从六个主要方面呈现了一个美好家庭教育的理想画卷。这六句话给我们描绘了有格局家长的六个模样。

学,先学做孩子再学做父母,不断学习的家长才是有格局的家长。

教,不能放任孩子,而要用心去教育引导,教而得法,教而得当,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工作忙,因为生存压力大,而放弃教育,或者甩手给学校,或转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不仅是没有格局的,连最起码的尽职尽责都没有做到。

养,即养育,营造好的环境,选择好的方法,坚持不懈,才能养成好习惯。

帮,这不是代笔做题,而是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排忧解难,感受学习乐趣。

听,是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动辄打骂、批评或强行命令,尊重孩子的人格,呵护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以心换心,敞开言路,实现有效沟通。

化,是最理想的家教状态,也是家长高格局体现。在家庭建设中,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不是死学,不是逼迫,不是专制,不是单以成绩论成败,而能做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榜样引领,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何愁孩子不能幸福成长呢?

最后我想再借一个有口皆碑的家教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并结束我这篇小文。故事中的家长不是别人,就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那个自身成就斐然,又培养出“一门三院士”,且留下84封教子家書的梁启超,他就是我们心目中有大格局的、影响并成就了9个优秀儿女、创造大人生的家长。

为了家庭和睦,为了孩子成长,我们都要做一个有格局的家长。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气度家教格局
气度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