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因病相依”,狭隘自保观要不得(观察家)

2020-03-13晋继勇

环球时报 2020-03-13
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主义卫生

晋继勇

当地时间3月11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新冠肺炎为“大流行病”。截至周四,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114个国家和地区将近13万人,造成约4300人死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国家把国家主义视作抗疫屏障,全球抗疫协作遇到挑战,还有人趁机给全球化唱挽歌。但同时,疫情也让更多的国家和民众认识到全球协调和开展多边主义合作的重要性。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社会更应该发起多边合作抗疫的冲锋号。

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国家表现出相当浓厚的“自保”思想。比如,在被问到美国疫情应对准备如何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现在,我们已经做的就是我们已经挡住了非美国公民从中国进入美国”;美国政府贸易顾问要求“所有美国的医药公司全部撤离中国”。还有一些国家禁止本国防护设备出口。目前欧洲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截扣邻国口罩的事件,还因此引发了一些外交纠纷。在这些国家主义自私做法影响下,全球抗疫协作也遇到挑战。曾因有效担当全球卫生领导角色而饱受赞誉的世界卫生组织,此次在发挥作用时也受到这些行为的不利影响,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不要采取过度的限制措施,并呼吁各国充分分享病例数据,个别国家政府却将疫情“政治化”,对警告和呼吁充耳不闻。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遇到上述挑战,但它依然是当今全球卫生治理中最重要的多边机制,在此次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权威和中立地位,世界卫生组织及时向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诊疗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还利用其应急项目,向伊朗和非洲区域公共卫生能力落后的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全球疫情控制中的最薄弱环节,力求避免疫情控制陷入“全球公地悲剧”的风险;为了提高一些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行动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经过慎重思考后最终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疫情上的突出作用也表明,当下在面对疫情时,通过多边主义来提供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才是当务之急。

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有三种:霸权供给、全球多边主义供给、地区多边主义供给。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以及孤立主义的回潮,美国既无力、也无意采用霸权供给的方式,特朗普提交的2021预算草案将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应急支出削减53%,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当下我们能依靠的,主要还是全球多边主义供给和地区多边主义供给。

当前,要维持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多边主义供给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氛围。在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刻,各国需要搁置争议,共同维护全球多边卫生机制的权威,以应对全球多边主义供给所面临的挑战。疫情暴发后,中国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共享疫情和病毒信息,并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应急项目,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全球多边主义追求。2月24日,欧盟宣布紧急投入2.3亿欧元来支持全球抗疫,其中1.14亿欧元用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应急行动计划,以提升那些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此外,还要提升卫生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公共性和收益分配公共性。在这个方面,中国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其不谋而合,可为接下来卫生公共产品的地区多边主义供给提供思路参考。2017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安全。东亚各国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中日韩-东盟卫生部长会议,集中讨论了传染病问题;2020年2月20日,中国-东盟11国外长举行了关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问题的特别会议;中国还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内国家开展传染病联防联控项目;中国还通过金砖国家集团、二十国集团等区域性的多边机制,为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区域多边主义供给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全球“因病相依”的时代,各国需要摒弃“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观念,真正携起手来。以构建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多边主义为指导原则,是推动全球和区域卫生安全的必由之路。▲(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世界卫生组织主义卫生
智取红领巾
疫情七瞬
新经典主义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卫生歌
冬日 新碰撞主义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