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等教育支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0-03-16王瑜琪
王瑜琪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终身学习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必由之路,个体的生命状态及其生活的环境皆处于变化之中,人类需时刻学习,及时改变和调整自己,方可适应多变的环境。[1]3-18在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则显得日益迫切,然而,仅凭个人之力,很难实现卓有成效的终身学习。教育作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方式,[2]一方面可通过整体提升国民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另一方面也可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有利于社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因此,在宏观层面统筹各类型、各层级教育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连接基础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也是确保民众从青年期到成年期学习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通过高等教育,参与者们掌握了前沿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开阔了视野,也有更强的动力继续学习;而高等教育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培训等也成为社会民众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主要支撑者与提供者,高等教育可帮助绝大多数参与者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与需求,使其学习状态在纵向上或时间上形成更好的拓展与整合,而绝大多数劳动力也会将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其工作后继续参与学校或非学校教育的首要选择。即,高等教育可满足民众在青年期、成年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中的“终身”这一目标。[3]42-48
相较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他教育,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更为开放,更容易面向或服务社会上的所有人。以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例,高校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机会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相对而言已经弱化了很多,农村学子、流动人口的学习需求都可通过高等教育得到满足,而曾经的低学历者、残疾人、老年人也可在各类大学中获得较多的学习机会。高等教育对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也有较强的兼容性,从现有的各级学校教育来看,高校无疑是囊括了最多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校教育提供者,正因如此,在高等教育中,正规教育、学习和非正规教育、学习的结合与融通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生。综合来看,高等教育因其服务的群体范围更广、对多样化教育和学习方式有更强的兼容性等特点与优势,最有可能完成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途径这一任务,[3]42-48因而保障了学习的全民性。
尽管高等教育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撑作用仍不充分,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效沟通与衔接尚未形成;社会对依托高等教育建成的、覆盖全社会的学习型组织的认可度不高;高校提供的学习与培训等容易流于形式,前沿知识较少,且缺乏保障和推动全民学习的长效机制,并不能真正满足民众的学习需求,甚至还会打击其继续学习的热情;各种利好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组织时往往会被繁琐冗杂的行政程序架空,使得高等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在实质上依然不足,以上种种弊病导致人们对高校主导的非学校学习的质量及其可获取性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必然会极大地阻碍我国终身学习氛围的形成。因此,有必要逐一破解上述问题,扫除全民终身学习道路上存在的各种障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
在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应时刻牢记以下两点:第一,尽可能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个人在进入社会后的较长时间里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第二,确保民众在想要继续学习的时候能得到必要的学习支持。[1]3-18具体到高等教育,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主要支撑者与提供者,应时刻倡导传播终身学习理念,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各类培养环节,将终身学习的认知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应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作为重要使命,不断提高面向全社会的服务能力,从而在建设高水平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广、更深层次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等高等教育提供者,应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更多民众提供可能的培训等学习机会,并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促进上述群体的知识储备更新;加强成人学历学位教育,并切实提升培养质量,满足民众继续深造的需求;采取宣传、评价等措施提升社会对高校非正式学习的认可度,形成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此外,还应建设集聚终身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服务的专业平台,利用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创新学习方式并降低学习门槛,使高等教育随时随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