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0-03-15孙海洋宋智梁李金辉姚大为谷文双杨越

高师理科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遗产物质

孙海洋,宋智梁,李金辉,姚大为,谷文双,杨越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孙海洋,宋智梁1,李金辉1,姚大为1,谷文双2,杨越1

(1. 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文化形态的传承,传承人肩负着遗产抢救、保护与传承等重要历史使命,是保护和发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价值,结合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平台,以传承人为核心进行活态转化的对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农业大省,其中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53个少数民族,近200万人口[1].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黑龙江省的历史,承载了黑土地文化.目前,蒙古族草原赛马、赫哲族插草球、满族欻嘎拉哈和珍珠球、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昆仑派无极门武功、朝鲜族掷柶游戏等13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近年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大大加强.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靠传承而延续,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但是必须要看到黑龙江省传承人普遍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多数传承人都是解放前出生的民间老艺人[3].因此,必须以传承人为中心,在挖掘、抢救、整理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让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陈列在广阔天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书上的文字活起来,成为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1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的价值

1.1 传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身体活动形式和知识,也是器物和文化空间[4].保护好传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工作.本质上,传承人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群体身份象征,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直接负责人和有力保障者.黑龙江省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传承人掌握,他们不仅技艺最熟练,而且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也最权威,但由于传承人老龄化的影响,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少数人掌握,因此抢救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同样,要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就要以传承人为核心,因为从本质上,口传心授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形式,传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一切保护和发展从根本上说都根植于传承人,只有通过传承人的解读,体育非物质文化才能得以创新发展[5].

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价值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国家和传承人的双向责任和互动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得以保护.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民间技艺传承人保护的推动工作势在必行[6].传承人保护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展开保护工作能够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各方参与传承人保护,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为当前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所用.只有关注传承人的生活状态,改善传承人的生活质量,才能让传承人更好地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技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人世代相传,只有做好对传承人的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以发展,如果传承人生存艰难,没有时间研习技艺甚至面临濒危失传的危险,那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失去了传承的动力.此外,要调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群体效应、文化自觉、积极参与、传承机制就必须要在制度上予以保护,这样才能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渠道[7].

1.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的价值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在传统上有所突破,还要在现代意义上进行创新.同时,还能够推动市场需求,引发民众广泛参与,形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追求,引导各方共同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持续开展的文化动态平衡关系.传承人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和权威,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创新和发展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那么就脱离了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变成了文化自卑.只有对传承人进行发展,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因此,要把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就要对传承人进行发展,让传承人与时俱进,在新的文化生态中继续发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延展传统的传承方式,积极拓展互联网等新型传承渠道,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传播语境.

2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2.1 传承人评审、保护和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待改善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审过程中缺乏民间行家,群众基础较差,不能表达多方利益诉求.在资格评定上,将传承人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便于管理,但是忽视了优秀传承人的流动性.根据田野调查显示,鹤岗和伊春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途径和知名度,因此传承人的数量很少,与哈尔滨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保护上,对代表性传承人关注较多,对一般性传承人关注较少,对传承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法律保护.

目前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严重依赖于国家经费,一般传承人权益缺乏保障,加之技艺项目难度高、耗费大、组织复杂,难以推出市场,很少有人愿意拜师学艺.传承人过度依赖财政支持,缺乏市场推广意识和能力,民族民间体育不能真正走进群众,自然就没有发展的土壤,找不到现代的生存空间.同时,财政款的传习补助途径低效,一些资金没有实质上促进项目的发展,而且在资金具体使用上也缺乏细则和外部监督.田野调查显示,很多传承人表示自己只是上级部门意志的体现,缺乏独立性,没有实际的工作,更多是承担上级安排的体育演出任务,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特殊身份地位.在农村地区,有些人被认定为传承人之后,反而遭到村民的排斥,认为其拿了补助,应该承担工作,一些传承人被边缘化.上级部门没有将权力下放,又缺乏指导,疏于管理,方向性差[8].

2.2 传承人缺乏展示自我的舞台

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冲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文化土壤,过去小众传承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传统体育活动不适合现代语境,如以技击为主的武术已经丧失了生存的土壤,现在社会文明和谐,很少有能够用到传统武术的地方,没有实践的舞台,应用的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传承者空有屠龙之技,而没有用武之地.黑龙江省多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交通闭塞,文化阻断,体育隔绝,传承人文化素养较差,其虽然有熟练的技艺,但是缺乏现代体育文化的表达能力.加之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缺乏创新和开放的意识,导致受到现代体育文化冲击较大,青年人更喜欢源自西方的球类运动和户外运动.黑龙江省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忽视了体育传承路径发生的变化,和现实社会相脱节,导致传承受阻,很多体育项目只能在哈尔滨和牡丹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传播,偏远农村中小学都没有引入这些教学项目.

2.3 传承人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

以武术为例,黑龙省传统武术门类由于鱼龙混杂而饱受质疑,在武术门派中不乏浑水摸鱼者.加之一些武术传承人为了保留自身的神秘感,将自己包装成所谓的大师,导致大众对传统武术等体育项目存在质疑.如武术个别传承人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具备实战能力,有虚假宣传之嫌.同时,黑龙江省缺乏大师级的传承人,国际国内影响力不高,一些传承人的技艺绝活较少,过去一些有技艺绝活的传承人因为战争、动乱和其他因素而被迫转行弃业,文化支脉出现断层.个别创新的项目过度包装,甚至出现神话传承人的现象,导致项目华而不实.加之黑龙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固守过去的传统,如在某些乡村地区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习俗[9].

3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完善传承人保护与发展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管理规则,并严格落实,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程序透明公正[10].政府相关部门在传承人的认定中要规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利益诉求,打击申报材料造假,成立独立调查机构,完善申报审核机制.要重视民间一般传承人,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增设民间艺术代表,深入考察传承人,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传承人的保护.在全面调查黑龙江省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省内的传承人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传承人生存状态和传承状况,确保最低生活和艺术最低发展标准.国家作为主要补偿者,要建立传承人基本生存保障制度,在资料采集、技艺培训、传承创新等活动中制定适当的补偿标准.但是考虑到国家补偿会导致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要以具体的项目为标准,制定动态的补偿标准.针对当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要进行艺术学、美学、设计学、传播学等现代科学体系方面的培训,让传承人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设立传承人奖项,给予资金、实物、授予荣誉、技术培训等奖励,调动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传承人足够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建立社会认同感.根据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地方传承人发展基金,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保护.

3.2 建设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平台

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只限于抢救工作,更应该培养赖以生存的土壤,进行保护性开发,使体育文化遗产能够走出博物馆,走进大众体育活动中.因此,必须要发挥市场的力量,让传承人走出依赖国家经费的误区,建立市场化运营方式.如发展现有的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组织品牌竞赛运营,善于运用现代营销和宣传手段,融入传统武术项目,引起公众关注,扩大该项目的市场影响力.依托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草原,开展草原赛马和草原旅游一体的“蒙古族草原赛马节”.在旅游地引入传统体育文化体验,鼓励各地群众参与赛马,让传承人将赛马作为一项技能传授给社会大众,以广泛收徒等方式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将黑龙江省体育文化传播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冰雪资源,将冰上龙舟、冰蹴球、转龙射球等传统民俗冰雪项目融入到中小学及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基础教育阶段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让儿童学习新的体育项目,改变过去单一体育教学的弊端.高等体育院系一方面开设民族院校必修课、公共院校选修课,另一方面补增黑龙江省和少数民族特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用影像、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全面采集数据.在国家各级政府公益演出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给老艺人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加大商业运作的支持,发展黑龙江省体育文化产业.

3.3 以传承人为核心进行活态保护

黑龙江省要以传承人为核心,实现从“客观性”的物质文化转变到“主观性”人类观念和行为文化.建设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形成梯队传承群体,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要对各地民间文化进行甄别,杜绝虚假宣传.针对黑龙省传承人教育程度较低的问题,要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在影像资料制作的过程中,也要培养传承人的终身学习意识,这样体育文化才会得以发展.传承人要博取各家所长,不断提升自身体育的实用性.哈尔滨武术学校可以聘请传承人作为教练,将传统武术的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器械使用等技术科学化和具体化.如黑龙江省的龙行剑就要在传统技法上进行发展,吸收全球剑道的长处,推动剑术文化的进步.重点是培养大师级的传承人,创新传统师徒关系,让传统体育文化开枝散叶.地方传承人不仅局限于学术方面,更要注重实效,传承人可以设馆收徒,提高武术的经济性.培养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新精神,传承人本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要具备赋予传统体育项目设计新的动作,注入新的概念、元素、角色和形式,丰富动作语言的表达方式,强化体育项目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的能力.

4 结语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文化形态的传承,传承人是保护和发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导模式将是社会传承模式,传承人是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因此,要做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核心问题是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存的土壤,让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历史的博物馆,走进社会的大市场.传承的关键在于创新,而不是一招一式的学习套路,杰出的传承人应是在继承和选择基础上具有文化创新的人物,以创新达成文化的积累,以传承人为核心,将文化遗产打造为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1] 宋智梁,张良祥,吴迪,等.东北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2):173-178

[2] 李凤梅.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原则[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2):24-26

[3] 张志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4):57-61

[4] 陈静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7-85

[5] 金京春.我国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56-61

[6] 李真真.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教书育人,2012(6):28-29

[7] 曾伟,林伟伟.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流变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2):52-55

[8] 张兆龙,邓维霞,陆元兆.民族传统节日向体育节庆的流变[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708-711

[9] 葛耀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本质、路径与建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2):18-23

[10] 姜燕,宋智梁,姚大为,等.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16(4):101-104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ntangible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N Haiyang1,SONG Zhiliang1,LI Jinhui1,YAO Dawei1,GU Wenshuang2,YANG Yue1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2.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rbin 150000,China)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forms.Inheritor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heritage resc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It is the core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On the basis of fieldwork,expounds the protection value of inheritor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heritor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propose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herit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build a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platform,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ving state with the inheritor as the core.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or;Heilongjiang Province

1007-9831(2020)07-0051-04

G85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0.07.012

2020-04-19

2018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8TYE566);2018,2019年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35309106,135409233);2019年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RKX-201918);2020年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32394)

孙海洋(199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E-mail:76268950@163.com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