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创业实践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探索

2020-03-14王淑华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公益

薛 然 王淑华

(1.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工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一、前言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由团中央于1993年底发起实施,并于次年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至今全国注册青年志愿者已超过6000万人。2017年底《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报告》认为,高校志愿服务对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性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涵盖帮扶支教、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各领域。高校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与此同时,公益性的创业实践是志愿服务强而有效的体现方式。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是共青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必要途径,是大学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学生公益创业为研究的切入点和主线索,结合项目组前期对丽水市救助站的流浪儿童开展的公益创业项目的实践,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总结、提炼出在双创时代如何通过公益创业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更好发展。

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1]

服务不足,时效性低。高校志愿者注册人数众多,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因为缺乏公益知识和技能,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过于简单,没有结合专业特长,缺乏教育内涵,不够注重实效等,不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仅如此,很多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缺乏创新精神,能传承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但是不能及时创新,造成服务内容和对象的不匹配。因为缺少正规指导,管理方式不够恰当。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很多活动收效甚微,工作的挫败感会影响志愿活动后期影响力的发挥和继续提供志愿服务的认知能力,有时降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时的实效性。大部分高校志愿者服务协会对管理方面较为欠缺,同时再加上社会服务资源较狭窄,缺少社会资源,导致很多青年志愿者没有很多实践机会。志愿服务团队除了来自高校,社会上还有很多专业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专业团队对比,高校志愿服务协会并没有优势,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中,高校志愿服务协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

经费有限,来源单一。高校志愿服务在体现广泛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经费问题成了当下最难解决的大难题。如果经费资源有限,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率、服务质量、志愿者的收效等。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如果经费问题不能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那么高校志愿服务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当今社会资源非常广泛,志愿者服务于社会,也可以从中摄取资源。比如以协会为单位拉赞助商,不仅强化了志愿者服务协会与社会之间的枢纽,协会还可以从中获取社会的力量,解决经费这一大问题。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公益创业的概念在学术领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论,但对于创业性和公益性这两大特征有很明确的定义。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公益创业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公益创业定义为以团队为单位,在社会或者企业的组织下,通过相应指导,灌输公益的理念的社会服务型活动。“公益创业”的目标是公益的,途径是创业。那么就需要创造社会利益、社会价值。中国公益创业整体起步较晚,在2006年开始,各种企业和高校等发起的公益创业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冒出。公益创业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实践模式,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公益创业已经在不断完善和创新。虽然公益创业实践活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形成固定的规模,但是它以提供公共服务和创造社会价值为基础,可以塑造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稳定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立足,提供途径让大学生的力量有处可使。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公益创业在国内也逐步兴起。

将大学生公益创业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是一种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创新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同时,也是满足当代大学生作为志愿者的饱满的工作精神和不断刷新的高校志愿服务的理念[2]。第一,公益创业以兴趣、理想和情感为出发点,指引大学生关注社会存在且并没有解决的问题,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提出新的发展条件下寻找更为有的解决方法。形成高校青年志愿者主动参加公益创业实践,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社会中去,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刻板印象,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强化志愿服务与专业价值相接轨的意识及公益精神。第二,公益创业必须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如充分的资源、可行的概念、组织管理能力、有关的行业知识等等。公益创业和高校志愿服务相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缺陷,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志愿者组织形象。第三,公益创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一种事业,公益创业既强调社会价值,同时又兼顾经济效益。公益创业要运用商业运作模式和手段,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目的的同时实现自身造血,保证创业的有效、持续发展。正是因为这样,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高校志愿服务经费有限,来源单一的问题得到了化解,获得了更有力的社会支持。

四、大学生公益创业融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

公益创业实践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渠道,需要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紧密的联系,同时还需要高校与政府之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社会是整个纽带的中心枢纽,如何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点。同时也需要找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方向,不能盲目照学别的企业或高校的公益创业体系,要结合高校当地的特色和条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公益创业融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总共有三点[3,4]。

第一,高校应依托现有的创业教育资源,以提升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该有的理论、知识、实践教育等。对我国公益创业的方向进行定位,找准公益创业的核心,注重公益性的实践目的,将有关创业的知识融入到课堂教育中,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对大学生灌输公益创业的基本理念,让大学生提前接触公益创业这一实践活动。除课堂教育以外,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实践时应注意方式和寻找正确的实践平台,必要时可以建立实践基地等措施。高校是公益创业的管理者,要做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大学生公益创业交流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营造实践氛围。第二,政府政策积极引导和社会的多元化支持。政府在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须结合社会资源,尽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得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大学生创业训练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项发展,推动形成创业联动机制,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的环境。第三,公益创业最终实现的效果还是取之大学生自己所展现的能力,同时最核心的角色也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和创新就业的能力。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高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媒介,通过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管是策划公益项目实施方案还是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与社会广泛接触,尝试融入社会中,努力培养善于发现社会的中所存在的问题、着力于解决问题,找到最有效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提升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公益创业和志愿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公益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公益
公益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公益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