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D 及损伤控制技术在高压电击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3-14孙吉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清创负压控制技术

孙吉鹏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由于损伤范围通常较小,伤口较深,手术不能一次完成,伤口覆盖成为问题,并且经常发生进行性坏死[1]。在清创和皮肤移植后,移植物或皮瓣的存活率低,且2 次或多次手术修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高压电击伤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每组50 例;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实施常规清创方法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则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分析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在高压电击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高压电击伤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每组50 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10~42 岁,平均年龄(26.34±5.45)岁;受伤部位:左下肢13 例,右下肢12 例,左上肢右上肢10 例,胸部10例,右手掌指关节5例;面积2.1 cm×2.3 cm~10.4 cm×8.1 cm。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0~41 岁,平均年龄(26.79±5.60)岁;受伤部位:左下肢12 例,右下肢12 例,左上肢右上肢10 例,胸部11 例,右手掌指关节5 例;面积2.2 cm×2.3 cm~10.3 cm×8.2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实施常规清创方法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则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①损伤控制技术:积极进行抗休克补液和复苏治疗,稳定生命体征之后进行创面清创,将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给予止血,尽可能将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用周围肌肉软组织覆盖。②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根据创面大小设计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保持负压300 mm Hg(1 mm Hg=0.133 kPa),促使坏死组织引流,每天对周围炎症观察,确保负压引流充分,长出新鲜肉芽组织之后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装置拆除,之后进行皮瓣移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良好时间;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皮瓣坏死、继发感染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改善显著:皮瓣存活,创面愈合良好;好转:创面缩小>50%;无效:创面缩小的幅度<50%。总有效率=(改善显著+好转)/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优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良好时间比较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良好时间分别为(13.13±0.24)、(9.22±0.11)d 短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的(19.12±0.45)、(13.12±0.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皮瓣坏死、继发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继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2/50)和6%(3/50)低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的18%(9/50)和20%(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复杂伤口和深层引流的新方法,是现有外科引流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治疗各种急慢性复杂伤口或促进移植皮肤存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近十年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发展,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已成为治疗骨科和外科多处伤口的标准治疗方式。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使其膨胀和扭曲,细胞就被认为是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使细胞分泌预生长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从而刺激组织生成新血管,负压吸力吸收伤口表面的渗出物,有助于建立伤口液体平衡,提供潮湿的环境,去除坏死组织,减少伤口中的细菌数量(因为细菌在负压下不易生存),减少水肿(即细胞外液/细胞间液)。通过增加毛细管填充来增加伤口血流量,增加生长因子,促进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伤口,白细胞对感染具有抗性并产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用于填充和修复伤口,增加静脉充盈,这反过来加速了水肿液的去除。

当电流进入人体时,电阻率随着进入人体的电流深度而变化。电阻率越深,它在人体组织中转化为热能越多,导致大量深部组织坏死的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等的损伤,造成皮肤组织深度破坏,血管神经很容易受损、外周循环障碍、肢体坏死。损伤控制技术的实施可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在此基础上给予负压引流具有清创功能[3,4],可在第一次清创时尽可能保护生物体之间的生态组织。在吸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吸附坏死组织,促进伤口修复,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和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氧含量,并产生负压提升效果可以刺激肉芽组织的增殖,可有效排出感染性炎症介质、脓液和微生物,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刺激肉芽快速生长,明显缓解经常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优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良好时间分别为(13.13±0.24)、(9.22±0.11)d,均短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的(19.12±0.45)、(13.12±0.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继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2/50)和6%(3/50),均低于常规清创方法治疗组的18%(9/50)和20%(1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损伤控制技术治疗高压电击伤的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清创负压控制技术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清创消毒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记蓝戈医药用品(北京)有限公司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