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训练的优化策略
2020-03-17沈淑华
沈淑华
写话训练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话水平,必须立足于文本鼓励学生一边想一边说,完成由说到写的任务。鉴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以及教材的插图,从中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说话和写话提供关键载体和契机,既有助于降低写话的难度,也能保障写话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合理选择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呢?
一、基于文本落点,优选读写结合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具备敏锐的目光,善于发掘充满趣味和生动的文本语言中的有效训练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编,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教学的魅力。
1.基于文本疑点处,引导学生想象创编
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学生感到疑惑之处,这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这一节点的反复品味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创编故事,使其体会到创编故事的快乐。
以《树和喜鹊》为例,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孤单”这个词语,很多学生不理解。我带领学生回归插图,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孤单”的意思。既然它们都很孤单,那么它们俩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以“树”为主人公说:“真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来到这里生活。”也有的學生选择喜鹊作为主人公:“童年的小伙伴究竟都到哪里去了?我在这里实在是太无聊了!”基于说话这一基础,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内容写下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写话能力。
2.基于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文本,文字简洁,语言优美,也省去了繁琐的叙述,有时为了表达需求还特地安排留白,为学生留有更广阔的放飞想象的空间。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准确地把握这些留白之处,以现有的语言文字为依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容,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怎么都快乐》是一篇充满童趣和韵味的儿童诗,其中有这样一小节“四个人玩,很好……”但是之前却没有完整地叙述四个人、五个人究竟怎么玩,只是使用了一句话简单带过。很显然,这就是一处非常典型的留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之前两个小节的写法,先想一想四个人、五个人以及多个人究竟能够怎样玩,可以给不同的游戏取不同的名字,再将其写下来。通过这种写话方式,不仅能够激活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也能够为阅读教学带来活力。
二、借助例文引路,进行读写结合迁移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范例,通过这一范例应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还要就此形成阅读技能以及作文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作为表达的文本范例,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仔细研读,准确把握其表达特点,这样才能有所习得,才能了解正确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教学《寒号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量词的运用和积累,就此展开教学设计:首先借助简笔画,在黑板上呈现具体的故事场景,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量词,读准“一”的变音。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也能够把握其含义,还能够将这些词句引入其他的语境中,自主创编充满韵律感的诗文。
通过诵读诗文,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课内积累的词句,可以选择多元的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并尝试复述这一故事。当学生具备之前的认知和理解之后,就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词,确保复述的条理性和清晰性。通过仿说的方式,可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通过仿写和表达,成功地内化文本中的语句,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表达能力。
三、基于单元主题,拓展读写结合空间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语文课堂教学也得以有序开展。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同一单元内,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以此拓展他们读写结合训练的空间。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中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等,这些文本大都与学校或者课堂学习相关。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这些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叙述方式以及描写方式,再针对这些文本展开范例讲解,提炼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布置一篇习作,这样就能够将本单元所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实现了由阅读到写作的正向迁移。
当然,写作训练也是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工具,进而才能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同步提升的教学效果。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读写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读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