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小康,抒我所想
2020-03-14林艳
文/林艳
2020 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此,特开展第二十二届“海峡·冰心”杯“喜迎小康 放飞梦想”青少年写作大赛。
什么是小康呢?该词西周时就有了,《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指的是民众生活比较安定。在《礼记·礼运》中,小康所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周公等治理下出现的盛世。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对“小康”的理解都有其时代特征,我们当今所说的“小康”当然也有。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把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记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去阐释“小康”。结合本届征文主题,我们不妨从下面三点入手:
一、做忠实的记录者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貌,抓住当下的主流,你的文章一下子就能引人眼球。比如“创新”“中国梦”“不忘初心”“乡村战略”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此外,还有很多奔小康的典型人物,如我们身边的企业家,写好他们的故事,同样能反映主题。下面的作文片段,小作者就是通过“乡村战略”这个主题切入的。
在爸爸的记忆中,袅袅炊烟就是儿时最美丽的景色。阵阵炊烟就好像一个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映照下婀娜多姿。小时候,天还没亮,他就要早早地到稻田里帮忙割稻子,一不小心便会被割伤,火辣辣地疼。到了正午,太阳炙烤着他细嫩的皮肤。可后来,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为了生计,放弃种地,背井离乡,怀揣梦想去打工。直到几年前,爸爸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工作,这全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所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退耕还林以及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吸引着离乡的人们回到家乡创业,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爸爸就是其中一员。
二、比一比中看变化
要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对比是最好的办法。在中国人民奔小康的历程里,可拿来对比的东西太多了,横向上可以和别的国家、地区对比,纵向上可以和历史上的东西对比,如文具的变化、校舍的更新、交通工具的发展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要注意的是,在选材时同学们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务必多查找资料,不能想当然地胡拼瞎凑。下面这段文字,小作者就是通过对比来呈现变化的。
爸爸介绍道,他小时候的作业本写得满满的,正面写完了还舍不得扔,背面也要利用起来。还有笔,奶奶穷得连一支笔都买不起,爸爸只能专捡别人扔掉的秃笔头,用一种细细的竹子把笔头塞进去用。爸爸说,逢“六一”儿童节或学年评奖,他最期待的奖品就是本子和铅笔……
听完爸爸的介绍,想到我现在完全不用考虑这些事,本子什么的都由国家免费提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一定不能辜负了它。
三、畅想未来绘蓝图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全面小康之后,我们国家会在此基础上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因此,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畅想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要注意的是,想象一定要有根据,最好能由一件具体的事情触发。下面的一段,小作者就由“蛟龙号”生发联想,值得一看。
蛟龙号作为我们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是潜水器中一匹黑马,在探索深海中有重要作用。它的下潜深度是国家深海探索能力的象征,在世界科考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只有蛟龙号能达到7000 米的工作深度,中国走在了挑战人类深海探索极限的征途之上。这种进步,让我感到无比骄傲。我热爱大海,“蛟龙号”让我对探索深海有了更大的期待和更多的梦想。首先,我希望我能在海底建造一些房子,把一些占地面积大的场所搬到广阔的海洋中去,这样的话,陆地上就不会那么拥挤啦。
不论从以上三个切入点中的哪一个入手,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小康”这个点进行阐发。
祝同学们都能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