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03-14刘广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刘广岩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并且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群临床上常伴有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股骨颈供血不足患者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同时因为大部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多种基本疾病易导致其发生压疮及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这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共识。临床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两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掌握临床手术技巧,作者比较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4 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骨三科住院的80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5~73 岁,平均年龄(62.0±8.5)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 例,高血压2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6~63 岁,平均年龄(62.0±8.6)岁;基础疾病:糖尿病2 例,高血压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

1.2 纳入标准 骨密度(BMD)<-2.5 SD ;骨髓软骨无退行性病变;伤前自主运动;病例资料齐全。

1.3 排除标准 有既往髓关节成形术的标准病史;病理性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认知障碍;股骨颈基底骨折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1.4 方法

1.4.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具体用药如下:鲑鱼降钙素50 U/次,肌内注射,1 次/周;钙D 1 片/d 口服。连续治疗3 个月。

1.4.2 手术方法 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胫骨结节牵引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病的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将各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符合手术要求;积极纠正酸碱度不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完善术前的常规检查。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可咨询相关部门,评估手术和早期手术治疗的风险。

对照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30 min 服用预防性抗感染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处于侧位且受累髋关节位于上位。采用髋后外侧入路并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阔筋膜张肌,分离臀大肌并切断外旋转肌,倒置T形切口张开手指。为了暴露骨折端将关节囊从大转子到股骨切除,小转子前1.5 cm 的骨取出后测量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作为备用。

试验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准备工作同对照组。在切除患者关节囊的外侧和后侧并切断股骨颈残端后加深髋臼关节面,根据试验模型的大小植入合适的假体并安装衬里。用髓腔锉扩孔股骨近端后冲洗骨髓腔并填充骨水泥,以插入股骨头假体并置换髋臼。患者关节活动良好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切口,并在患者关节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并逐层封闭切口。术后穿“D”型防旋转鞋,保持受累髋关节外展,避免90°以上弯曲,在引流阻塞或血肿形成后2~4 d 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术后2 d 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3 天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屈伸训练,约1 周。患者在引流管取出后1 d 内可服用抗感染药物,并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拄着拐杖走路以逐渐减轻负担。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1.5.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判定,满分100 分,>90 分为优,80~90 分为良,<80 分为可[2]。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92.57±21.5)min、住院时间(15.53±3.20)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1.8±31.3)min、(22.12±2.90)d,术中出血量(312.3±46.4)ml 少于对照组的(414.1±3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 对照组术后12 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为:成人股骨颈中心结构存在一个弱三角形,包括压力小梁和张力小梁,但是老年股骨颈中心结构的三角形只有脂肪,骨头结构相对脆弱。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症状逐渐显现,且老年人骨质疏松程度不同,老年人股骨颈退变逐渐发生且老年人皮质骨变薄变松,导致老年人骨小梁逐渐减少。老年人骨头张力小梁和骨头压力小梁的减小尤为明显[3]。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甚至很少用力因为外力也可能导致老年人骨头骨折。老年人股骨颈周围肌肉的退化削弱了骨头抵抗有害外部压力的能力。骨头股骨颈上部具有特殊的拱形结构并能有效吸收外力冲击和传递应力,当老年人出现骨头骨质疏松,其骨头结构明显减弱并且骨折发生率较高[4]。除了手术治疗外,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骨折复发。研究表明,对老年人群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助于缩短临床住院时间并提高老年患者的长期疗效[5]。在本次研究中,鲑鱼降钙素和钙D 被用于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鲑鱼降钙素可以通过抑制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刺激成骨细胞的形成来增加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6]。由碳酸钙和维生素D 组成的钙D 可作为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大多数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在老年人群,且老年人创伤后自身免疫功能、防御功能和应激反应较弱,股骨颈本身供血不足,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诱发老年骨头不稳定[7]。此外,临床上老年患者常患各种重要器官性疾病,其对手术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及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难度大。随着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疾病认识的加深和对关节置换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关节置换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二者不统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危险性小等优点[8],适用于创伤前活动弱及全身状况差的老年患者,其适用范围有限。全髋关节置换术复杂,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及手术风险高,但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适用于创伤前活动性强及身体健康的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对作业后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得到了提高,使得老年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因此,需要严格术前评估,对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老年人活动力弱,全身状况差,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年轻人伤前活动力强,身体健康,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