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聚居区初中英语“话题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以三亚市妙联学校所辖片区为例
2020-03-13邢岩岩
邢岩岩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初中英语“话题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广泛推行。然而,海南岛上的黎族地区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如何在黎族聚居区引入“话题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海南岛上黎族聚居区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则显得尤为迫切且必要。
一、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海南岛上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黎族,黎族人民也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原住居民。对于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来说,本族语黎语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则属于第三语言,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归其原因,主要包括:(1)由于生活环境闭塞,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黎族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忽视英语与本族语和文化知识之间的差异,以本族语特点和文化为基准理解和套用英语,使各种语言特征和语序构成混杂在一起,造成了英语学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陈慧 2010:87)。(2)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汉语是唯一的中介语言。黎族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实现从黎语到外语的直接转换,而必须从黎语转换成汉语,再从汉语转换成英语,即从一门外语转换成另一门外语。汉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黎族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朱晓丹、李树刚 2011:61)。因为黎族聚居区处在以海南话为海南主流地方语言的语言环境下,汉语基础教育薄弱,所以许多黎族初中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汉语。(3)黎族地区初中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许多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和文化的导入较少。基于此,利用英语“话题教学”模式对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引导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优化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黎族聚居区
黎族聚居区特指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妙联学校所属片区。
(二)初中英语“话题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话题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24个话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年级和单元的限制,采用课前整合话题、相关词汇构建,课上充分展示、小组互助合作、教师适当点拨,课下延伸拓展、多元化评价方式等教学策略在听、说、读、写、用等方面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邢岩岩2016)。
三、黎族聚居区初中英语“话题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对初中英语“话题教学”模式的界定及对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的特点分析,认为在黎族聚居区实施初中英语“话题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集体备课,共商话题
王璐(2015:13)对海南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中学的英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约77%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讲课文内容、语法、句型,21%的教师会通过练习题锻炼学生的英语技能并检查其知识掌握程度。当问及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时,近50%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调整,但并未给出调整的方法和建议。由于黎族聚居区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教学年限和学科专长差异较大,导致其教学水平呈现天壤之别,很多教师不能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合适的话题,而实行集体备课、在教研时间共同商讨话题等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各任课教师应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确定的话题。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分享自己的备课思路和心得,并结合教材内容分享自己对该话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集体研讨,确定该部分内容应该归属于哪一个话题,以及怎样围绕话题展开教学。最后由主备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及建议,确定话题并按照修改好的备课方案上公开课,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其他教师再次补充、完善。这样可以广泛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有效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援的情况,既减轻了工作负担,又提高了备课实效;既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了资源共享。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实行集体备课、共商话题的教学策略是促进教师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能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学氛围,提高教研质量,从而为提高黎族聚居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归类模块,整合话题
三亚市天涯区使用的是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将外研版6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24个话题进行整合,形成了12个基础话题,现将教材模块进行归类(见表 1)。
表1:话题及其涵盖模块归类表
表1(续)
提前整合话题为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提供了方向。备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完成该话题所要使用的词汇和表达形式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多样、真实、灵动的话题情景,在增加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思维导图,联结话题
从学习理论来看,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产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状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指出,只有新学习的知识在个人的认知结构与既有概念中产生联结,学习才有意义。因为没有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所以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对英语的概念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单词和句子,完全忽视了其作为一门语言的沟通和交际功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所发明的可视化、发散性的思维工具(东尼·博赞、巴利·博赞 2009),一直备受外语教学领域的关注。在初中英语“话题教学”中以话题为基础,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整合零散的信息、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转引自周欣,2018:32),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发展其发散思维。如教师在教学“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的话题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有关人物介绍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其掌握相关话题词汇。还可制订思维导图的评分标准(见表2),让学生互评,并奖励思维导图绘制出色的小组相应的积分。最后,教师展示思维导图范例(见下页图)。
表2:思维导图评分标准
表2(续)
Introduction思维导图图例
课前预习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任务,因为没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加之小组量化考核机制的设置,使其表现欲望极大增强。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向教师和同伴求助、上网搜索资源等方式积极、认真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力争为本组多挣积分,同时培养了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动手等能力和团队意识。思维导图的使用让学生将零散的单词和句子围绕某个话题联结到一起,明显提高了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提升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四)学案导学,落实话题
学案是指任课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角度设计的、指导学生在课前对课上即将进行的话题进行自主预习的导学材料。设计的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前预习热身、思维导图构建、课上分享巩固、课下延伸拓展等几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激活有关该话题的已有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案的使用构建了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以该话题为线索,结合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层层落实话题,突出了其主体地位,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学案导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落实了话题的引领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互联网+”,延伸话题
今天的学生是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多被手机、电脑等数字工具包围着,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具有多源头快速接收信息的能力,但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加之所处的环境使其缺乏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导致在教室进行的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上课用的iPad。学生在教学软件的帮助下,不仅能模拟真实的话题场景,沉浸在话题语境中,还能根据话题内容及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话练习,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解决了他们上课不愿开口、不敢开口的问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话题教学”的课外拓展更加易行、有效,学生能够在网上搜索与话题有关的其他英语资源,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延伸话题的外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成和发展,海南岛上初中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各种因素制约的黎族聚居区初中学生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在黎族聚居区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话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黎族聚居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