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结果导向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的探讨
2020-03-16李奎
李奎
关键词:结果导向 支农资金整合
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政府促进“三农”工作的创新手段。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落实以及推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支农资金流向的规范化发展,进而对社会经济中的公共财政资源进行合理以及科学的分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支农资金应用效益的提高,从而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某些职能进行合理转变,使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以及越位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改正,进而加大对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持以及保护力度,从而将力量全部集中起来完成更大的事业,对于进一步促进支农资金整体合力有效提升、尽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开展情况
2006年6月,笔者所在县政府研究制定了第一个支农资金整合方案,想通过整合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年实现整合资金2537万元。2007年,被国家财政部列为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县,实现整合资金10177万元。十几年来,整合支农资金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移民、扶贫、动监、农业综合开发、民委等部门。这些资金集中用于东部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葡萄、五味子、冠下红松、大榛子、刺五加、食用菌、蔬菜大棚等产业。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运作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支农资金整合小组,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并逐步推动相关工作实施。每年年初县政府都会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各业务部门从本部门项目库中筛选项目,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确定的项目,经过项目区公示无异议后,由各业务部门组织实施,每年年底,由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抽调专人进行检查验收,按照产业实际完成情况,到财政实施报账制。
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落实存在难度。整合资金所涉及的项目区群众发展产业的整体意识比较强,但也存在个别地区产业项目难落实的情况。由于部分农民市场意识比较差,观念守旧,不愿承担市场风险,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别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审批的级次相对比较高,导致资金全部到位的时间较长。从前几年资金到位实际来看,中央以及省级部门所拨付到项目上的财政资金具体时间通常在当年的9月份,部分时间较晚的都会延迟到年底左右。这也说明,整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专项资金的整体保障,待项目实施完成后,还要做好调整项目的准备。
三是整合后的专项资金缺乏监管手段。对于目前整合后的专项资金,仍然按照原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即使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也是阶段性的停留在文字材料上,对于整合后的专项资金缺乏系统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建立结果导向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的目标及原则
目标:在最大程度上使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采取纵横向资金“打捆”、“拼盘”、“合并”等方式归集和安排资金,选择几个重点项目,围绕项目规划,实施集中投入。
原则:一是公开、公平以及公正。指有关项目资金评估的整个过程要实现完全的透明。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县地理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将发展林地特色产业作为支农资金整合投入的主要方向。三是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由政府负责牵头,清晰界定财政及涉农部门的职责,使相关职责都能一 一对应。
五、建立结果导向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对市场动态进行密切关注,提高整合资金扶持产业的成功率
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结合县地域特点、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出整合资金实施方案。改变过去,凭经验、凭项目上报多少因素来确定扶持项目的做法。其次,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对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推算,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测算出明确的预期经济指标,对产业项目、实施地点、发展规模、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和资金投向都要做出详细规划,方案要做到规范清晰、科学合理。最后,要通过市场销售情况,来评估所扶持项目的效果,以此作为整合后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实行以定额补助为基础的资金分配机制
定额补助分配法一定要将结果为导向的整合资金分配机制完整体现出来,严格依据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先关方式并联合整合工作共同进行,对扶持标准进行合理界定,量力而行,根据预期整合资金量大小,确定初步的整合规模。
(三)制订针对性的整合资金绩效评估计划
顺利完成结果导向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的基础在于针对性的制定全面且科学的绩效评估方式,如果不能对相关工作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估,就会使之后的结果导向存在严重的偏差。因而,工作期间首先要对相关考核标准进行合理的选择,严禁使用多种不能量化以及模糊的评估标准。绩效考评的相关内容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对整体效益指标实行有效整合。包括项目区人民群众满意度、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当年实现产值情况、实现利税情况、当年新增农民纯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也包括解决就业人数、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指标。二是资金管理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评价指标等。三是对项目管理指标进行合理选择。其中主要有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库建立、项目公示、项目实施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责任书或招投标、立项目标完成程度,项目完成进度以及项目目标的合理性等。在进行实际的有关操作时,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实施合理且科学的分析,从而对先关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加强验证。要依据整合工作中所体现的重点来制定绩效评估的有关计划,并对各方面的指标权重进行有效的分配,不然就会导致考核评估工作失去原有的准确性以及公平性。
(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后的监督和检查
县委督查室要对整合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财政监督和审计部门要对整合后的资金进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业务部门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督促项目的贯彻落实。监督部门要结合评价指标,把项目管理和同资金管理联系起来,将工作前、中、后的相关监管工作实现协调以及统一,从而促进整合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同时有关监督部门要定时对工作进行监督以及指导,在日程工作中进行抽查,并将其同年度检查以及年度审计联系起来,必要时可以将社会中介机构引入,共同参与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漳洲市财政局课题组.关于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11期.
[2]王强.山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机制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石健.宁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