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一卡通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2020-03-16肖欣
肖欣
摘要:校园一卡通推进了校园数字化建设,已成为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形式。该文梳理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卡通系统建设的现状,通过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应用现状;优化路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168-03
1 背景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查询、综合消费等服务功能,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校园一卡通关联模块和系统接口不断增加,使得一卡通的应用不断辐射和拓展,因此,师生的消费和行为数据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量累积。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该校一卡通的现有部署和主要功能,指出了目前的应用瓶颈,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希望通过针对南信大一卡通的相关研究,加速推进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进而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校园一卡通应用现状
2.1 校园一卡通概况
南信大校园一卡通软件项目是在前期校园网络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最终形成的基于卡片式的应用管理系统。该校一卡通项目于2009年启动,于2010年竣工,并于2011年1月平稳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10月,该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共部署实体服务器6台,虚拟机19台,子系统40余个,圈存查询一体机15台,圈存补卡一体机4台,消费刷卡终端近400台,门禁点24个,实验室考勤终端300余台,通道机80余台。该校一卡通分为教工卡、学生卡、临时卡、消费卡和门禁卡,以2018年为例,制作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和新进教师校园卡共计9000余张;办理毕业生校园卡销户以及平常离校校园卡销户7000余笔;该校现有一卡通用户5万余人,日均圈存30余万元,全年累计圈存金额近9000万元。
该校以校园一卡通为媒介,以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搭建的三个基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平台)为支撑,结合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为在校师生创建了一个便利的综合服务系统。一卡通系统初始阶段主要涵盖教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后期为了适应“无卡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潮流,2016年完成了一卡通网上服务与办公大厅、一卡通系统监控平台、多介质在线支付平台、一卡通综合查询分析系统、批量打卡等多个子系统的开发,2017年通过开通学付宝APP,使得师生充值缴费、信息查询、挂失/解挂等服务不再受到传统校园一卡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2018年,通过引入支付宝“未来校园”项目,完成了校园移动支付,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2 校园一卡通服务功能
数字化校园是高校现代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南信大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信息门户以及共享数据中心完成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能为学校各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和背景材料,协助校领导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地决策与管理。具体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统一管理的信息平台,有效促进了教育信息的标准化,同时通过构建优良的数字空间和信息共享环境,在校内彻底实现了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和管理决策科学化。图1从数据、平台和应用3个层次展示了该校一卡通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目前该校一卡通主要通过以下子系统提供应用服务。
2.2.1 身份认证系统
校园一卡通是在校人员身份识别的一种重要手段,该系统记载着广大师生的基本信息,通过系统可以实现信息查询,诸如学生的学籍信息、课程成绩,教职人员归属部门信息等。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学校、图书馆、宿舍、研究生实验室以及诸如游泳馆等健身设施处均设置了门禁系统,在校人员只有手持一卡通方可自由进出。此外,一卡通在各类考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身份识别作用。同时,为了解决人工考勤在大型学术报告、会议中耗时长、登记复杂的问题,南信大开发了批量考勤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大规模的信息化管理。特别地,2016年该校开发的基于B/S的学生归寝考勤系统,通过设置规则,完成了按个人、按学院、按寝室进行未归寝、晚归、全天未刷卡和刷卡不规范的查询统计功能,从而协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并能第一时间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
2.2.2 充值繳费系统
依托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端口,在校用户可直接通过校内自助圈存机、学付宝APP或微信校园一卡通平台转账充值或划拨扣款,进而在校内各个商户消费。通过校园一卡通,持卡人员可以查询个人消费支出情况、收入情况、学生收费情况等,同时一卡通有效保障了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小额收费和各类对账工作。所有校内部门的资金往来均在管理中心设立资金结算账户,确保了交易流水对商户、个人透明化管理与查询,保证各类用户每一笔交易都有迹可循。因此,对这部分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学校统一调度,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调控能力。
2.2.3 消费支付系统
由于校园一卡通与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机房管理、电控管理、水控管理以及图书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对接,因此充分保障了持卡人员在校内就餐、购物、用水、用电等消费功能。此外,持卡用户还可以享受校内接驳车、图书逾期付费、自助文印、阅览室付费上网等服务。一卡通系统的完善,使得持卡用户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2.4 其他应用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智慧校园概念的日趋深入,用户需求不断呈现“广而深”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满足各项细化需求,各种各样的子系统、APP应运而生,一卡通系统的接口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现有平台的深化和完善迫在眉睫。
2.3 校园一卡通瓶颈效应
校园持卡人一旦丢失实体一卡通,往往很难找回。据不完全统计,南信大一卡通管理中心日均补办30张新卡,补办一张新卡需额外缴纳20元的工本费。此外,由于日常消费五十元以下无须密码输入,因此丢失的旧卡极易被他人盗刷,造成持卡人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般而言,通道机等门禁系统只能识别实体卡,而广大师生进出的时候往往由于手提重物等情形而不便刷卡;又例如在食堂等消费场所,持卡人往往需要一边手持餐盘,一边刷卡支付,所以在上述具体执行中同样会为持卡人造成不便。显然,“无卡化”概念终将被提上发展日程。
随着一卡通系统附带功能不断增加,各关联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逐渐被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但就目前发展而言,相同数据在不同接口重复收集,使得数据存在交叉融合,导致后台数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无效信息指数型的增加,不仅加剧了系统负荷,还使得数据操作效率显著下降。考虑到近年来学校规模逐年扩大,因此师生的消费和行为数据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量累积。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海量数据的重要性,开始逐渐重视一卡通系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然而碍于技术、人员配置等原因,数据运用的合理性往往受到质疑。例如,针对高校一卡通的使用情况来识别贫困生,由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引入,使得刷卡识别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再合理,因此如何将一卡通的海量数据结合诸如人工智能、智慧校园等先进技术,从而来辅助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高校一卡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校园一卡通优化路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身份智能识别水平、如何实现一卡通与智慧校园的深度融合、如何结合大数据为高校的快速发展建谋献策,是探索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1]。本章基于上文分析,将从总体规划布局、人才培育体系、系统安全建设以及海量数据分析与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3.1 强化总体规划与布局
一卡通系统随着用户需求的细化,子系统功能接口不断增加,因此在后期系统完善阶段需以全局思维考虑顶层设计,科学地布局网络框架和拓扑结构。对于现有功能,可以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取舍,在保障基本功能实现的前提下,需最大化地开发系统潜能,从而满足广大师生的持卡需求。此外,在现有实体一卡通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扩展校园一卡通的形态,即运用手机、智能手环、指静脉、人脸等形式完成“刷”卡这个操作,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争取将一卡通校内用餐支付功能、图书借阅功能甚至银行卡金融服务等功能与手机使用合二为一。
3.2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
要实现高校一卡通由功能应用型向智慧服务型的平稳过渡,必须建立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第三方技术人员为补充以及在校生协助管理的校园一卡通人才培育体系。其中,专职人员作为一卡通中心的核心力量,需兼备财务与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主要负责系统需求调研、开发建设以及日常统筹管理。兼职人员作为一卡通系统人员基数最多的层级,不要求具备过多的专业知识,但需熟悉相关部门业务知识,例如门禁管理员、系统考勤员等,主要负责具体业务管理工作。第三方技术人员指厂家常驻高校或售后服务人员,精通系统架构和计算机技术,主要负责需求反馈以及系统日常维护[1]。限于发展规模,一卡通管理中心的人员配备受到相关资源的约束,但一卡通日常工作繁重,特别是每年的开学季和毕业季,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通过招聘学生助理进行一卡通系统的协助处理,不仅为贫困生提供了资金资助,还可以从人力成本角度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3.3 强化系统安全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加强一卡通系统安全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层面的建设。一是在硬件设备方面,应建立健全校园网、数据库、圈存机等终端设备管理制度,以便定期进行检测,保证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一卡通系统的畅通稳定;二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应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科学设计业务流程,做到不相容岗位人员“背靠背”;三是在监督机制方面,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做到一卡通系统定期与校外的银行系统以及校内的财务、人事等管理系统的有关数据定期交叉比对,实现所有信息透明操作,确保财务信息和统计数据准确匹配,确保交易安全[5]。
一卡通系统的平稳运行,软硬件是其重要保障。一卡通系统涉及大量敏感数据(例如个人资金消费、身份信息等),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做好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漏洞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病毒入侵防护等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2]。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高校需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机制、设定安全密钥及口令等方式增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实现7*24小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保障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3]。
3.4 重视数据分析与利用
现阶段,高校对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建设和运营方面,而对于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沉淀的大量消费和行为数据,缺乏充分有效的挖掘、整理和应用。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缺乏规范性与完整性,使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受到了限制,降低了数据信息的利用率[3]。对校园一卡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了解校内师生的消费、学习和生活规律,对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人本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文献[4]对食堂交易流水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给出了食堂容量设置是否合理以及设备资源是否存在闲置浪费的判断依据。
图2给出了一卡通海量数据处理流程。不难发现,针对一卡通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集成、变换以及归约)之后,数据主要分为交易数据和其他行为数据两大类。结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数据深度共享;通过分类、聚类技术分析一卡通交易和行为数据,可以为学工系统提供奖助贷免决策依据,从而实现资助工作信息化、精准化;分析一卡通系统考勤数据、出入楼宇校园数据,可以预测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潜在问题,从而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2];通过分析图书借阅、研究生工位考勤以及校内上网数据,可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从而为教学科研提供改进依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必须经过充分调研,需要充分重视和保障广大师生的隐私权。
4 结束语
作为在校人员独特的身份象征,校园一卡通高效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日趋成为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南信大一卡通系统建设的主要现状,通过剖析现有瓶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条优化路径,即通过更合理的总体规划布局信息化建设网络,通过构建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第三方技术人员为补充以及在校学生协助管理的校园一卡通人才培育体系,强化一卡通软硬件的安全建设,同时重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提高在校人员的用户体验。事实证明,只有依托数据,才能实现一卡通由功能应用型向智慧服务型平稳过渡,进而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卫华, 贺进. “互联网+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才智, 2018(6):233.
[2] 胡长伟. 高校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19, 6(35):160-161, 167
[3] 王占鑫. 高校校园一卡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9, 10(8):158-159.
[4] 陈锋. 基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高校用户就餐消费行為分析与数据挖掘[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9):47-49.
[5] 王易非. 试谈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 西部财会, 2018(3):39-41.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