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与补位
2020-03-15张瑜
张 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与国外审计伦理道德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相比,我国高校在审计专业教育体系中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在部分高校中存在严重缺失的状况。比如,一些高校没有在审计专业中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类课程;有一些高校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引进了部分外国教材中的极少部分内容,将其放到本土教材的某一个章节之中,其分量可想而知,对审计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也可见一斑。长此以往,会导致我国审计教育“只重技巧,不重育人”的问题出现,还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内在信念和意志力。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需要承受更多源自企业利润、组织生存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多种压力和外部诱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审计决策。因此,在审计人才培养的问题上,需要将诚信和道德视为培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将其纳入审计教育的核心位置。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审计人才教育质量和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同时,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应对复杂的审计环境。
一、强化职业道德内容在审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审计专业几乎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实践教学领域,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可是,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审计知识储备、提升其审计专业技能,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从事审计专业工作准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和学生都将精力放在了审计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推向了边缘位置,让一些学生在开始审计工作之后,无法在道德层面与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审计专业的要求保持一致。基于这样的事实,高校审计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让教育教学重心“再次偏移”,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向注重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始终保持审计的客观独立、公正廉洁。比如,在日常的审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审计课程涉及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广且知识点丰富。此时,审计专业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同等重要性,在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解读的过程中,时刻不忘提高审计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其认识到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便在教育学生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内容、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审计人员需要坚持的独立、客观、公正等原则[1]21-23。这样,才能在丰富审计专业内容的同时,不断提升审计专业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能够明确违背职业道德和提供不真实审计信息的危害,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高校审计教学中审计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职业道德是审计人才教育和培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始终。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以长期的教学与实践逐步形成和强化,在学生入学开始就需要逐步引导其学习和重视职业道德。但是,部分高校的审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着弱化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事实。
(一)外部支撑条件缺失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或者未勤勉尽责遭到处罚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知名度较高、具有良好行业信誉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无论是事务所本身还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都没有与审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保持一致,令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举步维艰[2]80-82。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商业道德环境也亟待改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事务所,其道德问题都时而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业界人士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潜在力量与作用。这样一来,部分审计人员就将经济利益至上视为“座右铭”,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浑水摸鱼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当中,加之受到法制惩处的概率较低,使得违背审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期间,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部分企业出于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不顾及职业道德建设,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也在追逐私利的过程中让不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违背了审计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和社会机构,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应有的惩罚,相反却因此而获利很多。这种模式审计职业道德和以此获利的行为对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内部教育教学资源缺位
1.部分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转入到审计专业教学当中,他们不但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也缺少经验,无法借助职业道德理论开展审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对时事案件也无法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和研判,对学生审计职业道德的提升无法形成专业的诱导。2.部分教师在从事审计专业教育教学时,对审计专业课程内容和审计职业道德内容的了解不够,只是针对热点实践泛泛而谈,缺乏深度。这种缺少既有审计专业知识又有丰富道德学素养的师资队伍的情况,使得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对于学生关心的审计职业道德问题也无法进行准确、客观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审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提升。3.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交叉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专业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除了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将其固化到审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之中,通过明确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学时,让教师的讲授内容丰满而实用。但现有情况是,部分高校在考核学生审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上,缺少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导致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资源无法支撑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
(三)忽视审计职业道德的实践性
在高校培养新时代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审计准则及其有关内容中的一部分。虽然如此,却会对审计准则的履行和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借此能够为审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前景。但是,在此过程中,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特定科目,在考试过程中只是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到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层面,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让审计专业学生即便学习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表现和后果,但由于缺少实践,依旧无法将其“外化于行”。此外,在审计专业考试中,考试内容通常以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为主,虽然审计职业道德属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实际教学和考核工作中却时常被忽视。比如,在部分高校中,审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较为“粗放”,没有增添审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也只是限于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非主干课程[3]32-34。此外,在审计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没有对审计职业道德及其审计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予以必要关注,对审计职业道德风险的估计不足,学生也没有认识到不履行审计职业道德会产生何种不良后果。结果是,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对遭遇的审计职业道德风险估计不足,在接触审计工作之后,才能慢慢理解,而这势必失去塑造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最好时机。
三、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补位
近年来,在多种会计案件、审计案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高校都对审计职业道德予以了高度重视。尤其在部分高校中,审计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以前瞻性的眼光认识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格局调整等外部经济环境变革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新高度,并借此对审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应对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挑战。
(一)审计道德教学体系的重构
1.教师教学德行的重塑。审计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时需要保持公正客观的心态,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做人做事,通过为学生作表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4]57-59。2.教学目标的深化。在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时,需要提高审计伦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鉴定报告的“习惯”,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审计质量才会得到提升。3.教学内容的调整。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注重审计职业道德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审计实践中可能遭遇的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借此彰显我国传统优秀职业道德理论,为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二)审计道德教育体系的重构
1.加强政治素质修养。审计专业教师需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始终牢固树立并主动践行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将其视为自己根本的政治要求,并将其传递给学生群体,使之能够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传统[5]30-32。2.注重职业素质修养,提高审计水平。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坚持学习审计专业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以此强化自身的专业修养。同时,要以此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提供可以参照的职业道德榜样。3.强化审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借此调动开展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结 语
为了提升高校审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除了要将案例教学引入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在审计工作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外,还应树立业务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审计教学理念,认识职业道德内容在审计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