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人的资格”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0-03-16付文军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付文军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一、来自“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成就的取得也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指导分不开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功效不容抹煞,然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却一度遭遇过“寒冬”。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更多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去解析社会热点问题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潜能。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也遭受到西方经济学的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学术话语和学术地位日渐衰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讲话。这些讲话对于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有着莫大的鼓励和指导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前景。

在新时代里,致力于“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是每一个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以“强起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旨,需要我们以“中国人的资格”来建构属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940年,王亚南先生在考察“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过程中发出要“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号召,其目的在于拒绝政治经济学的“舶来品”性质。不仅如此,在对“我们是在怎样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我们一向在研究怎样的政治经济学”两大问题的深入探讨之后,王亚南先生还直言“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应随时莫忘记,我们是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中国人从事这种研究的出发点和要求,是与欧美大部分经济学者乃至日本经济学者不同的,他们依据各自社会实况与要求,所得出的结论,或者所矫造的结论,不但不能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经济上,甚且是妨阻我们理解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特质之障碍”[1]405-406。同时,王亚南先生还强调了以中国人的资格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努力建构一种“特别有利于中国人阅读”“特别能引起中国人的兴趣”“特别能指出中国社会经济改造途径”的经济理论教程[1]411。简言之,王亚南先生倡导的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即“一种专门为中国人攻读的政治经济学”[1]411。在当下的历史境遇中,要建构“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既要在理论中充分体现中国人的资格,又要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出谋划策;既要能够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又要能够激发中国人的兴趣与热情。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摆脱“掏空效应”,克服“三化”(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和“三失”(失语、失踪和失声)的尴尬局面,形成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忘却王亚南先生的嘱托和提醒。

二、以中国人资格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深植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又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早已雄辩地证明,中国人自己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力。

(一)中国人最有自信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自信即信自——自己相信自己。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中国人最有信心研究好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的新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先后“站起来”“富起来”并“强起来”了。具体说来,自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99年我们跨入了“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 2019年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这些经济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理性地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形势和我国自身的发展方位,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还提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倡导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们既强调“看得见的手”的调控力,还提出要重视“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既要“保量”,还要“重质”;我们的行为既要“合目的性”,又要“合规律性”;我们既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不断提高,又正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既坚定地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又审慎地思考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结合21世纪的新变化,我们通过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继而把握住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以促成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和“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供给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通过更新发展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而这些经济方面的创见,也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也增加了我们研究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信心。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谨记列宁的判断:“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3]

总之,中国人最有自信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即是说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和“世情”,继而妥善处理好一切社会经济问题并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质。

(二)中国人最有能力来建构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人民能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而过上美好生活,能够摘掉积贫积弱的帽子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中国人也是最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的。之所以如此断言,是因为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是爱智之人,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优越性使然。

一方面,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是爱智之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智慧,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智力资源。无论是重和谐、重团结、重德性、重爱国和重人文的民族智慧,还是非实体性的思维方式、直觉体验的思维方法、天人合一的理论主张和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中国人民的聪慧。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中国人彰显了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真诚友善、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谦逊务实和开放进取的风貌。这不仅是中华儿女优秀的个人品质,更是中华民族卓绝的智慧。正是得益于此,中国人能够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身、省察所在的世界,继而更好地完成“认识自己”的任务。具体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每当我们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并未就此消沉下去;每当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时,我们也并未沉醉其中而不可自拔。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全部的计划经济并不适应我国国情,中国共产党人便创造性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习和建构中,我们依旧要善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为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具有其他理论和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理论层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旧社会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适应了变化发展的环境,是新鲜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适应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具有旺盛生命活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鲜事物。从制度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根本异质于私有剥削制度的全新形式,消灭剥削与压迫、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一制度的本质所在。正因此,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喊出“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话语。从实践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了一个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年我们对市场的态度是明朗、开放的,这就确保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自身的特殊规律,由此我们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如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弥补了市场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中国人能够善用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优越性来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中国人民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种资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源之于民也用之于民的理论。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本”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书写的,也是供中国人民阅读、供中国人民研究、供中国人民运用、供中国人民检验和由中国人民传播的智慧结晶。

(一)书写资格

任何理论都不是先验之物,而是经验的结果。早在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洞悉到了精神(或者思想)是人在物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4]533,“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4]524。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由中国人民的“物质活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决定的,并与其紧密交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世,是中国人民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实践升华。可以说,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赋中国人民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作者”的身份,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书写出来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有资格的“记叙者”和“书写者”。

在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应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本依据,以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迈向现代化强国为旨归。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书写的基本原则有:

(1)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任何理论的反映形式都是主观的,而其内容和对象又是客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亦是如此。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它是中国人民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主观创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问题的积极梳理和有效总结。

(2)批判性和继承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书写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要充分汲取其“母体”——马克思主义——的营养,继承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视阈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还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实质及其缺陷,继而同一切歪曲和污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辞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3)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指导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科学理论,自然要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完成其学术性的构建。只有从学理上讲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只有从学术层面梳理清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经验,才能说服当下的中国人民,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在书写适合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姿态和科学主义的叙事风格的充分耦合,继而完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凝练。

(二)阅读资格

“在现代语境中,所谓阅读,也就是考察作者、作品与世界的关系。”[5]1实际上,读书就是读人、读事、读史。“文本”或“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赋予的,它既是对作者生存际遇的记述,又是对作者著述立场的呈现。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往往又是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效果直接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因此,欲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言说语境和深入体察作者的生活遭际,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本”的“实践化”和“创造性的阅读”[6]。易言之,“要理解一个作品,明智的做法自然是考察作者的生平和他所处的社会境遇,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动机和提出的见解”[5]1。这就对中国人民来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文本”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要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核、历史脉络和思想旨归。

面对许涤新先生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第三卷)》(1954年)、姚耐先生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961年)、蒋学模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1980年)、宋涛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1982年)、厉以宁先生著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86年)、卫兴华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90年)、刘诗白先生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原论》(1992年)和张宇教授等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17年)等“文本”,我们既要进行互文式阅读以熟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真谛,又要展开批判式阅读来洞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本空白。

(1)互文式阅读。就阅读的效果来说,克里斯第瓦(Kristeva)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将历史和文本互相插入的阅读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既要将历史插入文本——“文本吸收了过去的文本,并且是从过去的文本中建立起来的”[5]17,又要将文本插入历史——“文本回应、重新强调和重新加工过去的文本,并通过这样的工作致力于创造历史,致力于更加广泛的变化过程,也致力于预测和构成以后的文本”[5]17。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诸“文本”时,我们首先要历史地看待这些“文本”,即要从这些“文本”诞生的历史境遇出发来充分领略它们在各自时代里所起到的教育、传播和指导效果。同时,我们还要从“文本”的视角来全面思考它们之间的“异质性”,并从对“文本”的阅读中深入挖掘文本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

(2)批判式阅读。阅读要忌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要在将反思灌注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之中,也就是要求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文本”。“在读者批评看来,即使是追求完整统一的传统文本,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省略、遗漏甚至神秘,读者应有意识地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充分体味文本中那些沉默的因素,分析空白在文本结构和技巧中的作用,用想象和理智去参与文本的创作”[5]4。在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体把握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本”,继而省思不同“文本”中的暴露出的问题和缺失,并为今后的研究和著述提供思路和借鉴。总之,在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文本”时,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静止、孤立、片面和机械地阅读方式,要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进行科学地阅读。

(三)研究资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需要精心打造的学问,也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研究和阅读、书写不同,它“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7]21。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就是一个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整理归纳材料的过程。

(1)中国大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立于“中国大地”之上的科学理论,是为中国人民发声、呐喊的学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12。理论的生命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牢靠的根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立基于中国大地,并受中国大地滋养的鲜活理论。中国现象、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经验和中国战略等都是中国大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素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具体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就要先全面收集这些素材,继而充分占有它们,最后对占有的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分析。

(2)中国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马克思主义能够源远流长的关键不在于其所作出的一些针对具体问题所作的结论,而在于其方法。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清楚地说明了他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是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也包含着对它的“否定”[7]22。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唯物、历史且辩证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认知并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趋势,通过辩证分析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创造性提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也需要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倾力合作才能将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研究通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经济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经济学研习者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领头羊”的重任。同时,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也要从自身的学科领域出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助力。破除严苛的学科界限和学术壁垒,集思广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走向新的繁荣。总之,中国人民是最有资格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主观抉择。

(四)运用和评价资格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归宿。立基于中国大地的理论,必然是回馈中国大地和服务中国人民的。具体说来,研究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用该理论来指导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只有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来方能焕发生机活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南。自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着“中国版”和“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地纠正了原本错误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等。这些“成果”既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造,又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蓝本,它们是映现中国特色和反映民族风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具体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确保经济建设不偏航、不变质;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保经济建设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对人民给予充分尊重并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遵循,保证经济建设的成果能够惠及人民,继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受民众的爱戴和支持 ;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科学也还要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检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示,我们应该“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8]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自然地,这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中国人民来判定,人民的获得感也是由人们切身感知的。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决不是“文化舶来品”与中国国情的简单嫁接,也决不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的简单借鉴,而是一种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实践。

(五)传播资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既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自然也是最有资格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生力军”。中华民族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中国人民有资格和能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参考和镜鉴,中国人民也有资格和义务“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并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良好形象”[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作出过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论断和指示对于我们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1)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候,要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0]。

(2)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候,要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塑造“中国形象”。在国内,我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们要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向世人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四个“大国形象”,解释清楚世界人民比较关心的中国“从何处来”又将“走向何处”的问题。

(3)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候,要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介绍“中国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着力“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1]58。在此前提下,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向世界人民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战略和“多边外交”战略等政策,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不称霸、不扩张的决心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声音。总之,在传播方面我们既要底气十足地向世界人民传达中国的嘹亮之音,又要理直气壮地同各种诋毁中国形象的言辞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理论和现实已然证明,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建构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候,必须要坚持群众观点和贯彻群众路线,使得中国人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正书写者、阅读者、研究者、运用者、检验者和传播者。

四、“中国人资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也为每一个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致力于“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和实践已然证明,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此,要致力于“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就必须要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它,就必须在时代和实践中把握它的内容与规律,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遵循和根本立场,也是体现中国人资格的关键因素;“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建构符合时代特点和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真正体现其时代精神和实践效用的关键。可以说,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也才能以新姿态迎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局面。

(一)以“中国人资格”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文属性

在历史上,经济学深受理性主义影响而踏上了科学主义的道路。无论是斯密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理性经济学”,还是李嘉图割裂逻辑和历史的“非历史的经济学”,抑或后古典主义者的“实证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的“实验科学”,在实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阐析时却失去了其应有的人文价值[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抛弃西方经济学弊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而诞生的一门科学。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既要求物尽其用,又力图实现人尽其才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撇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专注于人如何物尽其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取性,然而,它实质上是以维护私有制的统治为前提的,是“在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合理合情合法的语系中谈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高效”[13]。西方经济学在竭力探寻物尽其用的方式时却造成了对物的过分推崇和对人的要素的无视。因此,“西方经济学提供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知识,有如我们提高经济活动有效性的‘磨刀石’而非‘砍菜刀’ 。”[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不会否认“物”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停止寻求物尽其用的方法。与西方经济学不同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考察人尽其才的道路。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说的核心和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致思理路、立论逻辑和理论旨归都在于完成对人的观照。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关于人的科学。更进一步地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科学。这既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使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使然,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使然。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物如何“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要努力研究人如何“尽其才”——将与人相关的问题纳入考察和思考的范围之中。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既讲求逻辑,又注重历史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逻辑方式和历史方式的辩证关系”[14]。然而,在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家们看来,一切经济范畴都是“永恒”的,而非“历史”的。他们将资本主义视为一个“已知”的存在,并妄图用理论来确证这一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做法势必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沼。这一思维模式和立论方式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承继,他们过于注重数理论争和逻辑推演,而忽视了内蕴于经济学理论之中的历史之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始终是以“关系中的人”为主题,以“资本逻辑与人的存在方式之批判”为线索,以“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为旨归的。可以说,在马克思那里,政治经济学所采取的逻辑论证本质上也是历史的说明,历史的说明和阐释也是以历史中的人为核心的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化”的产物,在讲“逻辑”时,还要注重“历史”。就前者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又要从理论和实践中探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理路;就后者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必须善用一切历史资源,并以历史的方法和态度来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之,无论是逻辑,还是历史,都是人所判量的逻辑和人所塑造的历史。归根究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实际敞显着它的人文意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既要体现理性,又凸显人文的科学。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的不足——重逻辑而轻历史、重物而轻人、重眼前而非长远、重私利而非集体利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发明显,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中找到分析、解释和处理社会经济难题的良方。

(二)以“中国人资格”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缜密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亦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建和表达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继而凸显出“人民主体性和民生导向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特征[15]。

就出发点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其出发点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有着天然的一致——“现实的个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自然也必须以“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为出发点。不过,这里的个人,是身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以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

就研究对象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已经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也要以生产方式及与之适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为对象。不过,这里的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语境中展开、阐发的。

就研究任务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力图揭示“现代经济运行规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要揭明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具体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探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和道路,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长远目标和任务,以妥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近期目标和任务。

就理论定位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指导着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生发于新时代的经济学理论,是改革的经济学、建设的经济学、发展的经济学[16],也是“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基础、以指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以‘关照人的价值’为轴线、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17]。简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急民所需、为民请命、解民之困和与民谋利的经济学理论。

就研究方法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辩证分析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秉承马克思唯物、辩证且历史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形式。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时代背景,历史地批判新时代出现的问题,辩证地分析新时代透露出的矛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不休。

就理论主线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论资本”为主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以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为主线,即寻求以更健康、更迅速和更科学的方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继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1]11。

就理论结构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华集中在《资本论》中,围绕着资本的生成、布展和演化逻辑(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来完成理论述说,揭示了资本的现象与本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的产物,自然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释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机制、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等。

就理论方向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服务服从于共产主义的,它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历史设置了一个远大目标——自由王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以此为终极目标,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又必须服务服从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保证我们的行动不偏航的重要指引。

总之,以“中国人资格”来研究和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问题,才能更快捷和高效地解决时代难题,才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也才能建构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余论:“中国人资格”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以“中国人的资格”来打造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人民自己的经济学,充分彰显着中国人民在这一“最新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确保我们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操作不偏航、不变质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尽其所能地以新时代的中国实况为素材,必须要注意其结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层面的实际应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时代里,政治经济学界的研习者必须牢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法来审视一切理论与现实,藉此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担当。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世界人民的经济学,为世界各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积极总结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可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参照。同时,通过展示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也凸显着中国智慧。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发展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认真研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每一位有良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分内之事”,而要做到真信、真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坚持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习它。只有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真正触及“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问题。惟此,方能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方能建构一种“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放眼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政治经济学”[18],此即“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之要旨。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