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人类还能做什么
2020-03-16宋宇晟
宋宇晟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多个人工智能(AI)联合演唱了一首名为《智联家园》的主题曲。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一点是,就连这首主题曲的作曲者也是人工智能。
就在今年6月,《智联家园》的作曲者人工智能小冰,被授予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
参与“指导”小冰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师陈世哲告诉记者,这首《智联家园》的旋律是小冰独立完成的,“虽然有人类参与其中,但可以说主要工作都是人工智能完成的。”
据小冰团队介绍,“小冰受到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和相关资料的灵感激发,创作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事实上,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现在的小冰不仅能够创作出音乐曲目,还可以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等。
在小冰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看来,仅从创作方式来讲,小冰就和人类有很大区别。“小冰拿到歌词,就可以自动生成音乐的旋律,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演奏出来。”
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介绍,具体而言,小冰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会先根据所给资料,从某一个段落入手进行创作,再从这个段落延伸到其他部分。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用模仿人类进行“思考”,就可以根据数据“创作”出音乐作品。从这一点来看,人工智能目前还是与人类有差别的。
音乐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互补、音乐与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一定会不断产生新的领域、新的方向,甚至新的学科。音乐工程系也会着力于培养跨领域的音乐科技人才。于阳认为,“每一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人工智能的创作也能够为人类音乐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小冰团队虽一直强调,“人工智能拥有的创造能力,从来不是以击败人类为目标。”但不少人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价值将体现在何处?
陈世哲给出的答案是“情感”和“创新”。“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人类的价值更多是在情感方面,或者说是人工智能还没有接触过的更创新的领域。”
“机器技术的发展会倒逼人类向更未知的领域去探索。至少现在看来是这个样子。这个过程也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机器会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写一些旋律,写一些东西,从而对人类有一种启发。所以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是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互相协同发展的场景。”
今年,上海音樂学院音乐工程系老师陈世哲、竺茹伊等,和人工智能小冰一同完成了四次线上教学,教会了浙江松阳的学生如何创作歌曲。
“我们通过几堂课的方式远程教会当地孩子一些基本的旋律创作概念,那么孩子们就可以简单地写几句旋律、歌词。但这个作品并不完整,这时小冰的编曲能力就展现出来了,小冰能快速帮助孩子们将作品完善成一首歌曲。”陈世哲觉得,从这个层面上说,人工智能起到了提升效率、降低艺术传播门槛的作用。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小编有话说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地刷新着我们对科技的认知,随着AI技术的日渐成熟,人类会不自觉地感到危机,AI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但就目前发展来看,AI能够和人类互相协同发展,想要取代人类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在情感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还是十分关键的。
适用话题
人工智能;协同发展;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