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孩子索要“试错权”的真意

2020-03-15郑桂灵

科教新报 2020年51期
关键词:心声亲子人格

郑桂灵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武汉中学高二(2)班学生小嘉(化名)在调查表中这样呼吁。在该校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但超过七成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的是,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们呼吁:“请给我们试错权!”

(12月9日《北京青年报》)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武汉高中生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应该说,孩子们索要的所谓“试错权”,其涵义不应当是“明知是错误的,还要知错犯错、一意孤行”,而应该是“未知或不确定是否错误前提下的愿意尝试”。透过孩子们在问卷上的袒露心迹,人们可以读懂其背后的真意与诉求。比如,“父母与孩子有各自立场,父母也许是对的,但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错的”;“我们有个人的想法,想去尝试”等。由此不难看出,孩子们并非是不听从父母的建議,而是期望能通过实践来证明其对错,不愿意俯首听命地全盘接受。

基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道理,家长以自己的成长阅历、人生经验和实践感悟教育孩子,引导其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本身没有错,而且这种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爱心善意还要辅以正确、科学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亲子教育要建立在对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对话基础之上,要赋予孩子表达意愿的话语权、敢于一试的自主权、知错就改的试错权。当然,鉴于孩子阅历短缺和认知局限,家长对孩子言行的引领、提醒和矫正不可或缺。家长要在孩子能承担结果的范围内信任孩子,把所谓的“试错权”限定于可预期和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在看着孩子“撞南墙”的时候,家长可以默默地做好保护措施,并为孩子的可能失败做好心理铺垫。家长要善于做倾听孩子心声的“大耳朵”和少些埋怨絮叨的“小嘴巴”,以深度共情、人格尊重的姿态拉近亲子感情,走进孩子心中,让孩子在亲情交融和潜移默化中亲近家长、接受指导。

猜你喜欢

心声亲子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一头黑鲸的心声
透视心灵
倾听心声
漫画之页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