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在髋部骨折麻醉前镇痛的效果探讨

2020-03-14刘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髋部体位芬太尼

刘冰

髋部骨折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疼痛,伴有明显的骨折脱位,严重者可出现出冷汗等虚脱表现,临床需要紧急处理[1]。髋部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2]。手术过程中术前麻醉一般采用侧卧屈膝位,该体位可能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有效的麻醉前镇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辅助麻醉的成功进行[3]。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常见,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心脑血管不安全事件常见[4]。本研究纳入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在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每组50 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2~77 岁,平均年龄(63.3±7.4)岁;体重48~76 kg,平均体重(55.3±8.8)kg;入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1.9±7.5)岁;体重49~78 kg,平均体重(55.8±8.9)kg;入院ASA 分级Ⅰ~Ⅲ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患者;②所有患者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及配合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急性严重肝脏功能或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研究工作的患者;④合并肺癌、肝癌等可能影响研究试验结果的肿瘤性疾病患者;⑤合并心源性休克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⑥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⑦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⑧术前使用过镇痛药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镇痛治疗前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相应的补液扩容处理。具体麻醉方法如下。

1.3.1 股神经阻滞组 麻醉前镇痛采用股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麻醉前股神经阻滞,神经阻滞药物使用0.5%的罗哌卡因20 ml,麻醉药物使用15 min起效后开始摆放体位,摆放过程中确保患侧肢体处于上方,随后麻醉医生进行相关麻醉措施。一般在腰椎3、4 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血氧饱和度>90%。

1.3.2 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 麻醉前镇痛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给予0.15 μg/kg 舒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用5 min 起效后开始摆放体位,随后麻醉方法同股神经阻滞组。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不同时间点包括入院时、体位摆放前及体位摆放时。

1.4.2 对比两组患者镇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1.4.3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 入院时、体位摆放前及体位摆放时,股神经阻滞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体位摆放前及体位摆放时,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摆放前,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心率与本组入院时和体位摆放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神经阻滞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镇痛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 股神经阻滞组镇痛评分(1.1±0.4)分低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1.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31±0.85)分,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39±0.77)分,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

注:与体位摆放前比较,aP<0.05;与股神经阻滞组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患者镇痛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镇痛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分)

注: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股神经阻滞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该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逐渐增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5]。股骨近端是髋部骨折的常见发病部位,常见骨折类型包括粗隆间以及股骨颈骨折[6]。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早期及时诊断并实施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临床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辅助髋部骨折手术,这种麻醉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发生肺炎等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7]。然而椎管内麻醉对麻醉体位要求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骨折疼痛感,容易影响麻醉操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麻醉前科学合理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减少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麻醉前镇痛药物,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抑制少的优点,但是药物生效时间较长、术后意识恢复慢,严重影响了该药的临床应用[8]。相比之下股神经阻滞具有更大优势。股神经是支配患者髋关节以及股骨近端的重要神经,通过对其实施阻滞有利于提高镇痛质量。本研究探讨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中应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入院时、体位摆放前及体位摆放时,股神经阻滞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体位摆放前及体位摆放时,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摆放前,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心率与本组入院时和体位摆放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神经阻滞同时间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镇痛评分(1.1±0.4)分低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1.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31±0.85)分,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39±0.77)分;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阻滞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5)。临床使用阿片类药物辅助镇痛存在呼吸抑制和成瘾的不良反应。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但存在体位搬动,患者疼痛较多;硬膜外神经阻滞镇痛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并发症较多,因而相比之下股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少、疼痛较少、操作简便,更加具有优势。与全身麻醉相比,股神经阻滞优势更明显,肺炎、低氧血症、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较少,麻醉优势明显,麻醉费用低,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接受。然而,股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体位要求高,需采用侧卧屈膝位,容易对富含神经末梢的关节囊、骨膜、肌腱韧带等产生刺激,加重骨折局部组织的血肿、挫伤,导致患者疼痛更加剧烈。临床医生需要加强老年患者镇痛管理,保证医疗手术的安全性。老年患者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实施椎管内麻醉的难度更大,严重疼痛只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麻醉成功率甚至只能改变麻醉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痛苦,影响患者对临床医生的信任度。另有研究表明,缺乏良好镇痛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增加,积极有效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常用镇痛方法有药物镇痛、外周神经阻滞、静脉麻醉、全身麻醉等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氯胺酮等,静脉途径给药起效快,但容易导致相关不良反应,在为患者进行静脉麻醉时可以考虑利用外周神经阻滞进行有效的镇痛,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镇痛药物需求量,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从而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就医舒适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应用股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该方法对患者周围神经的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髋部体位芬太尼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