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防与治
2020-03-13罗俊芳
罗俊芳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112-01
若是癌细胞在子宫内膜处产生,并在子宫腔体内有继续生长的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发展最终使身体出现了癌症的对应症状,这种疾病就叫做你子宫内膜癌。通过对近些年医院数据的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为宫颈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概率已经与宫颈癌的发病概率大致相同,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子宫内膜癌这种癌症的发病率已经开始逐渐赶超宫颈癌。
那么子宫内膜癌究竟是如何引发的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生,孕激素能够使子宫内膜在固定时间定期脱落。两种激素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但若是由于某些原因这种平衡被打破,雌激素过高会使上皮细胞快速增生,但相对应的孕激素却没有变化,长此以往就会增大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癌的风险[1]。为此,想要避免出现子宫内膜癌,关键在于如何维持两种激素间的平衡。
首先是肥胖。肥胖人群通常体内大量的脂肪会使得雄烯二酮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变化为雌酮,其具有典型的生物活性,增大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通过有关试验研究已经证实,在标准体重基数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就hi增大百分之九的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这一点尤其是在青春期女性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其次是月经或生殖因素。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加与女性不孕或者晚绝经有着密切关系,若长期不存在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就会增大患有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尤其是因为长期不排卵刀子不孕的女性。而相对而言,妊娠却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通常情况下女性在哺乳期雌激素水平会较低,因此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长期的母乳喂养与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通同样有着紧密联系;第三是口服避孕药。无论是紧急避孕药还是长效避孕药,都存在着大量的雌激素与孕激素,二者剂量相互平衡的特点使得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子宫内膜会受到长远保护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几率。
之所以很多人不会因为身体产生的症状而发觉到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增加,关键在于很多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癌时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所谓的“月经不调”。很多子宫内膜癌患者都会有月经出血的症状出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早期患病症状,若是及时去医院就医就能够针对性的早期治疗,从而有极大的几率将之扼杀在摇篮中。但若是患者对此情况并没有在意,到了子宫内膜癌的后期,其内部产生的肿瘤等异物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继而将癌组织碎片或是宫腔积脓脓液排除体外,使得患者同时出现发烧或是腹痛等伴生症状。到了这时,即使去到医院由于是患病晚期,治疗效果也不会较为明显,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在有子宫出血现象出现的时候一般会及时发现,尤其是已经绝经的女性,但她们经常会将此种现象认为是月经不调[2]。因此,在绝经前后的女性发现自身有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若是长期得不到对应治疗和可能就会使癌变速度增大,出现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呢?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对应的新式疾病治疗方式也在增多。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术前放疗、根治性放疗、激素治疗以及化疗。先说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常规治疗方式,也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癌变病灶在子宮内、延伸至宫颈以及转移到子宫外,分类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对应的切除方式与切除范围。在手术治疗后,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并将病灶在子宫内外的延伸情况做一个系统整理,观察是否宫颈、淋巴以及卵巢等已经出现癌变迹象,以此作为后续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的依据;若是经医生诊断后发现手术治疗已经不适合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就应结合实际的癌变范围增加术后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是在手术前已经发现因为宫颈或是其他组织出现较为严重的癌变现象,也可以提前进行手术前放射治疗;根治性放疗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患有子宫内膜癌但年龄偏大的患者,在有肥胖或是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决定去做手术治疗,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根治性放疗的治疗方式[3];由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特点,其关键在于患者体内的孕激素量更不上产生的雌激素量,因此也可以选择针对性的孕激素补充方式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但选择这种治疗方式应结合患者癌变产生的肿瘤组织类型或是其分化情况,并需要全面了解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等,使激素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在患者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晚期或是经过其他方式进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复发,就应尽早制定化疗方案。通过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证实,发现将化疗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防方式能够大大降低女性患病几率。首先是应均衡饮食,保证每一餐的营养搭配并适当增加运动,达到体重减轻避免过于肥胖的目的;其次是应注意生活中的饮食与服用的药物中雌激素的含量,避免过多的雌激素摄入增大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几率;第三是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发现不在正常范围内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子宫内膜癌变风险;第四是应对自身患有的慢性疾病提起重视,例如高血压或是糖尿病等,在服用药物时也要看好说明避免雌激素含量过高增大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正娥.RLIP7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9):47-49.
[2] 李美灵,曾淑梅,纪晓丹等.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miR-181a与CA-125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1):26-30.
[3] 张智,陈红霞,徐晓霞等.血清人附睾蛋白E4、CA125、CA199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1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