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金华”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020-03-16吴旻
吴 旻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金华学派”的代表吕祖谦、“永康学派”的代表陈亮、“东方莎士比亚”的戏曲家李渔等金华籍文人才杰辈出。沈约、崔颢、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朱熹、辛弃疾、赵孟頫、王阳明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对金华这座江南小城留下不少千古佳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句就是著名词人李清照对金华胜景的描写。
当前金华积极响应“诗路浙江”的文化规划,在链接“钱塘江唐诗之路”的同时着力建构“浙中诗路”,并以此全面启动“诗路金华”建设。然而,金华不仅诗路华章熠熠,人杰地灵的金华还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婺文化,如黄大仙传说、浦江板凳龙、金华道情、东阳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群星闪烁。如何在“诗路金华”建设的过程中有效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持续地创新探索与特色实践。
一、“诗路金华”建设与物质文化遗产
(一) “诗路金华”的江河水流
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金华与诗歌结缘,以诗歌来燃烧对金华山水的激情。例如东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在赴任永嘉太守的途中经过婺江,写下《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一是“可怜谁家妇?缘流冼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二是“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以男女酬唱的方式歌咏金华风情,引发世人对婺江边情人的浪漫遐想。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著名诗作《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则形象地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与此同时,著名词人李清照在旅居金华时写下的《武陵春》,却给金华的双溪添上了浓厚的残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留下诗作:“道是兰溪水较宽,兰溪欲到怪生难。后船只羡前船快,不觉前船阁在滩。” 为此,磐安文溪、婺江、兰江、义乌江、东阳江、浦阳江、永康江、武义江等江河水流,乃是“诗路金华”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今日在保护母亲河的同时,以水流为媒,沿婺江流域有效地传播我们的“诗路金华”。
(二)“诗路金华”的寺庙楼阁
南朝沈约在任职东阳郡太守期间曾兴土木建楼,名之“玄畅楼”,乃如今八咏楼的前身。沈约著名的《登玄畅楼》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危峰带北阜,高顶发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是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李白当年行游剡溪时写作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中也曾提到八咏楼:“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召尧。召尧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崔颢留在金华的《题沈隐侯八咏诗》的题楼诗,也句句不离沈约其人其事:“齐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江静闻山穴,川长数塞鸿。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宋代诗人陆游在婺城知州韩元吉的陪同游览写下的《婺州宅极目亭》:“尚书曳履上星辰,小为东阳作主人。朱阁凌空云缥缈,青山绕郭玉嶙峋。似闻旋教新歌舞,且慰重临旧吏民。莫倚栏干西北角,即今河洛尚胡尘。”以及陆游后来写下的《别安福寺》:“避乱到安福,与僧相往返。溪头分别去,黄莺正绵蛮。”两首诗中对金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因此,金华的八咏楼、智者寺、兰溪的石壁寺、磐安的安福寺等寺庙楼台乃是“诗歌金华”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今,我们在重建和保护之余,婺州各地积极借地寺庙楼阁搭台“唱戏”,以文会友,以业兴民,诗歌吟咏现代金华。
(三)“诗路金华”的名山古村
翻阅历史的诗卷,金华山收获的诗人青睐遥遥领先。沈约在东阳郡太守任职期间留下的《游金华山》默默透露出被贬远谪的感伤之情:“仗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唐代孟浩然在游历金华山后写下的《寄赤松道士》一诗则暗暗羡慕赤松子的逍遥仙乐:“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亵露采灵芝。履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赤松子,长与世人辞。”李白给金华留下的名篇《对酒行》则感慨牧羊儿黄初平的超然自怡与自身的人生际遇:“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不肯吟,含情欲谁待?”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游历金华山后留下“玉立金华霄汉间,帝封天女锡仙山。被他走下严滩去,一水穷追竟不还。”等四首《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由衷吟咏金华山的秀美胜景。
金华历史悠久,不仅金华山、永康方岩、东白山、磐安高姥山等名山众多,兰溪诸葛八卦村、浦江郑义门、东阳卢宅、武义俞源等文化古村也是星罗棋布。因此,金华名山古村不仅承载着婺文化的根脉,也是“诗路金华”的生动形象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建议名山古村依托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创新地传承千古流传的金华诗歌。
二、“诗路金华”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诗路金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需要我们有机地融合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但是“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历经世代的学习与传承则可长久地保存下去,其生命的界限跨越年代。
依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认定,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经纪,传统手工技能和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民俗活动,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以及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实物和文化空间,均是我们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给我们创造出众多丰富且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存在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更多地是生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此,我们在“诗歌金华”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来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诗歌成景
硕果累累的金华文人,纷纭而来的诗人名士,给婺州大地留下宝贵的诗篇佳作。面对众多著名的诗人、优美的诗句、诗画的美景、如诗的故事,我们可以尝试利用金华的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传统砖雕、永康根雕、武义泥水画、兰溪墙头画、义乌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技能和民间美术,将诗歌相关的诗人、诗句、美景、轶事等塑造成形象的精美景物,如此一来,诗歌便可形象观赏。例如在金华山的错落有致的景点上,我们精心地将沈约、孟浩然、李白、杨万里等历史名人及其诗歌,以木雕、砖雕、根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巧妙地融合其中,无形中增添美景的文化韵味。
(二)诗歌成曲
金华历来文风鼎盛,经典遗著颇丰,例如“香溪先生”范浚,“东莱先生”吕祖谦,“龙川先生”陈亮,“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吴莱,以及宋濂、朱丹溪、陈望道、艾青、冯雪峰等均留下珍贵的文章典籍,著名戏曲家李渔更是创作许多经典曲目。如今,我们不仅可以将金华有关的诗歌编辑成文,还可以将诗歌相关的文章、典故、传说等谱成曲调,借助金华婺剧、婺州徽戏、东阳道情、永康鼓词、武义昆曲、金东昆腔、西吴高腔、候阳高腔等多种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将金华诗歌广为传唱,在动人的声乐中感悟诗歌之美。
(三)诗歌成物
虽然诗是艺术的最高层次,也是文化的最高层次,但是自古诗歌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经典的诗歌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孤单地落在纸上,我们可以丰富多彩的形态让它落地生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许宅花灯、兰溪白沙花灯、浦江竹丝灯,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义乌根艺、永康铜艺、永康铁艺、永康锡艺、浦江竹木根雕,东阳米塑、东阳面塑、义乌捏面人,以及义乌风筝、浦江剪纸等多种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化形态,让“诗歌金华”进入百姓生活。如此一来,诗歌不在远方,诗歌近在眼前可视可摸,还可多方交流传递。
三、“诗歌金华”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传承
依据浙江省“钱塘江唐诗之路”的建设规划,金华的“浙中诗路”建设各类重点姓名陆续启动,计划有序推动金华市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兰溪古城、义乌博物馆新馆、东阳木雕小镇、永康五峰书院、陈亮文化园,武义明招文化园,浦江月泉书院遗址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同时已经尝试举办李渔戏剧周、黄大仙文化节、艾青诗歌节、施光南乡村音乐节、徐霞客古道旅游节和浙中诗路动漫节、浙中诗路水上运动节等活动,以此来创造性地传播“诗歌金华”。除此之外,依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建议大力运用大数据、5G、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以下方式实现“诗歌金华”建设与文化遗产传承的共赢共生。
(一)数字化传承文化遗产
例如沈约对“玄畅楼”的八首长诗,《游金华山》《炼丹山》及《赤松涧》等诗作,我们可以借助数码照片、虚拟现实技术、微视频、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媒体,以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富有趣味的方式,一边品味优美的诗词一边欣赏如画的风景,同时耳边聆听相得益彰的音乐,以此高质量动态化的数字化方式,有效地传承与保护“诗歌金华”相关的文化遗产。例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宋朝诗人陆游、辛弃疾、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金华故事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更加便利地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
(二)教育化传承非文化遗产
对于当代人而言,不少人并不是非常熟悉“诗歌金华”相关的文人墨客,也不是非常理解经典诗句背后蕴含的其人其事,因此,对于“诗歌金华”相关的教育乃必不可少,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传承“诗歌金华”,我们更加需要以讲座、论坛、表演、培训等多种方式,让现代人更加地理解“诗歌金华”与文化遗产。例如我们运用金华婺剧传承骆宾王、李渔、陈亮等故事时,我们需要教育世人理解婺剧的剧本、戏服、脸谱、唱腔等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婺剧的文化韵味。
(三)休闲化传承“诗歌金华”
“诗歌金华”需要通过构建立体多维的通道,以休闲化的方式来传播和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注与保护文化遗产。一是以文化旅游精品路线的方式广泛传播“诗歌金华”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打造浙中养生之旅、古城之旅、古村之旅、匠心之旅、研学之旅、采风之旅等全域旅游路线,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民众来体验和感悟诗歌之美。二是以文化会展活动的方式推广“诗歌金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例如开展浙中工艺美术展、戏曲艺术展、传统手工艺展、土特产品展等完美呈现“诗歌金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以绝技绝活与精美佳作共同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传承“诗歌金华”的精神。三是以重大节庆和竞赛的形式,让金华著名的诗歌、工艺、曲艺、名人、绝技等诸多文化要素有机地通过更高的平台和更广的平台走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