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3化”: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实效
2020-03-16胡萍
胡萍
摘要:在“微时代”、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等日趋盛行的背景下,短小精粹的“微课”深受中职学生普遍喜爱,改变了我们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主要通过对微课进行了改良,以“模块化”“生活化”与“专业化”的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中,能让学生在重实践操作课堂中学得更“有法、有效、有用”,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资源,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微课“3化”;中职学校;中职生;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121-02
1 问题提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技能学习为主,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对于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困难较多。微课是以“微视频+微任务”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学的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如项目、任务)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视频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满足了中职生的主动性学习及有效学习需求。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但是在中职学校目前的微课中普遍存在着知识零散,未形成知识系统完整化,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知识掌握不完整,上课睡觉和对本课程没有兴趣的现象。
2 微课“3化”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基于“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应用,借鉴专家理论,结合自己2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积累,对微课进行了改良,逐渐形成以“3化”的微课贯穿于教学活动中。“3化”是指微课设计从教学内容的三个方向进行即模块化、生活化与专业化,其中模块化结合项目教学,生活化结合生活案例教学,专业化结合职业专业教学,使其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坚持以学生为主,引导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1) 微课模块化
虽然有许多教师有意识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章节进行一些零散的微课教学开发,但是这些微课资源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团队经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后分工合作,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录制微课学习资源,形成了基于模块学习的一系列连贯的微课,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主动,促进每个学生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一系列微课形成模块微课集,模块微课集主要由模块相关章节内容设计微课组成。微课集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本划分为七大模块:(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使用;(3)文字处理软件应用;(4)演示文稿软件应用;(5)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6)网络应用;(7)多媒体应用,并且模块内容分别对应“认识计算机”“Win 7操作系统使用”“宣传手册制作”“江南水乡制作”“统计报表制作”“个人网络空间构建”“DV制作”项目教学。
[例]如“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模块中, 结合 “江南水乡”作品项目制作教学总课时8课时,针对模块教学内容“微视频+微任务”以及相关素材24个,学生可以自由灵活的点播学习,巩固知识。
通过一系列的模块微课集学习,学生结合项目,都能顺利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微课模块化以后能使学生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主动学习,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又可知识系统化,是传统教学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业水平。
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模块测试课堂中,试卷包含基础题和综合题,基础题注重考查基本操作技能,综合题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以下为综合题的试题要求:
根据提供的“PPT试题”文件夹中素材文件,设计一个主题为“海南风光”的PPT演示文稿,素材文字及图片可根据需要选用,内容介绍条理要清晰,文字选用要合理。结果文件名为“演示文稿2”,并保存在桌面的考生文件夹中。
具体要求:
至少包含以下四张幻灯片。要求制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动画及幻灯片切换效果,幻灯片页数不限,但要求界面美观、整体效果好。最后将完成后的演示文稿打包,文件名不变。指定页如下:
(1) 封面页制作:明确制作的主题。
(2) 目录页制作:具有快速导航功能。
(3) 外观页制作:以图文方式展示其外观。
(4) 结束页制作:文字自行组织。
在“海南风光”作品的制作中,每个学生都很好的设计了封面,个性的制作了目录以及一些拓展内容,能够很好地添加一些动画设计,使作品非常的生动。
2) 微课生活化
尽管教材中案例都注重实用性,但是中职生的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了解中职生的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教师设计“微视频”“微任務”更有针对性,有效的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更有乐趣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视频制作以生活案例引入了一些动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传统教学有了新鲜的能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应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微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从依靠老师单一的讲授教学中解脱出来,更轻松、快乐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能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微任务”布置,老师与学生在课外有了交流,促进课中有更深层次的讨论。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模块中的“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教学中,以“校园小报”为主题。通过“微视频”学习,“微任务”的完成,能够熟练使用文框。从生活情感出发,制作“校园小报”为主题,非常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都积极主动地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校园活动进行编辑排版。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气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3) 微课专业化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需要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教师需要了解专业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教学内容,课前“微视频”“微任务”制作必须服务专业需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以前教学都是采用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专业的教学,虽然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是发现学生把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中还是存在实际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通过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应用专业结合的微课进行教学,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热情与动力。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模块中的“图文混排”教学中,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我设计了“花卉养殖手册制作”微课教学;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设计了“旅游路线手册制作”微课教学,分别设计制作不同专业的微课进行教学。
3 微课应用课堂的成效
为检验微课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否高效,对我校15级园林1班和15级园林2班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跟班调研。其中15级园林1班进行传统教学,15级园林2班进行微课应用教学。以下对两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情况详细比较。
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
经过教学实践,2015级园林2班课堂中引进了微课,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能将教学中重点、难点在课中通过微视频、教师答疑解惑、小组合作形式突破,在课后可以借助微视频完成拓展任务。
2) 平行班级期末成绩对比
2015学年中,我任教的2015级园林2班引进了微课教学,重视课前微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期末测试中优秀良好人数明显高于兄弟班级2015级园林1班,平均分遥遥领先,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进步明显,进入了良性循环。
3) 对专业学习兴趣对比
通过“微课”专业化设计,提高了2015级园林2班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習自主探索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而2015级园林1班学生基本没变化。
4 微课应用教学的后续反思
4.1 教师投入较高,工作量增大
在课前,教师都要亲力亲为的设计“微视频”“微任务”,经过反复修改,制作出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微课,需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偏重操作技能知识,制作微视频主要都以操作和演示型知识为主,首先需要教师将操作型知识分解,制作出短小,操作知识单一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制作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更多的时间设计并反复录制视频。
4.2 “微课”学习受载体限制
学生观看微视频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载体的支持。在农村中职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住校生,个人电脑还不能带入到学校使用,课前微课预习需要集中时间和地点统一安排。现阶段学校的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还是非常有限的。
参考文献:
[1] 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
[2] 郑小军.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学术时空,2014(2).
[3] 钟绍春.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为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4]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0.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