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眉山苏氏家风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020-03-16彭佳丽黄琳庆
彭佳丽,黄琳庆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许多关于家风家训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对传统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扬。家风家训作为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包括家族的行为处事风格、家规、家庭教育方式等等,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当前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眉山苏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眉山苏氏家族在宋史政坛、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位震古烁今的大文豪。眉山苏氏家族通过优秀的家风家训教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家族发展为名贯古今的文化世家,其独特的家族人才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因此研究苏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苏氏家族概述
“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1]373眉山苏氏家族的先祖苏味道在眉山任眉州刺史时,留下二儿子苏份在此,因而眉山苏氏一支在此逐渐发展兴盛起来。家族教育重视学术传承,诗文传家,因材施教,重科举而不唯科举,家族长辈言传身教,打造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氛围。正是由于其的优良的家风和家庭教育传统,眉山苏氏家族人才辈出,为朝廷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从政人员。在文学方面也有斐然的成就,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国古代诗词音律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氏族谱》 作为记载苏氏一族家族教育的重要的文献,大致经过了历代家族成员的六次续修和完善,共计十二卷,主要包括苏氏族谱的谱例、谱法、家训。《家训》 篇包含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教训子孙、敦睦宗族、顾惜邻里、营造宗祀、保守坟墓、编修谱牒等篇。《补述家训》 有尊祖、孝亲、敬长、正名、崇礼、慎交等篇。眉山苏氏家训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仁爱忠孝、笃志勤学、读书正业、为政清廉。《苏氏族谱》 完整地保留了眉山苏氏家族的发展史和家训家规,对于后人研究苏氏家族提供了完善详尽的史料文献,也为我们今天研究苏氏家训提供了重要材料。
二、苏氏家风家训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苏氏家族优秀的家风家训有其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和教育经验,也蕴含了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发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或者警示。榜样的示范是无声的教育,这种无声的教育往往比有声的教育更能影响人。榜样示范法的特点就是把抽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思想政治原理具体化、人格化、现实化[2]5,以一种客观实在的方式来影响学生产生,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更能感染和说服受教育者。
在《教子》 篇中,苏氏家训明确指出 “呼盧(酗酒) 博弈,流入匪類,谓之育教不先,父兄之率(表率) 不谨也。” 如果家族子弟沾染上了不好的习气,这是因为没有提前对他进行管束和教育,也是因为家族长辈没有在这方面做好表率和树立榜样。苏氏家训尤其强调长辈对晚辈的率先垂范作用,要求晚辈该如何做,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前向后进行,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一种上行下效的教育方式。为了鼓励孩子读书学习,苏序以极大的毅力,在晚年的时候才开始读书,他还喜欢以诗达志,创作的诗作有也有数千首。他的诗朴实无华,才思敏捷。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家族子弟读书学习,其后的子孙也继承了其朴实平凡的诗风。正是苏序为苏氏家族的子弟树立了一个榜样的形象,使得苏氏家族的子孙后代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动力,具有最直接的感染力。到仁宗天圣二年,苏序的第二个儿子苏涣高中进士,从此带动更多乡人开始从学,使得读书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程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程夫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与苏轼的父亲苏洵共同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孩子。三苏父子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程夫人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促进催化的作用。据苏辙的《王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记载,太夫人(程母) 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苏轼) 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 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3]1范滂是汉时期党人名士,因为反对宦官虐政遭到通缉,为了不连累母亲以及其他无辜的人,他主动投案。范滂和母亲诀别时,母亲十分大义凛然,告诉儿子,你今天能与李膺和杜密齐名,为士族和太学生所崇敬,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懊悔的。和长寿比起来,人更要有坚贞不屈的气节。这时年仅十岁的东坡竟然这样向母亲问道:“母亲,您愿意我长大以后做个像范滂这样的人吗?” 而程夫人回答道:“你能做像范滂那样优秀的人,我为什么不能作像范滂的母亲那样的人呢?” 正是由于程夫人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激励精神,使得年幼的苏轼得到了莫大的精神激励,也成为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2.激励教育法
激励教育法的目标是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主观动机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鼓励被教育者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帮助受教育者改变性格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封闭等不自信的因素。
苏洵对两个儿子寄予了厚望。“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1]414车轮、车上的辐条、以及车的顶盖都各自有它的用途,唯独车横木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如若将这一段横木撤掉,这辆车就不再完整了。他希望苏轼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在人生之路上的路上保持低调和沉稳。而车辙,车祸不会波及到它,功劳也不会归功于他,因而能够处在安稳平和之中。每当想起名字中深刻的寓意和父亲殷切的期盼,兄弟二人便会感受到无尽的动力和鞭策,更好地催促他们奋发上进。“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4]2305苏氏家族历来就有“誉儿癖”,对于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会对其加以赞许,毫不掩饰,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褒奖。苏洵让两个儿子作文章,苏轼写的是《却鼠刀铭》,苏辙作了一篇《缸砚赋》,苏洵读了之后十分欣赏,于是让两个儿子工工整整地誊抄一遍,挂在家里的墙上。有一次,苏迨作了《淮口遇风诗》 一诗。苏轼看了觉得甚是惊叹,随即作了一首诗对儿子进行了褒扬,称赞儿子的诗是令人称奇的千里马,押韵甚至已经胜过孟郊和贾岛。[5]43父辈的鼓励和夸赞为苏氏家族的子弟在文学创造方面和人生修养的道路上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3.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基础。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同时也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的基础和现实条件。实践锻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塑造作用,在实践当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形式、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把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观价值观念付诸现实,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不断完善,来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眼界格局。
在我国古代传统家训文化中,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苏氏家族的教育中,就格外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辙在他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中写道,“公(苏轼) 生十年,而先君(苏洵) 宦学四方。”[3]1苏洵好读书,但并不死读书,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四处游学,在游学的过程中,沿途的奇山异水、风土人情,以及结交的各路文友,都为苏洵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游学归来以后,他就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两个孩子听,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两个孩子的见识。地理名著《水经》 上记载了彭蠡湖有一石钟山,郦道元曾对其进行注解,但是世人对此注解产生质疑。苏迈查阅了不少古籍文献,仍然没有得到一个可靠的结果。于是苏轼告诉儿子,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不能妄下定言,并鼓励儿子去进行实地考察。在经过父子俩的实地勘察验证之后,确实如注解中描述的一般无二,于是便有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石钟山记》。苏轼借此机会教育儿子:“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不管是做人还是写文章,不能凭空猜测,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和实践验证不能妄下结论,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苏洵还经常带着苏轼和苏辙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做农活,感受春种和秋收。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教育与实践的锻炼对于苏氏家族子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苏氏一族的家族成员能够创作出数量如此巨大的优秀作品,这和苏氏家训中重视实践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密不可分。
4.环境熏陶法
外在环境能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能从环境、氛围和事件当中感受到的无意识的感染、教育和启示。环境不同,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会也会有所不同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有很大裨益的,对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糟糕、风气不好的环境却很容易带坏个人的品行。环境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教育的效果,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苏氏家训十分重视环境对家族子弟成长的影响。尤其是在儿童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环境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为了能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孟子的母亲不辞劳苦,费尽周折,经过多次搬迁,最终把家搬到了有良好教育风气的学校旁边,而孟子也开始爱读书、学礼仪。在苏氏家训中,也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和影响。“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4]754苏序为儿子创造了一个清幽高雅的读书环境,给予孩子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初老泉先生(苏洵) 之未第也,闭户十年,贯穿诸子之书,穷研百代之史。而二先生(苏轼和苏辙) 侍侧,得于心传面命之际,莫不自家法中出来。”[6]47“长留五车书,要使九子读。”[5]2303苏氏家族的藏书极其丰富,除了儒家经典,还有许多经史子集,为家族后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正因为如此,苏氏家族的子弟个个博览群书,并吸收融合百家之长,被赞有 “纵横之风”。
三、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坚持榜样示范法,树立良好示范榜样
在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当中,要格外重视榜样的力量,坚持运用榜样示范法,给予受教育对象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方向引导,可以有效激发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向榜样靠拢,学习榜样的事迹和精神,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因此,作为榜样的对象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品德的培育者,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自身更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实际生活当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处事方式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要充分尊敬和肯定学生,重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学生中间设立学生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竞争、合作的楷模。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推动增强榜样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优秀学生的表彰大会、优秀毕业生的欢送会、邀请优秀毕业生或杰出校友返校演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这些榜样作为同学们身边的或者熟悉的人物,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更充分地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和先进人物也是进行榜样教育不可或缺的典型,他们身上所呈现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激励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力量来源,要充分学习榜样的精神,明确价值导向,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扛起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任。
2.重视激励教育法,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激励教育法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激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比如一个学生参加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者一个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都可以借助这样的时机对他们进行激励教育。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适当的激励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下一步的前进和努力提供动力。对于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鼓励可以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能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感受到被人关注,可以使重新审视自己,深入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避短,打造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缺点,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心理学指出,若个体做出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则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正强化的作用。青年学生更受到鼓励,得到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积极的体验会转化为正向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继续保持此行为,进而形成种良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激励教育法的同时,也要把握适度原则,将夸赞和鼓励区分开来,也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太多的夸奖,否则容易使受教育者形成盲目自大、过分自负的心理。
3.注重实践锻炼法,开展多形式的实践锻炼
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理论教育极易引起受教育者的疲劳和反感,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方法,从而发挥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的双重效力。实践锻炼法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相对封闭的校园,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对社会的了解也不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格、不同的学情为受教育者创造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以社会调察、参观访问和学习观摩等形式,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了解、走近和适应社会,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比如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来,又在实践当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活动也能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实际,深化对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规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情落实到实践中去,以实际行动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关注环境熏陶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于受教育者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环境具有 “润物细无声” 的隐性教育功能,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环境,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正是由于苏氏家族的长辈为家族子弟营造的良好读书环境,使得苏氏家族的后辈对于读书和学问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苏氏家族的读书风气得以延续和传承。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但不稳定,因此更需要一个积极正向的集体氛围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以推动青年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整顿学校周边的环境。学校周边的经济活动都比较活跃,大量的网吧、KTV 等娱乐场所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但是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不加规范和制约,容易在学生中间形成不良的风气。第二,定期开展校风校训的学习。校风校训是学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校训代表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定期进行校风校训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谦谨好学的作风。环境熏陶法具有长期性,短时间内的成效不明显,因此只有通过长期多次地建设,才会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校氛围形成乐观自信、谦谨好学的思想品质。第三,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欣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感情共鸣,从而达到增强形象感染,提高艺术感染,营造群体感染的效果。
苏氏家族子弟的成功离不开苏氏家训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的培养,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在借鉴苏氏家训中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待苏氏家训,对于其中不适当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剔除;对于其积极向上、符合现今时代背景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训的强大效力,让中国传统优秀家风家训思想在新的历史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它的感染力,激发民族认同感,深入思考传统家风家训带给我们的教育价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营造和谐、正气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