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累策略
2020-03-15邹文婷
邹文婷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积累;策略
积累是学习的生命线,更是语文能力提高的最基本的途径。离开了积累,语文学习就是一纸空文。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知识越广越深,其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积累,语文学习的就是空中楼阁,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无法形成。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形成“语文素养”,使学生将来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抓住课堂,积累运用语言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要阵地,要在这个主阵地上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内化并加以运用。在课堂上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读、背诵中积累”、“书写中积累”、“说话、习作中运用”。
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过去我们看一个学校有没有读书的氛围,一个班的学风浓不浓,就是听有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朗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草原》时,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积累了词句。所以,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对文章过多地理性分析。
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书写中积累。学生能读、背,但不一定能写,有时候布置作业让学生字词,学生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错。要让学生正确书写字词必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突破口:抓听写,听写是检验字词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这么做,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我们可以培养一个听写小帮手来帮助听写,在课前、课后花个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主持听写,听写完后让学生改,把错误率高的字让同学们再次听写。对于听写失误较多的给予适当惩戒,促使学生去记、去积累。说话,写作,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哪怕孩子们读得再多、写得再好,如果没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积累再多词汇也是徒劳无果的,就像茶壶煮饺子一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读写结合、学用结合。每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抽出三分钟的时间,以轮流的方式,让2-3名进行说话训练。主要的形式规定内容有:演讲、讲故事、说成语、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学生为了说,必须去找素材、积累故事、成语,迫使学生去积累的同时,也让他们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农村学校较普遍地存在着重听写读能力的培养而轻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语无伦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而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中,老师让学生提前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口语交际,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二、博览群书,积累运用语言
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的积累,多读课外书。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说:“大多数老师,视课文为课程内容的全部,把教材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分析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他还说“偶有拓展,但也比较随意和碎片化,或者图画视频的资料,引进教学里面,这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所谓拓展阅读。”这就是就是老师们把教材当成了“孤本”而不是“范本”。
《新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是有限的,光靠教材中的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光靠语文教材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群文阅读、新教育的童书共读,就是为了拓展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
三、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它所涉及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日常生活、政治事件等,所以这就注定了语文积累的综合性和多元化。
教材中有很多处安排了资料袋、宽带网,还有一学期两次的综合性学习,这都是学生进行生活和文化积累的好渠道,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如四年级开展的“走进田园”活动,学生通过对家乡田园风光的观察,了解到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通过对当地人生活变化的调查,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等。这些信息的了解和取得是无法在狭窄的课堂上所能完成的,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去感受,才能形成生活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把生活的积累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实现课内外沟通,才能让语文焕发活力。
总之,语文教学就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积累就是为了运用,如果只积累而不会运用,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