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朗诵的组织指导与临场表演设计
2020-03-15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广西 桂林 541199)
朗诵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源远流长。现代朗诵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种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有声语言表演艺术。进入21世纪以来,朗诵进一步走向繁荣,朗诵表演活动和朗诵艺术研究层出不穷。在各种朗诵活动中,集体朗诵表演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所以集体朗诵的组织指导与表演应该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集体朗诵不仅包括了个人朗诵中的情感把握、运声技巧、态势语运用、临场表演,还要求在语调、节奏等整体配合上的自然和谐,所以还要考虑作品的选择与处理,舞台呈现的编排与设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集体朗诵的组织指导
(一)关于人员和作品的选择
集体朗诵的人员和作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平常的朗诵排演中,如果朗诵人员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也就是说,朗诵能力强的人员不多,只能在有限的人员组合下排演集体朗诵,那就只能根据人员组合的情况去选作品。如果朗诵者的选择余地较大,那也可以先选定作品再选择朗诵人员,包括朗诵者的数量及男女配比。关于集体朗诵的人员及作品选择,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人数的确定
集体朗诵并不是人数越多越好、人数越多越有气势。集体朗诵的效果好不好,气势足不足,跟人数的多少并非成正比,也可以说没有必然的关系。朗诵的效果好不好,气势足不足,要看朗诵的设计与编排是否恰当,要看朗诵者能否很好地驾驭、表现作品。
2.作品的选择
并不是任何作品都适合集体朗诵。如果把两个朗诵者以上的组合都叫作集体朗诵的话,那在选择作品的时候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比如,表达爱情的作品,就不应该由两个女生或两个男生朗诵,这会让人别扭,也许会有“辣眼睛”的感觉。再比如,篇幅太短的作品,就不适合多个人朗诵,内容和人员分配上也很难考虑,每人一两句就结束了,也很难做很好的处理和设计。又如,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心灵感受的,有“个人独白”特征的作品,也不太适合多人的集体朗诵。
3.成员的配比
集体朗诵一般要考虑男女成员配比。只要在人员条件允许、作品内容允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考虑由男、女成员共同完成。一个朗诵集体如果全是女生或全是男生,在完成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一些较大型的朗诵集体。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绝对地看待。有一些作品,受到内容的限制,可能也不适合男女配合。比如,《八女投江》这一故事作品,八名女战士的角色内容,由八名女生朗诵更合适。当然,如果要加入一个叙述者,这个叙述者就既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有一些作品,内容上允许,也是可以全由男生来完成的。比如《少年中国说》,全是男生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其中的思想情感内涵。不过,虽然内容上允许,但如果全是女生来朗诵,可能就很难很好地表现其中的精神气韵。
(二)朗诵作品的艺术处理及人员分工
1.要指导作品理解
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全体朗诵成员理解作品,认真细致地阅读、理解和分析朗诵材料;要让朗诵者吃透朗诵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基调、风格特点等。
2.要熟悉每个朗诵表演者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名朗诵者的声音条件、气质类型、感受力和表现力等,就是要把握每个朗诵者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3.要将作品材料进行艺术处理
在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时,既要重点考虑如何更好地诠释和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内涵,恰当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也要尽可能避免集体朗诵的单调乏味、平淡无奇。因此,我们可以在尊重原作、不伤原意的基础上,对某些作品合理增删、调整、加工润色;或者通过微小的删减,让朗诵的句式更整齐匀称,更有节奏感、音乐美;或者通过个别词语、句子的重复,让朗诵构成一种复沓,形成一唱三叹的咏叹调,让朗诵的主题内容得到深化,气氛得到渲染,情感得到加深,让抒情色彩更加浓烈,让朗诵更有美感,更有感染力。
4.要考虑朗诵成员间的分工配合
关于分工。一是要考虑朗诵作品的内容和朗诵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朗诵分工。也就是要考虑某一段内容分配给某个人,他(她)是否能很好地驾驭,是否能最好地诠释和再现其中的思想情感。二是要尽可能考虑男女衔接上的分工。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或者不是朗诵作品内容的要求,不要连续好几个女声或男声。当然,如果朗诵作品本身就有连续的女声或男声的角色,那就另当别论。
关于成员配合。集体朗诵一定要考虑朗诵成员间的配合。可以男女配合,比如领诵者,尽可能考虑男女配合领诵;也可以男男配合、女女配合,比如复沓的处理就可以这么配合,当然复沓也可以是男女声构成的,这要看具体情况来定。比如,我们在指导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时,其中有多处复沓的设计,而且复沓采用了男男配合。
5.要考虑所有朗诵者声音、态势的协调统一
集体朗诵特别要考虑朗诵者声音、态势的整体协调,一定要让集体朗诵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一是朗诵声音上的和谐自然。多人的集体朗诵,那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声音特点,甚至出现特别突出的音域宽与窄的差异,声音质感上的浑厚与单薄差异、圆润与尖细、清亮与嘶哑等差异。还可能会出现某一个人声音特别漂亮,其他人声音很一般,甚至不尽如人意等情况。指导朗诵时,要尽可能避免过渡衔接时、齐诵时声音的突兀,除非是角色、人物形象上的变化和要求。
二是朗诵态势上的协调一致。要让朗诵各成员养成配合他人朗诵的意识。成员间要根据朗诵内容有相应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有眼神上的对视,动作、表情、眼光方向上的协调一致等等,这样才能让朗诵整体具有和谐的美感。
6.注重朗诵技巧指导
集体朗诵的技巧指导,不仅要对每一名成员在朗诵中进行基本技巧的指导,比如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的指导,还要重点进行从一人到另一人、从男声到女声(或者从女声到男声)之间衔接时语势、节奏、语气等在整体性、一致性或者变化性上的技巧处理指导。如果要求顺势衔接,那就要求下一人的朗诵要与前面的朗诵在语气、语势、节奏上保持一致,或者渐进,不能让整体语势产生断裂。如果要求变势衔接,那就要求下一人的朗诵要与前面的朗诵形成一定的变化,或者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或者声音情感色彩的变化等。集体朗诵指导不能忽略这些细节上的要求和具体指导。
二、集体朗诵的临场表演设计
(一)形象设计
1.仪表
总体上说,朗诵者的仪表要端庄、大方、亲切、自然,容光焕发。
一是要符合朗诵内容对仪表的要求,特别是妆容上要符合朗诵内容的要求,不能不考虑朗诵内容地怎么漂亮怎么化,怎么艳丽怎么来,这样会破坏朗诵的协调性。如果是女性,可以化妆,掩盖一些瑕疵,给人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形象感受。但是不管是舞台表演还是普通场所,都不宜化浓妆,浓妆艳抹不仅会拉开与听众的距离,还会让人怀疑朗诵者的品位,会影响朗诵的整体效果。
二是要注意集体朗诵者整体仪表的和谐统一。比如说,女生间、男生间的妆容不能差别太大,或者某一人太突兀。
2.服饰
服饰的颜色和样式容易给人最初的印象,所以服装的选择也是要讲究的。原则上说,服饰要和朗诵材料的内容相配合,使二者相协调。如果朗诵的作品很有年代感、地域感,或者有明显的年龄、身份等要求,则应尽可能考虑服饰与这些因素、要求相一致。但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那就要尽可能朴素、端庄、大方,不能过于随便,也不能过于华丽,更不能怪诞刺目。比如,在朗诵古典作品时,虽然无法完全实现作品所表现的年代、对象身份等,但又想让服饰与朗诵的古典作品保持神韵上的协调性,那就可以选用现代版的民族传统服装,比如适合女生的旗袍、复古中国风连衣长裙等,适合男生的传统中式男装等。假如就是想要展现作品所体现的年代、对象身份等,那一定要与作品表现的具体年代、对象身份完全一致,不能只要是古典作品,就一律汉服,比如唐代、明代等其他年代的作品内容就不应该穿汉服。
(二)台风设计
1.上场下场
集体朗诵的上场下场要求与单人独诵的上场下场要求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每个成员上场时要考虑整体的站位设计并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先,上场时要给人稳健自信、精神焕发的良好印象。一是步履轻捷。步频不能太慢,要略快点,以每4秒迈6步左右的速度为宜。太快会给人着急、不稳重之感,太慢则给人拖沓、不精神或者紧张、自卑的印象。二是双臂自然摆动。双臂要与迈步自然配合。双手摆动幅度太大,像出操,与艺术舞台会不协调;双手完全不摆动,则会显得很僵硬,给人紧张或木讷之感。三是目视前方或观众。上场过程中目光一般不要只看向前方,应该有一定的时段看向观众。看向观众时目光要真诚、热情,不能飘忽不定。如果从舞台左侧上场,应从自己的右前45°左右的方向看向观众,并随自己行进的位置不同看向不同位置的观众,反过来亦如此。四是表情自然,保持微笑。微笑既可以让紧张的面部肌肉舒展开来,也让观众感受到亲切和热情。
其次,下场时要从容镇定、优雅大方。首先要迅速而稳重。既不能过度追求快速而显得草草收兵,也不能过度追求稳重而显得拖泥带水。其次不要失态。既不能因为表现完美而过度兴奋、喜不自禁甚至得意忘形,也不能因为某些失误而显得过分沮丧甚至难过悲伤。
2.开头和结尾
集体朗诵的开头和结尾与单人独诵一样,应该注意:开头切忌紧张、忙乱,着急;结尾切忌戛然而止,像急刹车。不过集体朗诵的开头和结尾更强调整体的协调和成员间的配合。
开头要提高气场,营造朗诵的情境氛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里讲的开头是指朗诵者上场就位后到朗诵第一句话这个时段。这个时段并不长,一般只有几秒,但这时的气场会让受众产生强烈的期待,是朗诵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要想在开头形成强大的气场,依赖于每一名成员气场的叠加;如果某一人或某些人没能形成个人的气场,那集体朗诵开头的气场将会很弱或者荡然无存。这样,受众就不会有热情和期待,就不会聚精会神,甚至出现谈笑、吵闹等,从而导致气氛尴尬。那怎么才能形成强大的朗诵气场呢?首先,要清楚朗诵气场的内在实质是什么。气场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它源于朗诵者对朗诵表演的自信和对朗诵掌控的定力。所以朗诵者从站上舞台的那一刻起,要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对朗诵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并有通过朗诵与受众沟通交流的强烈愿望。当然,这种自信、定力及表达愿望绝不是没有准备、没有实力的装相,也不是有准备、有实力而产生的狂妄。其次,要注重气场的外在表现。一是所有成员体态要端庄大方。站要站得稳、挺拔,不要身体摇晃,脚不能反复前后、左右交替;坐要保持住坐姿,不要不自主地变动姿势,不要出现与朗诵无关的各种小动作,还要避免身体的明显颤抖。二是保持安静。千万不要笑场,也不要出现清嗓、咳嗽等声响,要安静等待受众都看清自己。三是目光有神。不要眼光空洞,眼神恍惚,目光飘忽、躲闪,眼珠乱转等;眼里要有朗诵的内容,要有观众。四是要配合第一人的开始朗诵,进入朗诵情境。就一般朗诵作品来说,集体朗诵不会设计为一开口就齐诵或合诵,因为齐诵或合诵声音宏大,气势强烈,情感激越。朗诵伊始,还没有把受众带入朗诵情境,这种激越的情感和宏大的气势是不会与受众产生共鸣的,会显得突兀。集体朗诵的开头一般会设计为单人朗诵以逐渐吸引受众进入情境,所以在某一人开始朗诵时,其他成员虽没有朗诵安排,但要有配合第一人朗诵的意识和外在表现,不能让自己游离于朗诵之外。如果有配乐来辅助情境营造,那在配乐响起后2—3秒的过门时段里,就要从与观众照面的热情状态迅速调整进入朗诵作品的情境氛围,在表情、眼神及目光方向等方面都要与第一人朗诵的情境状态一致。
结尾要保持住朗诵的情感状态,留给受众受感染、回味思考的时间,让受众产生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这里讲的结尾是指朗诵最后一句到下场之前这个时段。结尾一般比开头容易,但也不能忽视。一是通过朗诵语音暗示受众,给受众以朗诵接近尾声的心理准备。就是要根据情感和语义表达的需要,通过语速逐渐放慢,音量逐渐加大或逐渐减小,语势逐渐增强或逐渐减弱来实现。二是协调好并定格朗诵结尾的动作,以保持住最后的情感意蕴。集体朗诵的最后一句往往会设计一定的动作配合朗诵情义的表达和传递,最后的动作不管是所有人都做或是主要由一人或几人做,动作都要定格2—3秒,而且每个人身体的姿态、头部的朝向、目光的定位都要与动作的方向协调一致,然后动作慢慢收回,所有人慢慢恢复原来的姿态。朗诵结尾千万不要太突然,急刹车,这会使整个朗诵忽然变得无情致、无意趣、无韵味而毫无魅力。
3.站位和走位
集体朗诵要根据领诵、分角色朗诵、联诵、合诵等形式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站位和走位。可以有高低站位、前后站位、左右站位,或者其他不同造型的站位,这样可以营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距离的氛围,还可以根据朗诵的推进和内容的不同,通过走位的方式形成不同的舞台变化,但是要把站位和走位的队形变化融进整个朗诵之中,给人以变化中的美感。舞台站位、走位的形式变化是多样的,一定不要为形式而形式,也不要变化得让人眼花缭乱,既要突出朗诵个体,又要体现朗诵个体间的均衡,还要符合朗诵的主题和情感,并实现整个集体朗诵的自然和谐的效果。
(三)形式设计
集体朗诵形式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得多样些,可以安排有联诵、齐诵、领诵、分角色朗诵等。联诵是指很多个朗诵者分别担任一个朗诵材料的不同部分,然后组合成朗诵的整体,或者是多个朗诵者各诵一首独立的短诗,连缀在一起形成一个朗诵系列。齐诵就是大家齐声朗诵同一作品。领诵可以分出男领、女领或男女领,齐诵也可以分出男齐、女齐或男女齐。
总体上说,集体朗诵的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型:
1.领诵为主,齐诵配合
这种朗诵形式的处理是很多集体朗诵经常采用的形式设计,特别是大型的集体朗诵。这种形式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重点、核心是领诵者,后边的齐诵只是配合者。在这种类型的朗诵形式设计中,对领诵者的要求比较高,要求领诵者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领诵者的领诵具有感染力才能让整个朗诵打动听众。当然,后边齐诵的作用虽然是次要的,但也要对整个朗诵有帮助,要与领诵部分和谐,起到烘托、渲染主题思想、情感意蕴的作用。比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食指的《相信未来》,赵凌云的《我的南方和北方》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朗诵形式。
这种类型的形式内部,也还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变化。比如,关于领诵,可以是1人、2人、3人或4人,不过人数不能太多,以2—4人为宜。领诵者可以是男女组合、女女组合、男男组合。如果不是特殊内容的需要,一般考虑男女组合的多。再比如,关于齐诵,可以有男声齐诵、女声齐诵及男女齐诵。又比如,关于领诵与齐诵的配合,可以有男声领诵与男声齐诵配合,女声领诵与女声齐诵配合,男声、女声领诵分别与男女齐诵配合等。形式内部的变化,重点是看能否充分表达朗诵内容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为变化而变化,为形式而形式。
2.联诵为主,间或齐诵
这种形式的朗诵设计,基本上是大部分内容安排为一人一段,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朗诵作品,联诵的中间配以一小部分的齐诵。这种朗诵形式基本上是没有更明显的主次之分的,每一个人的朗诵在分量上是差不太多的。这种形式的设计,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能只有联诵,也就是不能完全安排成一人朗诵一段,然后直到结束,这会给人支离破碎的残缺感。总体联诵过程中的间或齐诵是不能缺少的,不能小看了这间或的齐诵部分,它可让整个朗诵形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感,让整个朗诵更流畅、更和谐。二是所有朗诵成员之间的朗诵能力和水平不能差距过大,不然朗诵表达的好与差不仅泾渭分明,而且还显得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让整个朗诵美感全无。三是朗诵的人数不能太多,以最多不超过8个人为宜,不然一个朗诵轮回下来就要等待很久,朗诵成员在没有朗诵内容的等待中,会出现各种状态:游离、无所事事、尴尬等,这会影响整体效果。很多作品,只要内容没有太明显的主次之分,角色形象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设计。
3.分人物角色的情景再现的朗诵形式
这种形式的集体朗诵对朗诵者表演能力的要求很高。既然是分角色,那就要求朗诵者必须把握好角色的形象特征,要注重朗诵声音的造型,把握人物的具体情感、心理、动作、神态等,通过声音和态势来形象地塑造人物。有的分角色的舞台情景再现,为了达到比较逼真的效果,还会通过舞台的布景和人物的特效化妆来辅助朗诵,如果条件允许也是可以这样进行的。
(四)舞美设计
舞台的辅助手段对朗诵也有很大益处,比如简单的道具、布景、灯光,能更好地体现朗诵作品的意境。
1.道具
朗诵在一切方面都不应该过分复杂,应该追求简朴。所以朗诵一般不拿道具,如果要用必须要为朗诵服务,并与朗诵相协调,否则就不能用。
2.布景
布景应令人赏心悦目,且其图案和色彩要与朗诵内容及主题相匹配。舞台朗诵可以设置布景来丰富朗诵的表现,衬托朗诵的思想感情,但布景必须是比较单纯的,只要能暗示出朗诵的基本情调就行了。
3.灯光
舞台朗诵灯光一般是不可少的。灯光的变化异常丰富,它可以有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动静的变化。如果朗诵场地条件允许是可以让灯光更丰富些的,但是不能破坏朗诵作品的情境氛围。
总之,集体朗诵表演不是随随便便进行就可以打动观众的,要在组织排练、表演设计等方面精心准备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