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0-03-16马洪文
马洪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债务风险 防范
一、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债务风险分析
(一)债务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作为市场经济下的独立个体,我国一些国有企业的收益并不稳定,而且缺乏必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的融资渠道,再加上其资本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增加了国有企业整体的债务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不好和体量较小的国有企业来说,在进行改制之前,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对资产抵押存在着重度依赖,筹集转贷资金的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投资门路,而且融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预期的经营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其发展显得更加艰难。
(二)缺乏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影响企业收益
在没有改革之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建设项目主要是政府提供的,在国家没有对政府融资进行严格管控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资源垄断或者是借助于政府信用的优势,采取股权或者划拨土地、收费等方式来进行融资,以此来保证企业平台的运转。这一做法的初衷在于充分发挥杠杆效用,满足地方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发展能力较弱,对融资拉动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但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和投融资发展能力,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收益,更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依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必要的财务机构和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企业资源的高效运用,致使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风险预警机制也不够完善,致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与年度投资规模不相匹配,加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容易使其陷入发展困境。
(四)对资产产权缺乏清晰明确的划分,难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在国企改制之前,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对自身资产和产权清晰明确的划分,并没有构建统一高效的行政职能主管部门,从而导致企业资产比较分散,难以实现高效利用,再加上企业法人的职责和权限不清晰,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对区域资金的使用和流向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的情况经常发生,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导致国有资产存在着严重的流失现象,降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益,甚至出现亏损,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自然也就难以有效抵御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债务风险。
二、提升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资产的高效运用,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对债务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因此坚持调结构去杠杆的基本思路,打好债务风险防范攻坚战,需要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实现企业规模的合理增长,提升债务风险防范能力
首先,需要国有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规模的有效增长,做好新时期下改革重组的接管运营工作,对国有企业内部那些具备做大做强条件的运营管理板块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应有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其次,需要有效提升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并完善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平台,通过资金服务战略平台和投资运营管理平台来增强国有企业的资本化运作能力;最后,需要加强资本的高效运用,实现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目标,通过资本这一纽带在完善产权的基础上打开國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从而为债务风险的化解注入活力。
(二)优化投融资管理模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国有企业本身就具有大资本运作的整体优势,因此需要对投融资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债务风险防范意识。首先,需要国有企业积极开拓投资渠道,实现资本的高效运营,提升盈利能力,对国有资产的布局进行优化,积极搭建并完善专业化的资产整合平台,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实现投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运作;其次,需要加强融资管理,实现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国有企业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充分利用金融和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或者ppp模式融资租赁模式以及团体借贷等多种融资模式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有效降低杠杆风险;最后需要国有企业有效盘活自有资产,对资源加强运营与管理,以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流动,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内控建设,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财务监管,因此需要加强财务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完善,这有助于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所以,首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处理流程,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对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加强对投资项目资产重组以及成本收益的统筹考虑,实现资本的精细化和集成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投融资和收益分配风险;其次,加强预算管理水平,开源节流,将新增的债务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实现年度投融资计划与年度预算的高效衔接,增强预算意识,以有效控制债务风险。
(四)实现资本的高效运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首先,创新国有企业的运作模式,从管企业逐渐向管资本过渡,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资产主管部门严格履行政企分开制度,在地方政府的授权范围之内,严格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职责,加强资本的市场化运作;其次,调结构去杠杆,大力培育新的市场项目,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举债或者筹措政府投资资金,而是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最后,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时代发展的红利,有效降低杠杆率,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权益类融资途径,从而实现资本向实体产业过渡,对投资增量予以严格的控制,以此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打下坚持基础,为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发钧.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探讨[J].商讯,2019(29):104+106.
[2]吴玉玲.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防控措施探析[J].商讯,2019(27):99+101.
[3]宜昌市国资委课题组,李作凯.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健康发展——关于市属国企金融债务风险管控的调查[J].国有资产管理,2019(09):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