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配合电针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3-14李群田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针精神分裂症分类

李群 田野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这类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其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1]。作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3],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病因有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假说、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神经生化病理假说及最新的大脑炎性假说等,无论哪种假说,均认为该病与大脑功能异常改变有关,是由于皮层下多巴胺(DA)功能系统和谷氨酸功能系统的不平衡所致,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为“百神之会”(《修真十书》),主管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针刺头部腧穴能够改善头部经络气血运行(腧穴近治作用),进而改善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及大脑皮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注意力、理解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4]。随着祖国传统医学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扩大,很多研究者关注了针刺治疗对各类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作者将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应用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12 月在沈阳市安宁医院住院治疗的60 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38.3±6.8)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9.2±7.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55 岁;②符合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关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③病程>1 年的慢性病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④经药物治疗病情相对稳定(药物剂量相对稳定),无冲动、激越等表现,阳性症状基本控制,能配合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不能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②住院时间较短,不能完成所有疗程者;③对针刺治疗不能耐受、有晕针情况发生者;④并发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利培酮1~6 mg,睡前口服或2 次/d 口服。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头穴线选择额中线(额部,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直线,长1 寸)、左侧顶颞后斜线上2/5(头颞部,督脉百会穴至曲鬓穴上2/5)、左侧顶颞前斜线下2/5(头颞部,前神聪穴与悬厘穴的连线下2/5)、双侧颞前线(头的颞部,颌厌穴与悬厘穴之间连线)共5 条头皮穴线,选择左侧顶颞前斜线下2/5、左侧顶颞后斜线上2/5 通电,通电频率选择200~300 次/min,隔日1 次治疗,10 次为1 个疗程,休息1 周后开始下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治疗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执行功能评分及精神状况评分。认知功能采用MCCB评分,执行功能采用WCST 完成分类数评定,数值越高,治疗效果越佳;精神状况采用PANSS 评分评定,得分越低,精神状况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CB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CC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CC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 评分(46.2±9.3)分高于对照组的(42.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 完成分类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WCST 完成分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CST 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WCST 完成分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CST 完成分类数(2.4±1.2)高于对照组的(1.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 评分(57.2±13.1)分低于对照组的(62.1±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MCCB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MCCB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表2 两组患者WCST 完成分类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WCST 完成分类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3 讨论

头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的头穴线,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并拟定了标准。现代医学认为,头针能够综合调节大脑功能,通过头皮投影取穴能够对相应大脑皮层功能起到改善作用[5-8]。研究显示[3],左侧颞回对精神分裂症有特殊意义,在此头皮投影区选取头穴线进行针刺刺激能够调节相应大脑皮层功能,对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有一定作用。

电针的应用在针刺治疗史上是一个较大的突破,将微量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于刺入体内的毫针上,进一步将针、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既能代替人做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又能使刺激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方便进行客观的临床研究[4,9,10]。目前临床上电针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精神科领域,关于电针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也有发表。如李明等[6]对电针与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范洪峰[7]研究电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了电针治疗的研究组治疗6 周后 P300 潜伏期P3 及N2 缩短的更加明显,因而得利培酮与电针治疗联合应用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MCCB 评分、WCST完成分类数、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 评分、WCST 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ANS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 评分(46.2±9.3)分、WCST完成分类数(2.4±1.2)高于对照组的(42.1±5.5)分、(1.8±0.9),PANSS 评分(57.2±13.1)分低于对照组的(62.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电针精神分裂症分类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分类算一算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