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口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短期效果和安全性探讨

2020-03-14陈德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结肠癌排气出血量

陈德宇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导致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目前,结肠癌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由于结肠癌疾病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除了饮食不规律因素之外,还与患者的家庭遗传、息肉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康复[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外科微创手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其中小口切除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3]。因此,本文针对小口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短期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9 月本院100 例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1~78 岁,平均年龄(52.8±8.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6±1.3)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59.8±6.1)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5.9±1.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非手术、非结肠癌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鉴定标准,且结肠癌患者入院后均需要接受CT 诊断检查、内镜检查、肛管指征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进行全身麻醉并插入气管,然后连接呼吸机,给予充分的呼吸支持。对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检查患者的麻醉情况,并检查患者动力学稳定后方可实施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患者麻醉后,指导患者仰卧位平躺于手术床,做好消毒措施,然后将患者腹部充分暴露,用X 线机确定病变部位,然后行腹切,切除患者结肠部分的肿瘤病灶、相关的病理影响组织等,然后将切除组织送至检查。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部位,然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创口,给予手术患者抗感染药物,防止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患者手术结束后,按照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给予运动指导,并及时补充营养。

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口切除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在患者腹部中上方作1 cm 的探查口,找到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对病灶周围的结构组织进行仔细查看,找到右半结肠系膜并将其游离,切除横结肠韧带。剥离韧带右侧的网膜,将中间部位的肠系膜血管全部清除,结扎血管根,避开肠系膜长的动静脉,然后锐性分离壁层和脏层腹膜,彻底清除系膜和结肠内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游离降结肠系膜后实施回肠左半结肠吻合术,对回盲部的淋巴结清扫时将回肠系膜切除。手术结束后需对患者止血,并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在手术期间,需避开患者的大血管、输尿管等部位,防止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饮食方案,为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与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适当强度的身体锻炼,促进手术后身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短期疗效。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短期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手术治疗后,肿瘤病灶彻底清除完毕,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现象;有效:患者手术治疗后,肿瘤病灶大部分被切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复发现象;无效:患者手术治疗后肿瘤病灶切除没有达到标准,且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善,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短期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高脂肪、油炸食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饮食不规律,再加加班、熬夜、暴饮暴食等,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5]。在临床治疗中,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诊断检查期间,由于结肠癌疾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因而容易误诊和漏诊,一般在临床检查被确诊后,患者的病情已处于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下肢水肿、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运用比较广泛,且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由于传统结肠癌切除术治疗进行直接切除结肠癌病灶,因而患者的手术切口比较长,对患者的创伤比较严重,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较大,对患者术后身体康复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切口切除术在临床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切除术的不足,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患者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显著,也提高了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效果[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结肠癌患者临床中采用小口切除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如下:传统开腹手术需要开腹切除结肠癌病灶,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大,且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心理情绪,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康复;而小口切除术则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由于小口切除术主要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手术,因而对患者腹部的病灶部位能够清晰观察,视野清晰,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切除效果好,且对患者腹部开口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小,疼痛程度减轻[7];此外,由于腹腔镜下小口切除术的切口小,主要对手术解剖结构进行细化,并在手术治疗期间要求精细化操作,因而对患者的肠系膜能够完整的切除,提高了患者病灶完全切除率,并且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因此手术医师的视野清晰,减少手术对患者其他组织的干扰,患者在手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低,并对患者肿瘤细胞的扩散进行了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患者的身体外观影响小,同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因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高[8-10]。由于小口切除术主要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实施手术,因而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需要面临长时间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并且结肠解剖的层次比较复杂,因而对手术医生的专业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做好营养补充,促进结肠癌手术患者耐受能力得到提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小口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手术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结肠癌排气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